来源:证券时报
媒体
2025-07-07 02:23:26
(原标题:热门赛道虹吸效应减弱 基金兑现收益调仓换股)
随着热门赛道虹吸公募资金的效应正逐步减弱,以及市场进入半年度业绩窗口期,基金经理的换仓也在加速进行。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不少基金产品近期频频出现产品净值走势与重仓股走势不一致的现象,显示出这些基金正在换仓或已经完成换仓。
净值异动显示基金换仓
随着半年度业绩窗口期临近,不少基金出现异动。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平安基金王华管理的平安鑫利混合基金7月4日净值涨幅超1.4%,但该基金已披露的前十大重仓股股价当日全部下跌。考虑到下跌的前十大股票合计仓位达到63%,因此从该基金产品净值与重仓股股价走势的差异中可以看出,基金经理大概率已经做了换股操作。
另外,重仓医药的华富文娱灵活基金7月4日净值大涨近4%,但当日与该基金仓位相关的A股医药行业指数却是下跌的,尤其是该基金7月1日在核心重仓股表现平淡的背景下净值单日飙升7%,这种异常现象暗含基金经理可能已实施了新的仓位策略。
淳厚鑫淳基金7月4日的基金净值走势也与其持仓股的股价表现背离。该基金在十大重仓股有9只下跌的情况下,当日净值依然有近2%的上涨。考虑到该基金自6月23日至7月4日净值累计上涨超7%,这与该基金持仓的基金抱团股的走势有较大的反差,反映出基金经理很可能已经做了调仓。
此外,证券时报记者还注意到,随着赛道化行情进入一个机构筹码集中、交易高度拥挤的位置,那些在基金合同配置范围上有更大灵活性的基金经理,对热门赛道的布局正在降温。不少此类基金产品的净值近期出现异动,均反映出基金经理对下半年的排兵布阵已逐步展开。
热门赛道虹吸效应减弱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从6月之前新基金产品快速入市后的净值变化来看,不少新基金都切入了创新药赛道,凸显出创新药板块虹吸了不少机构资金。但随着机构配置逐步切换到下半年,创新药等热门赛道虹吸机构资金和仓位的现象正在逐步减少,一些原先走弱的赛道在基金再平衡的操作下,再次迎来了资金覆盖。
例如,港股科技股近期的强势表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金回流的现象。自今年5月1日至7月4日,恒生医疗保健指数的涨幅超过20%,同期恒生科技指数的涨幅却不足3%,这种不同板块之间的走势差异,反过来成为基金经理兑现收益、左侧换仓的逻辑。
以只剩下一只主动权益基金重仓的人工智能赛道股粉笔公司为例,此前该股在创新药赛道火热之际,被许多基金经理卖出,截至今年3月末,只剩下永赢基金旗下一只产品重仓。但随着公募基金开始今年下半场的布局,粉笔公司的股价出现了一些异动,该股自6月11日至今,股价涨幅接近22%,这只股票有可能重新获得了基金经理的关注。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6月11日很可能是一些基金从热门港股撤出换仓的开始。例如,近半年时间涨幅近4倍的医药股健康之路,6月10日市值一度站上500亿港元,自6月11日开始,在随后短短三个星期内又暴跌超86%,截至7月4日,该公司市值已跌破70亿港元。这一现象也反映出随着中期业绩披露时间的临近,部分热门股在估值拷问面前的脆弱性。
“三低”品种或成避险选择
从一些基金公司的下半年策略中可以看出,控制业绩回撤已成为换仓的主要出发点,低价位、低估值、低配的“三低”品种在避险需求提升之下,成为许多基金经理覆盖的重点。
“避险情绪可能在下半年更加影响操作思路,目前我们看到的抱团股,实际上已经有松动的迹象。”华南地区一位基金经理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无论是新消费还是医药股,实际上都已出现了巨大的估值提升,并且远远超出这些公司短期的基本面,机构资金在今年前6个月的抱团操作给此类高估值、高价位和高配的品种,可能带来一些潜在的风险和压力。
华南一家大型公募研究负责人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强调,他将坚定持仓低位股和低估值品种,并对当前市场中许多机构资金仍然抱团买入那些短期涨幅3倍甚至5倍的公司“感到惊讶”。“我认为这些公司也是好公司,但现在并非公募集中持仓的好股票。”该公募研究负责人认为,部分追高的公募资金,只要市场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卖的很快,这本身也是这类基金和抱团股的风险。
深圳一位管理着20亿元资金的港股基金经理对记者表示,预计下半年的市场波动可能会比较大,需要控制好回撤,保持耐心。该基金经理告诉记者,当前她已及时兑现部分仓位的投资收益,不断积累安全垫。接下来会从大局出发,结合低估值策略,提高行业的配置胜率,下半年的操作会优先采取行业分散与均衡的策略,避免集中买入单一热门赛道。
证券之星港美股
2025-07-07
证券之星港美股
2025-07-07
证券之星港美股
2025-07-07
证券之星港美股
2025-07-07
证券之星港美股
2025-07-07
证券之星港美股
2025-07-0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0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0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