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代周报
媒体
2025-07-06 17:15:01
(原标题:长三角、珠三角同日上新,城市群的主题公园之争,争的到底是什么?)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李杭
经过多年精心筹备,中国首座乐高乐园终于揭开神秘面纱。
7月5日,上海乐高乐园正式开园迎客。去哪儿旅行平台数据显示,7月乐高乐园门票预订量跻身上海热门景区TOP5。从酒店预订看,截至7月4日,暑期上海乐高乐园所在地——上海金山区预订量同比增长3.5倍。
上海乐高乐园 图源: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微博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乐高乐园占地面积达31.8万平方米,是全球第11座、中国第一座乐高乐园、全球最大的乐高乐园之一。乐园运营方、英国默林娱乐集团将上海乐高乐园视为中国市场战略的关键布局。这里所处的长三角地区,有近5500万潜在消费者,将为区域性主题公园提供巨大的客流量。
同样地处上海,与迪士尼“全龄向”的受众定位不同,乐高乐园主要面向的是2至12岁的亲子家庭。中国主题公园研究院院长林焕杰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上海乐高乐园的首期效应预计在三个月到半年。由于主要客群为2岁至12岁儿童,属于被动消费群体,其带动效应可能不如迪士尼。不过,乐高乐园以开发智力为特色的娱乐模式,与其他品牌形成差异化竞争,有望吸引一定比例的游客重游。
就在上海乐高乐园开园的同日,广州的星纪世界南湖乐园在升级改造后也开园迎客。据时代周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全国范围内筹备、已开业和即将开园的主题公园超过20家。在主题公园密集落地的当下,各地政府纷纷加码布局,加快文旅产业的升级步伐。
为何众多城市热衷于布局主题公园?这些主题公园又能为所在区域带来哪些发展机遇?
长三角大型主题公园占比最高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于2018年发布的《关于规范主题公园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主题公园是指以营利为目的兴建的,占地、投资达到一定规模,实行封闭管理,具有一个或多个特定文化旅游主题,为游客有偿提供休闲体验、文化娱乐产品或服务的园区。
其中主要包括以大型游乐设施为主体的游乐园,大型微缩景观公园,以及提供情景模拟、环境体验为主要内容的各类影视城、动漫城等园区。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0月份,我国共有385家主题公园,其中87座是特大型和大型主题公园。鉴于竞争力评价所需资料的可获得性,最终有86家被《2024中国主题公园竞争力评价报告》纳入评价。
图源:《2024中国主题公园竞争力评价报告》
从区域分布来看,华东地区有36家,占比41.8%;华北地区8家,占比9.3%;华南地区9家,占比10.4%;华中地区14家,占比16.3%;西南地区7家,占比8.14%;东北地区7家,占比8.14%;西北地区5家,占比5.81%。
若将视角进一步聚焦,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和成渝城市群成为主题公园扎堆的“黄金地带”。其中,长三角以19家、占比22%的规模位居榜首;京津冀、珠三角与成渝城市群则均有6家。
若深入探究,各城市群的差异不仅在于主题公园数量的不同,更体现在发展程度上的差别。
林焕杰表示,上海已汇聚迪士尼、乐高两大头部IP,锦江乐园已宣布与华纳兄弟集团共同开发“哈利波特制片厂之旅(上海)” 项目,小猪佩奇主题乐园也在规划筹建中;杭州也即将引入法国知名的狂人国公园(Puy Du Fou)。
“这些国际品牌依托成熟的IP运营体系和多元内容转化模式,持续释放品牌虹吸效应,构筑起强大的市场竞争力,这正是长三角地区主题公园行业发展的独特优势。”林焕杰说。
上海迪士尼 图源:图虫创意
而其他城市群目前仍以本土品牌为主。其中虽不乏华侨城、方特、长隆等广为人知且特色鲜明的大型品牌,但多数中小型主题乐园号召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同质化问题突出。未来,这些主题乐园亟需通过挖掘本土文化特色、创新游玩体验等方式,在差异化发展与内容创新上寻求突破。
收入1元,可带动3.8元的城市经济收入
今年以来,国际IP主题公园项目的新进展接连不断。
2月,锦江国际集团宣布与华纳兄弟探索集团共同开发华纳兄弟(上海)制片厂之旅-“哈利·波特”的诞生项目,此项目位于上海锦江乐园,预计将于2027年开放营业;3月25日,全球规模最大、亚洲首个小猪佩奇户外主题乐园宣布将于2027年在上海崇明长兴岛正式开放;日前,深圳乐高乐园度假区也发布消息称,园区内最大单体建筑已经封顶,同时周边基础配套项目也正加快建设。
与此同时,本土的主题公园也动作频频。今年1月,北京海昌海洋公园项目开工,预计2026年建成开放;3月份,爱奇艺宣布在江苏扬州建设首个线下乐园“爱奇艺乐园”;6月,筹备了十年的青岛东方伊甸园正式投入使用。主题公园仿佛已经成为城市的“刚需”。
各地争相布局主题公园的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发展逻辑?
林焕杰指出,主题公园首先是城市对外展示的“名片”。与其他娱乐设施相比,主题公园凭借独特的IP魅力和沉浸式体验,具备强大的聚客能力。
珠海长隆海洋王国 图源:图虫创意
以美国“主题乐园之都”奥兰多为例,13个主题公园在2024年吸引超7400万人次游客,让这座城市成为全球旅游热门目的地。
更重要的是,主题公园是区域经济的强力引擎。大量客流涌入,能够直接带动交通、酒店、餐饮、零售等行业繁荣。
林焕杰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主题公园每创造1元的经营收入,可带动3.8元的城市经济收入,并进一步撬动12元至15元的上下游产业链产值。
以迪士尼为例,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首份《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快乐旅游趋势报告》显示,2016年6月~2019年6月,上海迪士尼乐园固定资产投资对上海全市GDP年均拉动0.13%,乐园消费对上海全市GDP年均拉动0.21%,乐园年均直接提供就业岗位1万余个,年均间接提供就业岗位超过6万人次。
不过,林焕杰也提醒,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企业,布局主题公园都需做好长期投入的准备。主题公园投资规模大、资金回收周期长、经营风险高,仅靠短期收益难以实现盈利。
此外,主题公园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不能仅靠堆砌游乐设备,而是要围绕目标客群,结合项目体量,精心打磨特色IP,构建差异化竞争力。
“并非所有城市都适合建设主题公园。” 林焕杰指出,区域交通便捷度、经济发展水平、气候条件以及文化底蕴,都是重要考量因素。一般来说,目标城市的常住人口需达到500万以上,且周边1-2小时交通圈内人口规模要超过2000万,才能形成基础客流支撑。若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IP,想要吸引远程游客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建设前必须开展深度市场分析,找准自身定位与优势,才能让主题公园项目真正“活下来”。
时代财经
2025-07-06
时代财经
2025-07-06
时代财经
2025-07-05
时代周报
2025-07-05
时代周报
2025-07-05
时代周报
2025-07-0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0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0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