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投资者网
2025-07-04 18:01:35
(原标题:超70亿元资本盛宴 四家创新药企“狂飙”港股【医药视界】)
《投资者网》蔡俊
国产创新药“忽如一夜春风来”。
6月底,信达生物宣布完成约5.5亿美元的配股。同期,还有3家港股上市的创新药企宣布以同样方式进行融资,4家合计将超70亿元。
同时,进入5月以来多家创新药企公开海外BD合作方案。似乎一夜之间,国产创新药的研发水准广受国际认可。资本与研发的双重利好下,政策层面也出台支持政策,创新药寒冬的周期有到了尽头的趋势。
这一切,又是否具备持续性的真实?
资本盛宴背后的盈利焦虑
港股上市的创新药企,正掀起一场配股的资本盛宴。
5月,荣昌生物公告将向不少于6名承配人配售1900万股新H股,净募资额约7.96亿港元。
6月,科伦博泰和君实生物先后推出融资计划。科伦博泰根据一般性授权实施配售发行591.8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约2.54%,配售331.8港元/股,募集资金净额约2.5亿美元。君实生物与瑞银集团订立配售协议,将促使至少六名承配人,按25.35港元/股配售,最高认购4100万股,若完成合计所得款项总额约10.39亿港元。
接二连三的配股融资,让市场直呼创新药的春天是否已至。
2025年以来,港股生物的创新药概念股普遍大涨。年初至6月,港股市场的生物医药B类股涨幅约90%。此时创新药企选择配股,在投资者积极认购的情况下可通过高股价获得更多融资。
更何况,创新药企的现金流一直捉襟见肘。当市场打开一扇门,选择自然是鱼跃而入。
以荣昌生物为例,截至今年一季度,该企业货币资金7.21亿元,2024年三大费用合计超28亿元。捉襟见肘之际,2024年该企业推出新一轮定增计划,截至今年6月仍处于上交所的审核阶段。不止如此,该企业通过抵押各类资产向银行借款,截至今年一季度短期借款余额11.31亿元。
需要指出,荣昌生物已有成熟的大单品销售。相比之下,科伦博泰还处于从研发成功过渡到商业化摸索的阶段,业务支撑需要资金的持续夯实。2024年,科伦博泰营业收入19.33亿元,同比增长25.5%,主要得益于多个研发里程碑的达成以及开始的药品销售;年度亏损(调整后)同比减少73.7%至-1.18亿元。
身为“科伦系”的重要子公司,早前科伦博泰与默沙东达成产品的授权交易,2024年11月该企业上市首款药品,开始从资本输血走向自我造血的路径。
值得关注的是,无论荣昌生物还是科伦博泰,2024年均未实现扭亏为盈,君实生物与之类似。报告期内,君实生物归母净利润为-12.81亿元,同比亏损收窄逾10亿元;营业收入19.48亿元,同比增长29.67%,主要受商业化药品销售额持续增长。
作为首款国产PD-1药品的厂家,君实生物起了个大早,但在后来同类产品的竞争中未展现强劲的竞争力。早期,该企业与信达生物、恒瑞医药、百济神州同为PD-1药品的国产先锋,但后续的销售额看,恒瑞医药与百济神州凭借强劲的渠道铺设拿到“大果子”,信达生物走出了一条从小到大的进阶之路,并逐渐膨胀进入创新药的第一梯队。
重新火热的创新药
赶在融资之际,信达生物公告一款重磅药品获批。
6月27日,该企业披露信尔美(玛仕度肽注射液)的新药上市申请获批,用于成人肥胖或超重患者的长期体重控制。该药在市场上有个更朴素、直白的名字:减肥药。
减肥药有多火,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在国内的热销已不必赘言。相比之下,信尔美存在一定的差异化,拥有GCG和GLP-1两个作用靶点,为全球首个且唯一获批、超重和肥胖适应证的双受体激动减重药物。
根据交银国际预测,信尔美的峰值销售为52亿元。2022年,信达生物喊出“未来五年达到200亿元产品收入”,见证兑现的时间为2027年。2024年,该企业总产品收入超82亿元,同比增长超40%。若保持此增速,200亿元产品收入的目标有望实现,但前提是出现持续的爆款产品。
眼下,信达生物握有备受瞩目的IBI363管线。该项目被视为又一个潜在的信尔美,独特的靶向机制让其拥有免疫增强能力。从今年ASCO披露的临床数据来看,该项目在非小细胞肺癌、结肠癌等适应症表现出极强的总生存期数据。
因此,信达生物的本轮融资,本质可能为夯实资金后加速在研管线的转化,同时扩大商业团队,向200亿元目标迈进。
创新药的春天是否已至仍未知,但资本市场已对企业释放足够的关注。当下是冬天还是春天,完全取决于行业内的各家企业自身。眼下,国产创新药正掀起一股海外BD热潮。
5月,三生制药,及其子公司三生国健与辉瑞就在研药品签订合作协议,后者拿到相关药品除中国内地以外的全球开发、生产及商业化权益,合作金额最高可达60.5亿美元。
6月,石药集团、和铂医药、荣昌生物分别与阿斯利康、大冢制药、Vor Bio等海外厂家签署产品的授权协议。其中,石药集团从阿斯利康获得1.1亿美元的预付款,未来有机会收取最高16.2亿美元的潜在研发里程碑付款和最高36亿美元的潜在销售里程碑付款,以及销售提成。
从研发出海到资本融资,各家创新药企不断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政策层面上,一把推力也孕育而生。
6月30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出台《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聚焦创新药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5方面16条措施,对创新药研发、准入、入院使用和多元支付进行全链条支持。受人关注的红利,包括创新药上市申请受理时医保部门同步提供目录准入指导,缩短研发与市场转化的距离,以及医保目录动态调整等。(思维财经出品)■
投资者网
2025-07-04
投资者网
2025-07-04
投资者网
2025-07-04
投资者网
2025-07-04
投资者网
2025-07-03
投资者网
2025-07-0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0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0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