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代财经
媒体
2025-07-04 16:39:11
(原标题:港股上半年IPO募资同比激增7倍!蓝思科技、立讯精密等“果链”巨头也来了)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庞宇
图源:图虫
“果链”三巨头再一次站在资本的聚光灯下。
7月4日,蓝思科技(300433.SZ)结束H股公开发售,将于7月9日在港交所正式挂牌上市。同为“果链”龙头的立讯精密(002475.SZ)也于7月2日晚间公告,正在筹划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事项。而歌尔股份(002241.SZ)也早已公布分拆子公司歌尔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歌尔微”)赴港的计划,今年1月递交招股书后,申请材料于今年3月获得证监会接收。
至此,“果链三巨头”有望在港股“会师”。
蓝思科技敲钟在即
蓝思科技港股上市进展迅速,今年3月31日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6月份就完成证监会备案、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并进入招股程序,7月4日完成公开发售。
根据公告,蓝思科技本次H股IPO基础发行股数约为2.62亿股,发行的价格区间初步确定为17.38港元至18.18港元,预计募资净额45.9亿港元。
从基石投资者阵容来看,蓝思科技此次港股IPO获得小米、瑞银、橡树资本等诸多知名机构青睐,基石投资者共认购金额约为1.91亿美元(约14.99亿港元)。
其中,小米(01810.HK)、世运电路(603920.SH)分别认购1000万美元,UBS AM Singapore认购5000万美元,Oaktree认购2500万美元,LMR认购3000万美元,Redwood认购600万美元,QRT认购2000万美元,Poly Platinum、无极资本旗下Infini分别认购1500万美元,Verition认购1000万美元。
小米和蓝思科技同处消费电子产业链,小米处于下游,蓝思科技属于上游供应链。世运电路主营各类印刷电路板,处于消费电子产业链的上游,产品也用于汽车电子、人形机器人、AI眼镜等。其余投资人多为国际知名投资机构。
对于引入大客户小米作为基石投资者,蓝思科技管理层在6月30日的上市新闻发布会上称,未来会跟小米有更多方面的合作,“去年我们已为小米实现高端智能手机的量产。未来,我们与小米的合作将进一步拓展,除智能手机外,在可穿戴设备、汽车领域及家电等板块均存在很多合作机会。”
此次港股IPO后,周群飞仍是蓝思科技最大的股份持有人。目前,公司分别由蓝思科技(香港)、长沙群欣及郑俊龙直接控制约56.28%、5.78%及0.07%股权。蓝思科技(香港)为周群飞旗下全资公司,长沙群欣分别由周群飞及丈夫郑俊龙分别直接持有97.90%及2.1%股权。待本次港股发行完成后,周群飞夫妇将共控制公司已发行股份总股本的59.03%。
结合招股书及蓝思科技管理层发言来看,开启多元融资渠道是蓝思科技此次赴港上市的直接目的,而这背后也藏着公司全球化布局的野心。
据招股说明书,蓝思科技计划将此次IPO募集来的资金的48%左右用于丰富与扩展产品及服务组合,包括新一代智能终端折叠屏相关产能建设;约28%用于扩大海外业务布局,主要用于在越南和泰国设立智能终端结构件以及智能汽车及驾驶舱产品的生产线;约14%用于提升垂直整合智能智造能力;另外约10%用作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作为知名的“果链”龙头企业,蓝思科技曾凭借苹果订单登顶全球消费电子巅峰。但随着与苹果的捆绑加深,公司业绩也面临与苹果产品周期高度共振的风险。
近年来,蓝思科技开始为其资本故事寻找新锚点。
早在2019年,公司就开始布局车载玻璃、可穿戴设备等方向,并试图推动产品技术向更高附加值领域延伸。截至2024年,公司有超8成的收入来自智能手机与电脑类产品,智能汽车与座舱、智能头显与智能穿戴、其他智能终端和其他业务收入加起来合计占比约16.61%。
对蓝思科技来说,此次赴港融资可能是其继续突围的“燃料”——直接关系到其柔性玻璃(UTG)、折叠屏模组等产能的落地,和全球化布局的进一步落子。公司预计泰国、越南的新生产线将于2025年底开始运作,于2026年逐步扩大生产。
“我们未来也会计划继续扩大全球业务布局,增强供应链的韧性,满足对精密制造解决方案的需求,同时也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所以目前我们会考虑在越南和泰国进一步增强我们的制造能力。”蓝思科技管理层在此前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到,由于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等新兴市场需求快速增长,这些海外区域的产能扩张能够让其更好地抓住市场机遇和满足海外市场需求。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能否盘活募集资金,也是蓝思科技此次赴港融资所面临的质疑之一。
2015年首发上市融资15亿元后,蓝思科技还进行过3次融资。2016年5月,公司增发融资31.68亿元;2017年12月通过发行可转债融资48亿元;2021年1月定向增发融资150亿元。
其中,2021年这笔高达150亿元的定增,多项募投项目未如期推进,用途发生变更。截至2024年末,尚有32.8亿元募集资金未投入使用,公司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余额为21亿元。
港股IPO热潮涌动
同为“果链”龙头的立讯精密此次赴港二次上市也有加速全球化布局的考量。
立讯精密7月2日发布公告称,本次H股发行上市旨在“深化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增强境外融资能力,进一步提升公司治理透明度和规范化水平”。
7月4日,立讯精密方面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进一步表示,“公司此次筹划港股发行上市,主要是基于公司全球化发展战略的考量。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拥有高度国际化的资本市场和丰富的投资者资源。通过在港股发行上市,一方面公司能够进一步拓宽资本市场融资渠道,为公司海外业务拓展、新技术研发、全球产能布局等提供更充足的资金保障;另一方面,借助港股市场灵活且多样化的股权激励工具,吸引和留住海外高精尖人才,为公司全球化发展注入创新活力与专业力量。”
立讯精密的业务范围覆盖消费电子、汽车、通信、工业及医疗等领域,主要提供从核心零部件、模组到系统组装的一体化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在消费电子领域,该公司长期与苹果等行业巨头保持紧密合作。其2024年全年财报显示,2688亿元的年营收中,消费电子业务达2241亿元,占总营收的8成以上。
近年来,为寻找新增长点,公司也在推进全球化布局,在消费电子、汽车、通信及数据中心等领域不断拓展业务版图。分市场区域来看,其外销业务占据营收近九成,制造基地布局中国、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罗马尼亚、摩洛哥、印度、墨西哥、德国等国家。
谈及赴港上市对于公司业务层面的助力,立讯精密向时代财经阐述了两点,一是公司通过收购德国汽车线束巨头莱尼集团等举措,切入全球顶级车企供应链,加速在汽车电子领域的全球化布局,港股发行上市有助于公司借助国际资本力量加速海外产能建设、强化全球供应链布局;二是在通信及数据中心业务方面,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全面拓展海外头部客户,港股发行上市有助于公司深化与客户在数据中心领域核心产品上的技术协同开发。
不过,目前立讯精密还正在与相关中介机构就本次H 股发行上市的具体推进工作进行商讨,相关细节尚未确定。
另一“果链“巨头歌尔股份于去9月发布关于分拆所属子公司歌尔微至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的预案,今年1月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后,3月份其备案申请材料获证监会接收。
歌尔微最早于2004年作为作为歌尔股份的业务部门开始MEMS的研发,于2017年成立为一家有限公司作为独立实体承接业务。根据招股书,该公司大部分收入来自传感器,主要包括声学传感器、惯性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
歌尔股份表示,分拆上市有利于歌尔微通过独立上市引入资本市场资源,在MEMS器件及微系统模组等产品领域内积极投入,把握AI时代的行业机遇,也有利于歌尔股份和歌尔微各自围绕主业,聚焦资源投入,实现高质量的独立、协同发展。
实际上,除“果链”企业外,美的集团(000333.SZ)、宁德时代(300750.SZ)等不同领域的行业龙头近期也公开披露赴港融资计划。
据华泰证券研报,截至6月30日,2025年已有包括蓝思科技、龙旗科技(603341.SH)、豪威集团(603501.SH)等在内16家A股半导体/消费电子公司提交了港股招股书,数量显著高于2024年同期水平。
这波企业赴港上市热潮的背后,是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政策方面,中国证监会此前多次表态,将“支持符合条件的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港上市”,并推出多项政策便利。
市场方面,港股在经历长期调整后,今年迎来显著回暖。据普华永道统计,2025年上半年香港IPO市场共集资107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上升7倍,跃居全球首位,为近十年来同期第二高,并已超越2024年全年集资额。
展望下半年,一向为香港IPO旺季,预期利好市场气氛将延续。目前,已经递交申请在香港上市的企业超过200家,涵盖的企业来自不同行业,包括制造业、零售、消费品及服务等传统行业,也有来自生物科技、医疗和医药、人工智能、信息科技及电信服务等新经济行业。
时代财经
2025-07-03
时代财经
2025-06-28
时代财经
2025-06-27
时代财经
2025-06-26
时代财经
2025-06-26
时代财经
2025-06-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0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0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