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阿尔法工场
2025-07-02 07:06:28
(原标题:量化私募创始人内斗,“买单”的总是投资人)
作者 | 厂长
来源 | i资管工厂量化罗生门
6月上旬的时候,笔者看到某量化的创始人范思奇写信说,准备卸任基金经理,产品也要清盘了。
理由是自己做的太累了,影响生活质量,自己也没激情了。
该量化随后“澄清”:清盘的只是范思奇个人管的少量自营盘,公司其他产品一切正常。看起来是场体面分手,当时笔者也就没在意。
结果这两天风向不对了,一篇标题为《十年努力,一朝背刺》、落款为范思奇的文章广泛流传。
面对指责,该量化另一位创始人称,范是“擅自清盘、删除数据”,罢免是事后不得已之举。
具体的信息,网上有很多了,这里不再赘述。现在是双方各执一词,只剩投资人对着账户发懵。
当断则断
对于这种事,笔者观点很明确:这种创始人的私募,干脆就躲远点,最起码短期内别沾了。
第一,从现有信息看,策略主要是范思奇负责开发的,现在做策略的核心负责人撂挑子了,业绩如何,有很大不确定性。
第二,该量化的业绩只能算还行,过去一年来看,和一些真正业绩出色的量化选股产品相比,收益差的很多,回撤也没优势。
第三,谁对谁错先不论,血泪教训告诉我们——创始人内斗或者有巨大分歧,没有赢家,只有输麻了的投资人。
看看前车之鉴A私募。2021年创始人抢控制权,曝出股权代持丑闻。
最后规模腰斩,投研团队人心涣散,核心策略人员出走、CTO另立门户。产品业绩也一度出现滑坡。
旗下某1000指增产品,2022和2023年超额断崖下跌,直到2024年才恢复到一线水平。
还有一只500指增产品,至今没能回本。
即使是和平分手,对量化管理人来说也是伤筋动骨。当年B私募分家后,面临策略流失,客户赎回规模缩水等问题,产品净值一段时间内几乎没怎么增长。
后续引进人员,完善策略,经历了大半年的时间后,开始复苏。
这两家当时都是百亿私募,有底蕴的,而从中基协最新信息看,这家出事的量化是10~20亿,这一波过后,能不能恢复,需要多长时间,都是大大的问号。量化私募投资人不是风投基金,没必要陪着蹚浑水,咱们的钱不是给私募试错的。
#量化 #创始人 #私募 #金融 #基金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7-02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7-02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7-02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7-02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7-02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7-0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0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0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