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
2025-07-01 09:52:03
(原标题:中国核电2024年年报简析)
近期工作生活上的事都很多,没什么时间来看公司。中核2024年的年报,最近才刚看完。对时间不富余的人来说,公司多了跟踪起来确实困难。未来聚焦少数优秀的公司,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772.72亿元,同比增长3.09%,主要受益于核电及新能源发电量的稳步增长。
净利润165.53亿元;归母净利润87.77亿元,同比下降17.38%;扣非净利润85.69亿元,同比下降17.57%。
全年商运发电量2163.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09%;核电装机容量2375万千瓦,与2023年维持一致。
新增核准机组:江苏徐圩一期3台、浙江三门5/6号“华龙一号”机组(2025年4月核准),在建及核准待建机组增至19台,总装机容量2185.9万千瓦,相当于再建一个中国核电。
新能源发电量332.2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2.21%(光伏+44.81%、风电+39.02%),上网电量326.63亿千瓦时,成为第二增长极。
完成140亿元定向增发(社保基金认购120亿元),资产负债率降至68.27%。定增于2024年7月公告方案,2024年12月批准,2025年1月完成。共募集资金140亿,发行价8.31元/股,发行16.85亿股,发行后股本增至205.68亿股,股本增加9.3%。
2024年度分红方案:每10股派现1.6元(含税)。加上2024年12月已每10股派现0.2元,合计每10股派现1.8元,全年累计派发超36亿元,分红比例41.92%。鉴于未来的核电等有大量投资建设需求,按公司章程,公司目前属于成熟期且具有重大资金安排支出阶段,分红比例合理。
中国核电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7.38%(从2023年的103.2亿元降至87.77亿元),虽然受到业务结构矛盾(新能源成本刚性、核电市场化)影响,但主要原因是短期政策调整(所得税)所致。
2024年所得税费用达60.1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8.34%(增加24.4亿元),主要因增值税返还对应的所得税费用计提增加。
核电有15年时间的增值税返还优惠,补税是对以前核电返还的增值税部分征收所得税,此次是一次性将之前的税都缴纳了,运行时间越久的核电子公司补税越多。这个税务是长期性的,以后也得缴纳,但是以后每年没有2024年这么多了。
那对以后的所得税影响有多少呢?
对比2025年一季报所得税率与往年数据,2025年一季度为19%,明显低于2024年的27%(一次性补缴所致),但高于之前年度的15%~17%。然而,如果只同比对比一季度,则往年为17%~18%,2025年只高了1%~2%左右,可能公司一季度的所得税数据都相对保守。推测全年下来,估计也就比往年增加1%~2%左右。
对应200亿左右的利润总额,后续每年所得税可能增加2~4亿,年度净利润可能降低1%~2%左右。具体数值待观察后续年报数据。
新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42.21%(332.3亿千瓦时),但市场化交易比例提升至66.43%,电价同比下降0.062元/千瓦时,导致综合电价下滑12.81%;新能源收入增长24%。
新能源营业成本同比上涨46.27%,增速远超收入增速(24%),毛利率从2023年的60.05%降至52.7%。
西北地区新能源收入增长1.98%,但成本增长31.85%,弃光率11.7%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
不过,虽然中核新能源装机容量已经超过核电了,但由于发电时长影响,无论发电量、营收还是成本,新能源都只占百分之十几,主要影响业绩的还是核电。
全年18次大修(常规大修工期27.59天),运维费用同比增长11.96%;固定资产折旧达173亿元,同比增长7.8%。
福清核电4号机组小修异常,导致四季度单季亏损。
核电市场化电量占比从42.65%升至50.78%,电价0.4151元/千瓦时虽同比微增1%,但市场化竞争加剧。未来还要受到各省份电价政策的影响。
总体而言,未来预期业绩总体稳定趋增,但电价方面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中核2024年的在运装机容量,仍然为2375万千瓦,与2023年维持不变。具体装机容量数据如下。
截至2025年6月,中核核电的在建及核准待建装机容量为2185.9万千瓦,另外福建漳州1号的121.2万千瓦已于2025年1月1日投运,未纳入2024年在运的数据,以上未纳入2024年在运的总容量合计是2307.1万千瓦。详细数据如下,其中绿色为2025年投运,棕色为2024年开工,红色为2025年核准。
中核所有在运、在建及核准核电项目如下。
未来几年,中核的在运装机容量变化趋势预计如下。未来6年的在运装机容量年化增速大约为10%。
大致投产节奏,是一年增加两至三台120万千瓦的华龙一号在运机组。
2024年,中核定增募资140亿元,用于核电机组建设,主要用于漳州3、4号,田湾7、8号,徐大堡1~4号。
我们比较关心的是,未来新增的核电机组,靠债务融资是否够用?以后还会不会进行股权融资,稀释现有股东股份比例?
可以粗略来估算一下。
一台120万千瓦的华龙一号,造价约200亿,一般是2成出资,8成贷款。中核通常占核电机组股权约50%,因此每台机组出资20亿。
中核每年的净利润约为100亿,分红40%+,剩余可投资资金60亿,可支撑每年3台左右的华龙一号投产,这与目前实际投产的节奏是匹配的。
不过,目前中核也在加大风光新能源的投资,再加上一些其他投资项目,资金也有可能不够。不过总的来看,估计未来靠债务能解决大部分资金需求,股权融资的比例不会特别高。
2024年末中核总资产6600亿,总负债4500亿,资产负债率约70%。当前在建20台华龙一号当量,总造价4000亿,按80%负债为3200亿。建成后合计总资产10600亿,总负债7700亿,估算资产负债率73%。这里没有考虑折旧,也没有考虑后续利润的增加,不过从简单估算来看,不进行或只少量进行股权融资是可行的。
2019-2024年,我国核准核电机组数量分别为6台、4台、5台、10台、10台、11台。其中中核每年2~4台。
从前文分析来看,这个节奏是合适的。其实每年投产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与资金支撑相匹配的投产节奏才是最好的,否则需要大幅股权融资,对股东反而不是好事。
我国大陆所有在运核电机组如下,合计6088.094万千瓦,其中中广核最多。
我国大陆所有在建核电机组如下,合计3230.91万千瓦,其中中核最多。
2024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6088万千瓦,发电量4447亿千瓦时,占全国总发电量的 4.72%。
预计到2030年,中国核电在运装机将达 1.1亿千瓦,成为世界第一。预计到2035年,中国核电在运装机将达 1.5亿千瓦,发电量占比将达10%,与全球平均水平(约10%-12%)相当。
2024年起,中国核电对成本构成进行了重新分类。
2023年的成本构成项目为:固定资产折旧、燃料及其他材料成本、电厂运行维护费、人员费用、其他成本。
2024年的成本构成项目更改为:固定资产折旧、核燃料成本、人员费用、乏燃料处置基金、运维及其他。
更改后的分类变为与中广核基本一致(除多了一项人员费用外),这样更便于同行业之间的对比。
中国核电的成本构成如下:
中广核的成本构成如下:
两家公司度电成本相当,均为0.208元左右,但构成有差异。其中,中核的度电折旧0.08486元,高于中广核的0.06515元,这与中核的折旧会计政策更保守有关;中核的度电燃料成本0.04412元,要低于中广核的0.0532元。相比而言,如果是相同口径,中核的成本实际应该更低一些。
很多人担心核燃料未来涨价可能会影响利润,这个影响其实不大。
按年报中披露的成本构成核算,两家核电公司的燃料成本都只占总成本的20%~25%。而按照中核20230906公告中公司对投资者关系活动的答复,核燃料签订的长协都是10年左右,铀的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为10%左右,如果数据正确,也就是每度电2分。燃料成本中剩下还有2~3分是其他成本,有可能是其他材料,或者对铀的处理成本等。
度电营收0.368元,度电净利润正常约0.07~0.08元(2024年受所得税增加影响),可见铀原料涨价对利润的影响没那么明显。
2024年,中核核电成本为368亿,按铀占比10%,每年铀的成本为37亿;分类成本中核燃料成本76亿,其中铀成本占比50%左右。
再来看存货。2024年末存货总额309亿,其中核燃料83亿,占总存货的比例并不太高。也可以看出,存货铀大约够用2年左右。
2024年的度电电价,中核和中广核都是含税0.416元/度左右。但核电的电价,确实是最大的风险,核电的电价政策存在较大的不确定因素,比如之前写过的《广东省核电电价政策分析》。
核电的电价,经历了几个变化过程。
2010-2013年:核电发展初期,定价机制是“一厂一价”,由政府部门综合考虑核电项目建设成本和投资收益来核定上网电价,没有统一的长协电价和市场化交易电价概念。这是行业发展初期的一种鼓励性和保护性政策。
2013-2015年:201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关于完善核电上网电价机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将核电上网电价改为对新建核电机组实行标杆上网电价政策。全国统一标杆电价为0.43元/千瓦时(含税)。此时还没有全面开启市场化交易,长协电价基本参照标杆电价执行,但这个标志着核电定价机制开始从计划走向市场。
2015-2020年:2015年新一轮电力市场改革后,核电电价市场化改革逐步推进。2016年部分核电机组开始参与电力市场改革,上网电量分为计划电(执行核准电价)和市场电(执行市场定价)两部分。标杆电价还要取核电标杆与煤电标杆较低值。此阶段,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逐渐上升,市场电价因各地情况不同有所波动,但整体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
2020-2025年:2020年起,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取消,定价机制改为“基准价+上下浮动”的市场化机制,核电核准电价参考基准价,受煤电基准价格下行和增值税调整等因素影响,核电核准电价受到下行压力。在市场化交易方面,核电入市电量比例逐年上涨。部分地区如江苏,核电市场化规模逐年扩大,交易价格不设限制;广东则有超额盈利回收和变动成本补偿机制,削弱了核电电价的上浮弹性。
未来核电的电价怎么样?要取决于政策,这个很难预计。电价的政策太复杂了,每个省份的政策都不一样,并且持续在变化,我也没这个时间和精力去跟踪。
不过放在十年以上的尺度来看,我依然对核电持乐观态度。
未来电力结构转型后,核电将承接目前部分火电基荷电源的作用。能持续稳定发电的,主要是火电、水电和核电,水电增长有限,火电占比要大幅降低,基荷电的很大部分将由核电来承担。核电对电力系统的稳定作用,是风电、光伏不能比的。蓄能可以起到部分作用,但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并且像能起大规模作用的抽水蓄能,还有效率问题,消耗4度电只能发3度。因此,即便未来新能源发电成本降低,核电也理应享受稳定电力系统的溢价。
如果扣除补缴的往年税款,我们按19%的所得税率,还原一下2024年的真实利润。
2024年利润总额226亿,按19%的税率所得税为43亿,净利润183亿,少数股东损益占比47%,归母净利润97亿。
未来6~10年的核电装机容量年化增速约为10%,考虑电价不确定性、可能的股权融资稀释因素,取年化增速8%。
当前归母净利润97亿,未来年化增速8%,股息率保守1.5%。按“投资回本法”,在7%的预期收益率下,买点PE为15倍;按“收益评估法”,在10%的预期收益率下,扣除股息率,买点PE为14.8倍(详见《股票估值的简化方法【精简版】》)。取二者较小值14.8倍,买点市值1435亿。考虑核电行业特点及风险,打八折,理想买点1148亿,205.68亿股本,对应股价5.58元。合理股价区间大致在8~10元。卖点取3倍买点,16.74元/股。
虽然短期核电电价有不确定性,但长远来看我依然对核电持乐观态度。在真正的完全市场化条件下,核电并不缺乏竞争力。同时,大力发展核电也是国家战略,最终的电价政策,我认为也会收敛至合理状态。核电总的仓位不大,目前的价格大致在合理股价区间,除非股价大幅波动,短期不考虑加仓,也不考虑卖出。
附上中核和中广核的财务简表供参考。
中核:
中广核:
延伸阅读:
《核电的投资逻辑:增长》
《我国核电装机容量详细数据》
《网页链接{核电 VS 水电}》
《核电的风险》
《核电基础知识》
《中国核电公司简析》
《广东省核电电价政策分析》
─── ★ ───
声明:本人所发文章均仅用于记录个人学习思考,不用于任何投资建议。
$中国核电(SH601985)$ $中国广核(SZ003816)$ $中广核电力(01816)$
雪球
2025-07-01
雪球
2025-07-01
雪球
2025-07-01
雪球
2025-07-01
雪球
2025-07-01
雪球
2025-07-0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0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0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