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给“开盒”上锁是平台的能力试金石

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05-28 13:49:09

(原标题:给“开盒”上锁是平台的能力试金石)

佘宗明/文 针对“开盒”乱象,官方又出手了。据5月27日网信中国的消息,中央网信办专门印发通知,督促各地网信部门、各网站平台强化“开盒”问题整治工作,同时,召开专题部署会议,要求多家重点网站平台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打击“开盒”乱象。通知措辞严厉,凸显出此次监管部门在整治“开盒”乱象上动真格的态度。 

从明星张馨予等人因表态反对处刑式虐待动物被“挂厕”,到孕妇遭13岁女孩“开盒”诅咒,近年来,“开盒挂人”在网上呈现多发之势。作为网暴的新型变种,“开盒挂人”已突破传统谩骂攻击的边界,形成“人肉搜索—隐私泄露—群体围攻”的完整黑产链条,通过上游隐私信息倒卖、下游网络水军发动让“按键伤人”的行为更具破坏性,因此也被称作人肉搜索的“地狱升级版”。监管部门此前多次展开过整治行动,但乱象仍未销声匿迹。 

毋庸讳言,这些年来,“开盒”乱象肆虐,跟部分平台守土失责不无关系——它们远未承担起“守门人”的责任。 

失责之处主要有三点:一是信息推送机制对争议性内容的“流量友好”,客观上助长了攻击性言论的传播;二是用户身份审核漏洞,为匿名攻击提供了温床;三是投诉响应滞后,导致违法信息清除不及时。除此之外,不排除有的平台跟“毒流量”形成了潜在的利益共生结构,用姑息换取在流量盛宴里分一杯羹的动机有余,治理的动力不足。 

前两天媒体就报道了一起维护未成年人权益典型案例——高中女生被同学造黄谣,平台被判赔8000元,原因就是涉事平台在接到投诉后放任侵权信息传播数万次。这次专项治理中3家大型平台被处罚,同样是因为处置不力。 

一直以来,许多平台都将内容池的丰富度和内容质量作为内容生态治理的关键指标。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网暴频现已触及大众容忍阈值,提升防止“开盒挂人”等网暴行为在平台治理中的优先级,对平台来说势在必行。随之而来的要求是,平台反网暴节奏必须从运动式清理转向常态化治理。 

对于开盒挂人行为,平台不能止于尽到“通知—删除”义务,拿避风港原则下的技术中立责任为自己开脱,而应更注重事前预防、事中干预,用红旗法则下的主体责任来要求自己。中央网信办2022年首次提出“建立健全网暴预警预防机制”,去年正式施行的《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再次明确平台应建立预警模型,着眼的就是关口前移。 

这就需要平台以主动防御替代被动删帖、以协同共治突破单点困局。考虑到“开盒”伴生的网暴语言渐渐从明显侮辱性内容转为隐晦的黑话或缩写,平台应当通过NLP(自然语言处理)情感分析、异常行为监测、隐私数据屏蔽等技术手段,在攻击性内容形成传播势能前精准拦截,并通过建立平台间风险信息共享库,提高黑产团伙跨平台操作逃避惩处的门槛,真正将“零容忍”转化为可操作的防控节点。 

跟大量违法违规信息在平台上流转对应的,是很多受害者通过平台主张权利的门槛很高,举证困难、维权艰难,有时候就连删除隐私信息的诉求都得不到回应。因此,平台还要设置涉“开盒”举报快速入口,提升处理网暴受害者干预请求的反馈优先级,也将“一键防暴”与“多手段止暴”相结合融嵌在平台的阻断功能模块当中,并依照比例原则对信息阻断强度与责任追究力度做出合理设计。 

此前,很多平台已上线一键开启“防暴模式”。此次中央网信办发布通知后,抖音快速发布了治理规则,明确将可能诱发“网暴”“开盒”等事件信息纳入“争议”热点研判处置,在流量激增期对存在不当行为或争议的事件当事人启动适度降热和“冷静”机制。接下来,要更有效地反网暴,还需各平台继续多走几步。 

说到底,给“开盒”这个潘多拉魔盒上锁加锁,是平台的能力试金石,更是平台的责任签到簿——平台要意识到,网暴治理不应只是面对监管要求的虚应故事,更应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治理自觉。平台没有当甩手掌柜的权利,也没有做稻草人的余地,因为这不是附加义务,而是关于平台未来生态的生死命门。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9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