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健信超导毛利率、研发费用率远弱同行,分红6000万后再补流近亿?

来源:港湾商业观察

2025-05-28 12:07:34

(原标题:健信超导毛利率、研发费用率远弱同行,分红6000万后再补流近亿?)

《港湾商业观察》施子夫

近期,宁波健信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健信超导)递表科创板引发市场关注。一方面公司营收下滑,毛利率远弱同行;另一方面公司期内现金分红近6000万,再补流9000万,也令人质疑募资合理性。

招股书及天眼查显示,健信超导成立于2013年12月。公司主要从事医用磁共振成像(MRI)设备核心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超导磁体、永磁体和梯度线圈,占MRI设备核心部件成本的比例在50%左右。

1

营收下滑,毛利率远弱同行

健信超导为何选择科创板,从招股书中的介绍或许可以得出答案:在超导领域,公司已形成包括1.5T零挥发超导磁体、1.5T无液氦超导磁体、3.0T零挥发超导磁体和开放式零挥发超导磁体在内的丰富产品矩阵,成为全球磁共振行业内排名第一的超导磁体独立供应商。在零挥发超导技术领域,公司追平了与国际巨头约20年的技术差距,并通过设计和工艺创新持续提升产品性能水平和成本竞争力。

公司是国内最早规模化生产高场强超导磁体的厂商之一,打破了欧美、日本厂商长期以来的垄断,解决了医用MRI超导磁体长期以来被国外巨头“卡脖子”的问题,保障了国产磁共振产业的核心部件批量供应,有力推动了MRI设备国产进口替代进程。

财务数据层面,2022年-2024年(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3.59亿元、4.51亿元和4.2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463.50万元、4873.47万元和5578.39万元。

显然,健信超导呈现出了增利不增收态势。公司表示,2023年营业收入增幅较大,主要受益于公司在超导产品的持续研发投入,增强了下游客户在MRI设备市场的竞争力,超导产品收入快速增长所致;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有所下降,主要受永磁产品收入下降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9.56%、22.84%和24.94%,超导产品毛利率分别为19.31%、24.05%和25.09%。

即便看似持续增长的毛利率,但与同行相比则差距甚大。同一时期,同行业上市公司毛利率平均值分别为46.27%、45.59%和45.17%。

健信超导选择了四家同行对比,分别是联影医疗(688271.SH)、辰光医疗(430300.CN)、奕瑞科技(688301.SH)和康众医疗(688607.SH),然而公司毛利率都远远弱于四家中的任何一家。

健信超导表示,毛利率与同行业可比公司有所差异,主要系产品类型、产业链环节与业务发展方向上存在差异,辰光医疗主要业务包括射频线圈、超导磁体、梯度线圈等,同时逐步开展磁共振整机业务,其射频线圈业务毛利率较高;联影医疗主要销售医学影像设备,产业链较长且直接面向终端医院销售,保持了较高的毛利率水平;奕瑞科技和康众医疗主要销售数字化X线平板探测器,产品与公司存在一定差异。

2

研发费用率差距明显,分红6000万再补流近亿

与此同时,另一个与同行差异明显的指标是研发费用率。

报告期各期,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2033.18万元、2441.93万元和2764.54万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5.66%、5.42%和6.50%,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金额为7239.64万元,占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86%,公司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为16.61%。

上述年份,同行业可比公司研发费用率平均值分别为14.44%、14.41%和18.36%,同样,四家可比公司数据也大幅领先于健信超导。

而公司的回复也显得似是而非:同行业可比公司中联影医疗、奕瑞科技资金实力较强、研发产品线较多,使得研发费用率较高;辰光医疗、康众医疗收入相对较小,使得研发费用率较高。

截至2024年末,公司拥有授权专利共计83项,其中发明专利42项。

招股书还显示出公司上下游集中度较高的现象。

报告期各期,公司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3.75%、76.68%和79.62%,其中第一大客户富士胶片集团占比分别为34.20%、44.20%和42.71%;公司向前五名原材料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占当期原材料采购总额的比例分别为66.60%、65.94%和58.60%。

同时,公司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1.82亿元、2.36亿元和3.19亿元,存货金额较大。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存货跌价计提金额分别为632.32万元、696.41万元和718.03万元。

针对此次IPO,健信超导计划募集资金8.65亿元,其中2.75亿元用于年产600套无液氦超导磁体项目,2.6亿元用于年产600套高场强医用超导磁体技改项目,2.4亿元用于新型超导磁体研发项目,9000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备受外界诟病的是,公司期内每年分红都接近2000万元,分别为1999.97万元、1999.96万元和1999.96万元。

近6000万分红过半流向了实控人家族。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之日,许建益、许卉及许电波分别直接持有公司41.51%、4.36%及4.36%的股份,许卉通过凯方投资、启益投资分别控制公司4.84%、4.84%表决权,三人合计控制公司59.92%表决权。其中,许建益系许卉、许电波之父,许电波、许卉系兄妹关系。

不仅如此,募资扩产能还存在的现实问题是,公司主要产品销售数量2024年也呈现下滑态势:超导产品期内数量分别为181台、246台和245台。报告期内,超导产品产能利用率分别为98.50%、98.75%和89.33%,产销率分别为91.88%、103.80%和91.42%;永磁产品产能利用率分别为99.67%、98.67%和94.67%,产销率分别为99.67%、100.34%和92.25%。

有IPO观察人士指出,健信超导连年分红6000万再补流近亿元,其募资合理性或者说补流合理性是否足够,这或将引发监管层重点关注。此外,公司虽然号称在核心技术层面有所突围,但毛利率和研发费用率却远弱于同行,这可能也将引发监管问询,即公司研发能力和毛利率到底在国内外表现如何,都还需要公司进一步阐释。(港湾财经出品)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9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