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访网
2025-05-28 10:44:00
(原标题:微众银行资产规模领跑,业绩却遇 “滑铁卢”)
在民营银行的赛道上,微众银行一直以来都是备受瞩目的“领头羊”。然而,2024年年报的披露,让市场看到了其辉煌背后隐藏的诸多挑战。
1
资产规模增长亮眼,业绩却陷下滑阴霾
截至2024年末,微众银行总资产达到6517.76亿元,较年初增长21.7%,规模增速在19家民营银行中位列第一,继续维持其“民营银行一哥”的地位。
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该行营业收入出现成立以来首次下滑。2024年,微众银行全年营收381.28亿元,同比减少3.13%;净利润虽仍保持增长态势,达到109.03亿元,但增速仅为0.81%,远低于前几年的高速增长水平。2019年至2023年,微众银行营收增速依次为48.26%、33.69%、35.76%、31.03%、11.3%;净利润增速分别为59.64%、25.5%、38.87%、29.83%、21.02%。
从收入构成来看,微众银行2024年利息净收入为301.98亿元,仅同比增加0.12%。从结构上看,利息收入为407.19亿元,同比仅增长2.43%,而利息支出增速却高达9.69%,这表明微众银行收入端增速弱于成本端增速,影响利息净收入增长。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的下滑则进一步拖累该行整体营收。报告期内,微众银行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65.88亿元,同比下降17.96%。
有业内人士表示,微众银行早期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微信和手机QQ的庞大用户基础,形成了强大的用户黏性和储户规模。但是随着传统银行发力数字银行,微众银行的数字红利也随之流失。
2
个贷收缩,投诉激增
贷款规模方面,截至2024年末,微众银行贷款总额为4359.76亿元,较年初增长5.18%,但增速较2022年的28.04%和2023年的23%大幅放缓。其中,企业贷款2155.3亿元,同比增长18.18%;个人贷款年末余额为2166.84亿元,同比下滑4.76%。
微众银行的个人贷款业务一直占据重要地位。有分析指出,企业贷款平均利率通常低于个人贷款,个人贷款规模下滑也会导致整体利息收入增长受限。
在微众银行的个贷业务中,消费贷款占比较高,年末余额为2027.75亿元,较年初减少5.53%,占个贷的比重为93.35%。消费贷客户群体多为非白领从业人员和低学历人群,笔均贷款金额小,虽满足客户短期周转需求,但风险相对较高。
尽管微众银行不良率保持较低水平,2024年末不良贷款率为1.44%,较年初下降2bps;拨备覆盖率为302.9%,风险抵补能力充足。但其贷后催收环节引发诸多投诉。
黑猫投诉平台显示,截至发文,“微粒贷”相关投诉累计超4700条,主要涉及骚扰威胁、短信恐吓、联系家人、泄露信息给第三方、不协商还款等问题。另根据微众银行的ESG报告,该行用户投诉量从2022年的25712条增长到2024年的58498条,同比增加65.98%,这表明微众银行的负面口碑与日俱增。
3
亟待解决的合规与风险隐忧
微众银行不仅要面临消费者的投诉,同时还要面对监管处罚。
2024年9月30日,微众银行收到成立近十年来最大罚单——因违反账户管理、客户身份识别等五项反洗钱规定,被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警告并罚款1387万元,5名时任高管合计被罚24.75万元。这一罚单不仅暴露了微众银行在合规管理方面的漏洞,也引发了市场对其风险防控能力的担忧。
在业务扩张过程中,这并非微众银行首次被罚。2022年6月,微众银行因租金贷贷后管理不到位,被处罚款40万元;2023年,该行因汽车贷款业务违规收到三张罚单,累计金额近640万元,违规事实包括汽车贷款首付资金及附加消费贷款用途审核不到位,商用车贷款金额审核不严等。
此外,微众银行高管的“超期服役”问题也引发治理隐忧。据悉,该行董事长顾敏任职超10年,常务副行长黄黎明任期超8年,违反监管要求的7年轮岗制度。
在当前金融监管日益严格的背景下,合规与风险防控已成为银行发展的生命线。微众银行需要深刻反思,加强内部管理,完善风控体系,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监管环境和市场风险。(内容来源|远见资本局)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5-29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5-29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5-29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5-29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5-29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5-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