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文轩新闻
2025-05-28 10:33:53
(原标题:业绩连年暴跌,酒鬼被资本抛弃了?)
曾经的白酒"行业黑马"酒鬼酒如今走到了生死边缘。
2024年,酒鬼酒净利润同比暴跌97.72%至1249万元,不足2022年巅峰时期的1.3%。这份财报如同一面照妖镜,让外界窥见该公司的经营本质。
在5月27日业绩说明会上,酒鬼酒遭连环诘问,焦点仍是公司如何提高盈利、如何稳价、去库以及经销商退出等问题。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酒鬼酒管理层依然避重就轻,回避了一系列要害问题,仅表示,公司正积极调整,短期内并不追求量的大幅提升。
2024年,酒鬼酒实现营业收入14.23亿元,同比下降49.7%;实现净利润1249.33万元,同比下降97.72%,创下了自2015年以来新低;扣非净利润仅为670.36万元,同比下降98.75%;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5123.92万元变为-3.61亿元。
酒鬼酒的溃败始于其高端战略的失灵。2024年,核心产品内参系列收入骤降67%,仅贡献2.35亿元营收。这一现象不能简单归咎于行业周期,其本质是品牌力与价格定位的严重错配。在飞天茅台批价站稳2500元、五粮液控量保价的背景下,定价千元的内参既缺乏头部品牌的社交货币属性,又丢失了区域酒企的性价比优势。
更致命的是价格体系的崩塌。据渠道调研,内参实际成交价长期低于出厂价,导致经销商陷入"卖一瓶亏一瓶"的恶性循环。公司试图通过产品迭代(推出甲辰版)和停货挺价,但消费者并不买账——2024年42.95%的销售费用率创下行业纪录,却未能阻止营收腰斩。这种"高投入低转化"的困境,折酒鬼酒品牌溢价能力的硬伤。
管理层反复强调的"BC联动"改革,正在演变为一场危险的数字游戏。虽然分销率、动销率均号称超过100%,但财报中的存货周转天数仍高达785天,远超行业优秀水平(茅台约400天)。这种"经销商进货量<终端分销量<消费者动销量"的漂亮数据,实则是将库存压力从厂家转嫁给终端,而非真正的消费繁荣。
一系列问题叠加让酒鬼酒价值迅速折损,经销商开始主动退网。据酒鬼酒披露,2024年经销商全年减少438家。那些主动退出的中小经销商,实则是用脚投票——在现有模式下,他们的毛利率被高昂的市场费用和价格倒挂持续侵蚀。酒鬼酒引以为傲的"24000家核心终端"网络,很可能正在沦为纸上蓝图。
面对困局,酒鬼酒祭出"四力提升"的组合拳:砍半SKU、聚焦战略单品、加码小酒市场。这套打法看似对症,实则暗藏风险。
产品线精简固然能降低内耗,但主打产品内参和红坛均面临增长天花板。布局小酒市场虽是顺应区域消费趋势,却与高端化战略形成撕裂——当消费者在超市以30元购买湘泉小酒时,如何再说服他们为千元内参买单?这种品牌认知的混乱,可能比业绩下滑更难修复。
更值得警惕的是管理层的路径依赖。将70%以上的销售费用砸向广告促销,反映出其仍未摆脱"烧钱换市场"的旧思维。在白酒行业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博弈的当下,这种粗放模式注定难以为继。
酒鬼酒的发展历程,完美映其从“行业黑马”到“业绩暴雷”的戏剧性转折。
2020-2021年,白酒板块在流动性宽松背景下迎来超级牛市,酒鬼酒凭借“内参”高端化战略和“馥郁香型”差异化故事,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市值一度突破千亿大关,动态市盈率(PE)超过100倍,远超行业均值(约40-50倍),市场给予其极高成长溢价。
2022年起,白酒行业进入调整周期,酒鬼酒的高端化战略遭遇严峻挑战,股价开启“戴维斯双杀”(业绩下滑+估值压缩)。 2022年底,酒鬼酒股价跌至100元/股,市值缩水至约300亿元。
到2024年,随着业绩暴雷,酒鬼酒的股价进一步下探至30元/股(截至2024年5月28日),市值仅剩约100亿元,较巅峰时期蒸发近90%。
即便如此,市场仍未止跌,2025年一季度,酒鬼酒营收、净利润同比再降30%、56%,股价在25-35元/股区间震荡,市值徘徊于90-120亿元。
白酒行业的马太效应日益显著,酒鬼酒的股价与市值变化,本质上是一场“预期→泡沫→破灭→重构”的资本叙事。酒鬼酒若不能尽快找到差异化生存路径,恐将沦为资本市场的又一个“区域酒企困局”样本。
酒鬼酒需要明白,真正的"高质量销售"不在于报表上的动销率,而在于能否培养出愿意为品牌溢价买单的忠实客群,资本的把戏玩过头了最终害人害己,在酒业这场生死时速的转型期,留给它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经理人杂志
2025-05-29
天眼查
2025-05-29
经理人杂志
2025-05-29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5-29
观点
2025-05-29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5-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