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时报
媒体
2025-05-25 23:41:15
(原标题:实探文博会:文化IP推动文旅“出圈” 文旅融合成地方经济“助推器”)
值得注意的是,本届文博会上,文化消费、文化IP、文旅融合成重要关注点,各地文旅纷纷“亮相”文博会,文旅融合成地方经济“助推器”。
据悉,本届文博会设置了文化消费·文旅融合展,展览面积达2万平方米,重点展示历史名胜、文化街区、特色小镇等文化旅游资源以及沉浸式体验、旅游演艺、康养等新型旅游消费场景项目及旅游装备。展会设立文旅新业态展区、户外文旅和运动展区、“集食行乐”美食展区,新设文化服务业展区,文化产业新势力、新消费、新业态“顶流”汇聚。
各地文旅纷纷“亮相”文博会
我国幅员辽阔,风景名胜众多,且各具特色,本届文博会上,各地的知名景区、特色街区、主题乐园等纷纷“亮相”。
在文博会辽宁省鞍山市展区,有着“南海八千路,辽东第一山”“东北明珠”等美誉的千山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特别是对在炎炎夏日有旅游避暑需求的居民来说,千山是一个不错的避暑胜地。据悉,得益于地形与植被,千山形成了专属的“小气候”,这里的夏季舒爽宜人,是东北著名的避暑胜地,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24年成功入选全国首批“避暑消夏好去处”名录。除了千山风景区外,鞍山汤岗子温泉园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其温泉水滋养的热矿泥,因具有独特的疗愈功能被誉为“亚洲第一泥”。
据中共鞍山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鞍山市是我国著名的老工业基地,除了有厚重的工业文化外,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且别具一格,鞍山将张开怀抱,真诚地欢迎天南地北的游客来到鞍山,感受鞍山之美。
本届文博会上,河南中牟新区携中牟艺秀小镇、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电影小镇、海昌海洋公园、方特旅游度假区及绿博园亮相。据悉,2022年至2024年,中牟旅游人次连跨1000万、2000万、3000万三个台阶。
此外,记者发现,一些具有“宝藏”性质的小众旅游目的地亦纷纷亮相文博会。比如,在文博会的浙江省金华市展区,林栖三十六院、圣门潭博物馆艺术村等就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在不少旅游达人眼中,这些地方已成为心中热门的“打卡”目的地。
文化IP推动地方文旅“出圈”
文旅资源是一个地方的名片之一,如果能在此基础上形成文化IP,将有望进一步形成“出圈”效应。
英歌舞近年来已成为广东潮汕地区顶流文化IP,上述地区有多支英歌队从事相关表演。本届文博会上,英歌舞亦成为全场焦点之一,广东普宁南山英歌队就亮相文博会,进行了现场展演。广东英歌情文化演出有限公司则在文博会现场布置了展位,据该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公司出品的《英歌情》是一部以普宁英歌为主题的大型非遗演艺,通过《古潮之火》《守护家园》《安居乐业》《普天同庆》《英歌有情》五个篇章进行生动展现。
来到文博会上的安徽省展区,迎面而来的则是浓浓的书卷气息,“六尺巷”的古色古韵令人近乎身临其境,“文房四宝”亦悉数呈现,并集结了笔、墨、纸、砚多家老字号企业参展。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展区,相关展品多围绕该县的历史文化IP展开。据该展区工作人员介绍,霸王祠和陋室就是和县的两处知名文化景点。这里面,位于和县乌江镇的霸王祠为纪念西楚霸王项羽而建,而陋室则是因刘禹锡所作的《陋室铭》而为人所熟知。
本届文博会文旅融合展区一景 胡华雄/摄
此外,本届文博会上,还有多家文旅领域的企业参展,域上和美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一家参展的文旅行业的典型企业。资料显示,域上和美集团旗下投资及控股公司致力于文旅演艺、城市更新、景区园区、数字文旅、乡村振兴5大板块的产业投资和打造运营,是贯通文化旅游全产业链发展的文旅企业,重点打造运营了《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等经典演艺作品,在成都打造了几米绘本VR剧场《我的世界都是你》。
域上和美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牟得喜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该企业参加文博会,一是抱着学习的目的,了解行情和市场;二是通过文博会增加“曝光量”,寻求一些合作的机会。
文旅融合成地方经济“助推器”
由文旅融合带来的文旅消费以及IP经济的形成,对一些地方经济带动作用明显。
作为文旅业内人士,牟得喜在受访时认为,一个文旅项目成功与否,起码有四个方面的指标来进行评估,包括时间的验证、市场的口碑、经济指标和社会效益。
对于文旅消费、文旅融合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公共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刘兴贺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有三方面的作用:
一是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深化文旅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文旅产业由资源依赖的参观游玩等单一服务向体验创新式多业态服务转变。
二是有利于促进消费需求扩容升级,带动传统消费产业发展,创造出新的消费业态、消费场景,引导文旅产业从单一的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构建文旅融合的产业体系。
三是有利于构建文旅现代产业体系,通过创新的技术手段和商业模式,不断融合体育、会展、商业、农业、科技等多个领域,推进产业链、消费链、价值链的良性循环。
为了推动文化消费和文旅融合,产生更好的社会和经济效果,刘兴贺建议,或可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是突出特色化发展:结合本地的文化资源优势和文化消费基础,深挖地方文化精神和情感价值,因地制宜地挖掘开发适应多种旅游需求的新业态、新场景,强化政策资金的牵引示范作用,加强市场秩序的监督,打造独具地域文化和旅游融合业态的IP,形成富有文化底蕴的特色标签。
二是突出一体化发展:加强区域旅游资源品牌和服务整合,联动文化产业园区、文化街区、特色小镇、历史建筑、文化场馆、商业综合体等在内的生产场景和消费场景,提升闲置资源附加值和利用效率,壮大丰富文旅产业,加强体验式、沉浸式服务,丰富消费新场景、新业态,形成一体化消费产品与服务供给。
三是突出智慧化发展:依托数字科技赋能文旅融合发展,强化基础设施以及运营管理的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科技对传统产业的赋能,充分利用数字媒体渠道和数字产品,搭建品牌化发展新平台,打造一批网红打卡地等,实现“流量”到“留量”变现,促进线上与线下的融合发展。
四是突出国际化发展:强化文化传承和文明创造使命,根据自身优势和基础,既要有传承中国历史文化基因,又要有国际化视野,不断丰富文化的内涵,增强文化自信,面向国际友人,积极发展入境旅游,通过文旅打造对外文化交流的平台,提升文化软实力。
责编:叶舒筠
校对:姚远
证券时报
2025-05-25
证券时报
2025-05-25
证券时报网
2025-05-25
证券时报网
2025-05-25
证券时报网
2025-05-25
证券时报网
2025-05-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