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股

透过文博会读懂文化产业含科量、含金量、大流量

来源:证券时报

媒体

2025-05-23 01:44:41

(原标题:透过文博会读懂文化产业含科量、含金量、大流量)

在屏幕上勾勒一个图案,选择印象画派风格,数秒即可生成相应风格的图画;戴上脚踏,挥动两根鼓棒“敲击”空气,即可沉浸式敲打架子鼓……在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下称“文博会”)上,这样科技与文化深度交融的场景随处可见。

5月22日,第二十一届文博会在广东深圳拉开帷幕。作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文博会历来是观察中国文化产业的一扇重要窗口。当前,科技创新对文化产业的驱动作用日益突出,文化+科技已成为行业不可忽视的一股浪潮。因此,本届文博会强调文化科技双核驱动,不仅汇聚了全球文化“顶流”,还吸引了一批科技“新势力”参展,极高的“含科量”成为最大看点。记者实探文博会,通过采访多家上市公司及初创企业发现,科技已深入渗透文化生产、消费、传播的整个链条之中,为文化产业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变革。

打造文化创作生产新范式

走进本届文博会的腾讯展区,“打造好用的AI,让中国故事被世界看到”这句话首先映入眼帘。腾讯有关负责人告诉证券时报记者,作为拥有文学、影视、音乐、游戏、电竞、动漫等多个内容板块的公司,腾讯致力于通过文博会,展现以腾讯混元大模型为技术基底的数字工具如何融入到内容生产创作的全产业链中,促进优质文化内容生产。

过去,为一部影视剧或一款游戏制作宣传海报,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如今借助AI大模型,文化宣传产品的生产流程已大幅加快。以制作一张中国网络文学出海宣传海报为例,记者在现场看到,只需要在混元大模型中输入“青春校园、操场跑道、视觉风格轻快明亮”等所需画面元素及风格,选择相应的宣传载体和关键词,就可以快速生成宣传文件。

“随着AI大模型技术的发展,我们能看到人工智能已经越来越深入到千行百业。腾讯本身有强大的技术底座腾讯混元大模型,以及覆盖连接海量用户的C端AI应用,可以应用于文化内容创作及生产,激发‘文化+科技’的新生产力。”腾讯有关负责人表示。

在距离腾讯展区不远的三七互娱展区,AI大模型同样已深度嵌入这家游戏上市公司的整体业务链条之中。“我们打造了自研的行业大模型‘小七’,能精准支持广告计划投放,生成符合三七互娱自研游戏画风的图片、视频及3D素材,同时在代码和文本创作领域表现卓越,全面赋能游戏研发与运营。”三七互娱集团高级副总裁程琳表示。

据程琳介绍,截至今年一季度,三七互娱在国内发行端AI视频的占比接近80%,在海外发行端AI视频占比70%,AI展现出了极强的内容生产力。除此以外,AI智能客服已经进入三七互娱的所有游戏,准确率超过80%,在优化游戏体验的同时极大降低了相关成本。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超14万亿元,其中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特征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5.9万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高出全国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借助科技工具,传统的文化创意生产流程正加速走向数字化、智能化。

打开文化消费体验新空间

蛇年春晚,宇树科技的机器人以一场精彩的秧歌舞表演,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巧妙融合展现得淋漓尽致。本届文博会上,宇树科技携人形机器人G1亮相,吸引了许多观众与之互动。

近年来,机器人越来越频繁地进入各地文旅景区,成为各地促进文旅消费的新抓手。宇树科技的机器人也已走进了山东青岛浮山所、四川成都都江堰等多个景区,成为“流量担当”。

“机器人是一个文化传播载体,就像景区的宣传大使。例如,我们在一个景区中将机器人打造成了道士的形象,让它向游客讲解历史、占卜。与真人相比,机器人能够赋予景区文化不一样的意义。”宇树科技文旅负责人李子雄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当前各地文旅都希望用前沿科技宣传当地文化,机器人的形式新颖,能够起到很好的引流作用。

除了形形色色的机器人,还有各式各样的VR眼镜与智能头显。记者实探发现,许多参展商在本届文博会上带来了功能先进的硬件设备,并展示了这些设备如何创造新的文化消费场景。

在宸境科技的展台,一名观众正戴着一套智能头显,开展一场沉浸式游船VR体验。展区工作人员表示,这一项目名为《天枢·古运河的心跳》,由宸境科技和梁溪文旅集团携手打造,VR体验时长是15分钟,把无锡地标与非遗元素在虚拟世界中与游船航行精准同步,让游客更好地领略江南文化韵味。

“游船项目在许多地方同质化较为严重,尤其是江南地区,每个景区可能都有小桥流水。加入科技元素后,有助于实现文旅场景的升级,提升游客的游船体验。”宸境科技展台工作人员说,该项目已在今年“五一”假期落地,为景区增收打开了新空间。

不过,当机器人、VR眼镜、智能头显等智能硬件成为文化场景中的“标配”,应如何避免陷入同质化的困境?在李子雄看来,最核心的是要根据场景进行精准适配,实现因地制宜。“例如,可以构建独特的机器人个人IP,在外观、语言方面结合当地的特色做好定制化,还可以探索通过周边商品等衍生消费开辟营收新路径。”李子雄说。

带来文化传承传播新可能

近年来,从《黑神话·悟空》到《哪吒2》,一件件现象级的文化产品密集出圈。这些作品不仅有优秀的故事内核,同时还使用了大量AI、AR、VR技术及动画特效,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双向奔赴”。

在三七互娱的展区,一款全球发行的游戏《叫我大掌柜》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该游戏以古代经商为题材,国风厚涂水墨为美术风格,融入了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洋溢着浓浓的“中国风”。但就是这样一款游戏,却吸引了一大批海外玩家,其中推出的《南海丝路》特别版本更是在推广期间触达了3.6亿次海外用户。

“我们认为,科技手段为中国文化传播带来了更广泛的渠道和更生动的呈现形式。”程琳表示,一方面,AI、虚拟现实等技术能够打造更沉浸式的文化体验场景,让玩家深度参与到文化内容中;另一方面,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精准了解不同地区玩家对中国文化元素的喜好,从而更有针对性地优化文化传播策略。

除了促进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科技还让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有了实现的可能性。比如,在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指导下,腾讯联合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发起了“中国戏曲文化数字焕新行动”。 “项目组基于腾讯云AI影像修复技术,转录和修复了30多部经典戏曲作品。”腾讯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些珍贵的经典影像片段,大多拍摄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存在残缺、抖动、划痕、闪烁、噪声、模糊等各种问题。借助AI影像修复技术,不仅能填补残缺,还更注重视频的细节和质感,让最终的呈现更细腻鲜活。

广东群宇互动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10多个歌舞机器人,精准模仿潮汕英歌舞,为非遗添了“赛博味”;杭州何璇智能机器人带来的钢琴演奏机器人,用一双灵巧手,让《青花瓷》的古典旋律余韵悠长……在本届文博会上,一个个将中华文化元素与前沿科技巧妙融合的场景无不表明:科技自强,正为文化自信写下生动的注脚。

fund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2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