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05-22 22:34:42
(原标题:联想财报喜忧参半:业绩增长未达预期,股价承压背后的深层逻辑)
2025年5月22日,联想集团(00992.HK)发布截至2025年3月31日的2024/25财年全年及第四季度业绩报告。财报显示,公司全年营收达4961.4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创历史第二高位;净利润99.51亿元,同比增幅达37%。然而,这份看似亮眼的成绩单却未能赢得市场认可——当日港股联想集团股价午后直线下挫,收盘报9.59港元,跌幅达5.24%,总市值缩水至1187亿港元。股价与业绩的背离,折射出资本市场对联想未来增长可持续性的深层疑虑。
一、财报核心数据:增长背后的结构性矛盾
从财报数据看,联想的营收增长主要得益于三大业务板块的协同发力:
IDG智能设备业务集团:全年营收3647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PC业务全球市场份额达23.8%,与第二名差距扩大至3.8个百分点。AI PC在中国市场笔记本总销量中占比达16%,智能手机业务在海外市场营收增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市场份额升至全球第四。
ISG基础设施业务集团:全年营收1048亿元,同比激增63%,且连续第二个季度实现盈利。这一表现反映出联想在云计算、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领域的战略布局初见成效。
SSG方案服务业务集团:全年营收610亿元,同比增长13%,运营利润率超过21%,成为联想高利润率业务的重要支柱。
然而,第四财季的财务表现却暴露出结构性矛盾:营收同比增长23%至1220.91亿元,但净利润仅8.92亿元,同比骤降42%,远低于市场预期的106.42亿元。联想将此归因于非现金认股权证公允值亏损,但市场更关注其核心业务增长质量的隐忧。
二、股价下跌的三大核心诱因
1. 盈利预期与现实的落差
尽管全年净利润增长37%,但第四财季的净利润大幅下滑直接击碎了市场的高增长预期。野村证券分析师指出,投资者此前对联想的盈利预期可能基于以下假设:
AI PC渗透率加速:市场期待联想在AI PC领域的先发优势能快速转化为利润增长,但实际占比16%的渗透率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智能手机业务复苏:尽管海外市场增速显著,但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整体萎缩,联想能否持续突破华为、小米等中国厂商及三星、苹果的围剿仍存疑。
关税逆风下的利润侵蚀:联想美洲市场营收占比超30%,而生产基地集中于中国,关税成本上升对利润率的挤压超出市场预期。
2. 订单前置的“寅吃卯粮”风险
财报显示,亚太区(除中国外)收入同比增长29%,中国市场销售额提升26%,美洲区收入增长19%。然而,这种增长部分源于供应商和终端用户为应对关税变化而提前下单的“订单前置”现象。这一短期行为虽推动营收增长,却可能导致未来需求透支。摩根士丹利在研报中警告,若全球PC市场需求复苏不及预期,联想可能面临库存积压与需求断崖的双重压力。
3. 智能手机业务的长期不确定性
尽管联想智能手机在海外市场营收增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但全球市场份额仅列第四,且在中国市场已边缘化。汇丰银行此前将联想股票评级从“买入”下调至“中性”,并预测其智能手机发货量将在未来几个季度以两位数下滑。这一判断基于两大逻辑:
品牌价值高估:联想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后,未能有效整合其品牌资产,反而因运营效率低下背负沉重包袱。
竞争格局恶化: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已进入存量竞争阶段,联想在5G、影像技术等核心领域的研发投入不足,难以与头部厂商抗衡。
三、战略转型的“长跑”与资本市场的“短视”
面对质疑,联想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强调:“尽管潮汐不由我们控制,但联想的航向始终牢牢把握在我们的手中。”从财报看,联想正通过三大战略应对挑战:第一是AI技术深化布局。IDG业务中AI PC的占比提升,反映出联想试图通过技术溢价弥补硬件利润率的下滑。然而,AI PC的商业化路径尚不清晰,市场对联想的长期投入回报周期仍存疑虑。第二,基础设施业务扩张。ISG业务连续两个季度盈利,标志着联想从硬件制造商向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型初见成效。但云计算市场的马太效应显著,联想需在亚马逊、微软等巨头夹击下寻找差异化竞争点。第三点,服务业务高利润率巩固。SSG业务21%的运营利润率,为联想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然而,该业务规模占比仅12%,难以完全对冲硬件业务波动风险。
四、未来展望:增长可持续性的关键考验
联想的财报喜忧参半,折射出传统硬件厂商在产业变革中的两难困境:一方面需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需应对全球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对于投资者而言,联想的长期价值取决于以下三大变量的演绎:首先是AI PC的市场接受度。若AI PC能成为个人电脑市场的新增长极,联想有望凭借先发优势重塑竞争格局。其次,基础设施业务的盈利能力。ISG业务能否持续盈利,将是联想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还有智能手机业务的战略取舍。是继续投入资源争夺市场份额,还是收缩战线聚焦核心优势领域,考验着管理层的战略定力。
在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行业竞争愈发激烈的背景下,联想的“航向”能否穿越短期波动,最终取决于其战略转型的执行力与市场环境的适配度。对于资本市场而言,这场“长跑”的终点,或许才是评价联想价值的真正时刻。
经济观察报
2025-05-22
经济观察报
2025-05-22
经济观察报
2025-05-22
经济观察报
2025-05-22
经济观察报
2025-05-22
经济观察报
2025-05-2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