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中国太保:深耕保险服务创新,多维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

来源:投资者网

2025-05-22 13:49:17

(原标题:中国太保:深耕保险服务创新,多维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

2025年5月22日是第25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为“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旨在呼吁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创和美永续之路,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新进程。生物多样性是ESG领域的重要议题之一,它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态环境的丰富性和变异性,也是维系生态系统稳定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全球治理,2022年,中国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的主席国,促成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签署,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提供了明确路径。在国内,通过完善政策法规、优化就地保护体系、加强迁地保护等综合措施,扎实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国太保致力于探索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气候变化协同治理,目前已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列为公司ESG和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议题,以实际行动促进保险业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

平衡人与动物关系,助力生物多样性和谐发展

随着生态保护工作的推进,野生动物种群数量逐渐上升,人与野生动物的冲突也时有发生。野生动物肇事责任险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举措,它既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和人身权益,又推动了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使生物多样性在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中得以持续发展。自2010年起,中国太保产险云南分公司在国内首创以商业保险承担政府救助责任模式,并连续14年守护云南大象北上南归,解决了野生动物肇事谁来赔偿的问题,目前野生动物肇事责任保险已累计提供14.71亿元的保险保障,累计赔付4.22亿元、惠及农户26.11万户。此外,中国太保积极探索绿孔雀等野生动物生态绿色环境救助责任险,为保护珍惜物种延续提供解决方案。

守护生态与文化的 “活档案”,夯实生物多样性根基

古树名木不仅是记录历史、传承文化的“活档案”,更是一个独特的生态聚落,为众多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古树名木保险契合了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原真性的要求,确保这些承载着丰富生态信息的古老树木得以延续,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截止目前,中国太保为全国12个省份的古树名木提供总计达2.31亿的风险保障。在陕西,为2600多岁的“老子手植银杏”等7株千年古树提供风险保障;在重庆,为南川区峰岩乡8株树龄超100年的古树提供240万元的风险保障,其中一株银杏树的树龄超过了500年。古树名木保险不仅覆盖救护责任,也将第三者财产损失及人身伤亡责任纳入保障范围,为古树名木撑起全方位“安全伞”。

聚焦自然保护地治理,推进生物多样性关键生态系统修复

作为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键实践单元,自然保护地的巩固和提升对生物多样性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太保为宁波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兰州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等地推出湿地恢复保险,为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持续向好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和风险保障,有助于落实湿地保护行动计划,提升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功能性和持续性,进而推动整体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开展。

多措并举,探索保险业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可能性  

除专业风险管理服务供给外,中国太保积极探索绿色可持续发展新模式,在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实现了多维度创新实践。中国太保积极引入“保险+服务”形式,探索新时代自然环境系统治理现代化模式。如运用金融手段创新探索实践“水质险”参与河湖治理,提供事前有预警、事后有赔付的环境风险管理服务。中国太保联合政府、高校开展相关研究。2021年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发起国内首个黑土地保护研究项目工程,2025年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川若尔盖地区政府开展合作,探讨当地草原退化风险等的保险应对机制。与此同时,中国太保持续探索公益实践。自2020年起,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先后完成三期公益林建设,共造林2000余亩,植树近12万株,为守护中华水塔增添亮色“太保绿”,打造高水平生态保护的太保样本。中国太保积极推动交流合作,促进全社会保护理念的传播。2021年,中国太保产险作为唯一保险合作单位,为COP15第一阶段会议提供一揽子风险管理服务,护航国际交流活动,展现太保参与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相关文化传承中的具体实践。

未来,中国太保将持续参与生物多样性治理与提升,在保险端,不断深化产品创新,以专业服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投资端,将生物多样性风险纳入决策要素,撬动更多绿色资本,共建和美永续之路。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2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