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股

中资企业辟多条融资路径用好境内外两个市场发展

来源:证券时报

媒体

2025-05-22 02:09:55

(原标题:中资企业辟多条融资路径用好境内外两个市场发展)

证券时报记者程丹

今年以来,已有不少符合条件的中资企业融资上市,有的是在A股IPO,有的则是赴港股上市,还有的选择美股市场。IPO市场日益活跃,在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标的选择的同时,反映出企业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寻求资本支持的决心和信心。

一位证券公司的投行人士表示,在一系列IPO政策推动下,企业爆发出对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以及拓宽融资渠道的需求,那些具有核心技术或者竞争力的企业加速步入资本市场舞台,丰富了市场结构,激发了市场的创新活力,预计未来这一趋势还将持续。

A股今年已有42家上市

截至5月21日,今年以来A股市场共有IPO首发上市企业42家。分月来看,1月12家、2月1家、3月14家、4月10家、5月5家。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上市的新股首发募资超250亿元,其中3月与4月的新股发行数量与规模均略有增长,3月14家A股公司IPO合计募资92.18亿元;4月10家公司IPO募资82.69亿元。

在发审数据方面,今年以来共有18家公司提交的IPO申请成功过会。截至目前,A股市场尚未首发上会的在审IPO公司约有170家,逾半数来自北交所。

具体到行业分布,带有“硬科技”基因的企业成为A股IPO市场的主力,科技、消费、生物技术与医疗健康、机械制造以及新能源与清洁技术等行业成为IPO的主流,半导体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业、生物技术与医疗健康行业的创新药和AI医疗技术吸引了大量资本投入。

“一些积极信号的释放让市场对于IPO新常态有了憧憬。”一位证券公司的投行人士指出,注册批文发放周期有所缩短,有案例从提交注册到注册生效用时不到10天。如拟登陆创业板的同宇新材于2025年4月14日提交注册,4月23日转为注册生效。拟登陆沪市主板的海阳科技进展更是迅速,其过会、提交注册、注册生效的时间分别为2025年3月14日、3月17日和3月27日。

记者了解到,中国证监会近期将择机出台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政策措施,在市场层次、审核机制、投资者保护等方面进一步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同时尽快推动典型案例落地。上述投行人士认为,这或预示着今年A股的新股发行数量及融资规模将比去年稳中有增。

“A+H”上市公司数量激增

A股上市公司兆易创新近日发布公告,拟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意在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加快海外业务发展,提升公司国际化品牌形象,进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这是今年以来A股公司赴港上市的一个缩影。仅4月以来,就已有13家A股公司公告筹划发行H股上市,其中包括赛力斯、牧原股份、紫光股份等多家龙头企业。仅半导体领域,江波龙、纳芯微、杰华特等上市公司均在此前官宣了赴港上市计划。

值得关注的是5月20日登陆港股的宁德时代,此次港股IPO募资356.572亿港元,创下今年以来香港市场最大规模IPO纪录,不仅标志着中国新能源产业链全球化迈入新阶段,也为“A+H”市场注入“强心针”。

瑞银证券全球投资银行部联席主管谌戈表示,“A+H”两地上市的公司数量激增,是市场流动性改善以及政策环境优化协同带来的成果。今年以来,在南向资金以及海外避险资金的共同推动下,港股流动性显著改善,推动AH股价差大幅收窄,显著缩小了发行人与投资人的定价分歧,也让A股龙头公司开始更加积极主动地考虑赴港上市。

“近期港股市场基石投资者的心态正在发生变化,机构对基石投资的兴趣明显增强,海外长线资金参与热情高涨。”谌戈表示,宁德时代、海天味业、恒瑞医药等企业均为细分领域领军者,其高质量的运营状况叠加AH股价差收窄,对全球长线资金具备较强的吸引力。

用好境内外两个市场

除了“A+H”股企业,也有不少企业将IPO首选地定在港股市场。已上市的越疆科技、地平线机器人、英诺赛科等“硬科技”企业在港股市场表现亮眼;古茗、蜜雪集团、沪上阿姨等新消费品牌相继登陆港股,另有老乡鸡、遇见小面、三只松鼠等多家企业递交港股上市申请。

这得益于中国证监会与港交所推出一系列合作措施和制度改革,为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提供了更加便利的环境。中国证监会推出“五项对港合作措施”,明确支持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港交所方面,审核流程的优化叠加FINI结算平台的推出,令港股IPO时间表明显提速,且更具确定性。港交所在上市规则中为生物科技公司和特专科技公司开辟了上市通道,且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显著拓宽了客户池,尤其是针对“先A后H”赴港上市企业开辟的快速通道让企业的融资诉求快速释放。

中国证监会多次表示,支持企业依法依规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融资发展。梳理优化境外上市备案机制、流程和相关要素,提高境外上市备案质效。德勤中国预计,未来将有更多A股上市公司、内地龙头企业、在美上市的中概股赴港上市,港股市场2025年融资规模将达到1300亿港元至1500亿港元。

另外,也有不少企业选择美股作为上市地,如4月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交易的茶饮品牌霸王茶姬,以及3月同在美股上市的山友暖通等。

fund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