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安联投资risklab全球负责人 ,最新发声!

来源:中国基金报

媒体

2025-05-21 23:42:39

(原标题:安联投资risklab全球负责人 ,最新发声!)

【导读】安联投资risklab全球负责人,最新发声!


中国基金报记者 曹雯璟

5月20日,在中国基金报主办的首届全球资产管理论坛上,安联投资risklab全球负责人Tim Friederich分享了两个话题:养老金与投资。他认为,资产配置并不关乎市场择时,没有人能永远押对市场方向,尤其是需要进行长期投资的养老资金。若投资组合过于集中,其投资目标可能面临巨大风险。因此,构建多元化的战略性资产配置是关键。

Tim Friederich强调,养老金是这一代人面临的关键议题之一。养老金的保值增值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资产配置、定制化和多元化,可以成为养老金投资中强有力的工具。

以下是Tim Friederich演讲实录:

欧洲养老金市场的挑战与机遇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非常感谢中国基金报的邀请。我是安联投资risklab全球负责人Tim Friederich。很荣幸能够参加首届全球资产管理论坛,我想与大家分享两个令人兴奋的话题:养老金与投资。

risklab是我们公司专门负责全球咨询与解决方案的职能部门,同时也是我们全球投资平台的一部分。我们的使命只有一个:帮助投资者实现其投资目标。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我们为各类投资者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涵盖从大型主权财富基金到企业养老金计划,从银行到保险机构,从大型家族办公室到零售投资者。要知道,零售投资者通常寻求专业的投资方案,例如为他们的退休资产构建一个稳健的养老金投资组合。

作为一家起源于欧洲的全球领先主动资产管理公司,安联投资多年来一直为机构和零售养老金投资者提供服务。在过去二十年里,中国在推进养老金体系建设和发展养老金三支柱体系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这也引起了包括安联集团在内的全球投资者的广泛关注。

中欧两地养老金体系有许多相似之处

当我们比较中欧两地的养老金体系时,发现在构建一个全面的养老金系统方面,中欧两者有许多相似之处,共同点比想象的还要多。例如,与中国类似,大多数欧洲国家采用现收现付的公共养老金制度。这种制度最早起源于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保障体系,它在二战后扩展到更广泛的欧元区,成为其社会保障的核心支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享受着来自公共部门的显性养老金收入。但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欧洲各国政府面临更为严峻的资金压力。我们都知道,一个健康的养老金体系既要有足够的保障水平,也要具备可持续性。随着欧洲人口结构的变化,过度依赖公共养老金体系的结果就是政策制定者不得不为了可持续性,而降低公共养老金的替代率,这引发了社会上不少负面声音。这也是为什么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欧洲便踏上了养老金改革之路。

“欧洲”这个词本身涵盖的范围非常广。为了让我的观点更具体,我将在接下来的发言中以我来自的德国为例进行说明。与中国的情况相似,公共养老金体系到目前为止一直是德国人退休收入的主要来源。直到20年前,企业和个人养老金计划在德国养老金体系中仍然只占很小的一部分。过去的几十年里,德国政府以及像我们这样的行业参与者共同努力,致力于建立一个更可持续的养老金体系。例如,德国政府在2000年代初期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养老金改革,包括著名的“里斯特养老金”和“吕鲁养老金”,其目标是通过引入资本积累元素和税收优惠,促进个人养老金计划的发展,这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

政府所做的努力是为了建立一个可持续的养老金机制,鼓励人们为退休进行投资。但只有当投资者实现了他们理想的投资回报时,他们才会满意。这是一个普遍适用的原则,而这正是我们安联投资的立足点: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投资者实现他们的目标,包括退休目标。

资产配置并不关乎市场择时

构建多元化的战略性资产配置是关键

那么,养老金投资在欧洲和中国都适用的关键成功因素有哪些呢?通过回顾我们在德国及欧洲向零售客户提供投资解决方案的经验,我将从资产管理的角度来分享这些经验。

基于目标的资产配置。我们都知道,在投资世界里没有“免费的午餐”,养老金通常具有长期投资周期。因此,分散投资、资产配置在养老金投资中尤为重要。我已经多次来到中国,我观察到一个现象:监管机构和投资者越来越重视资产配置,这是一个良好的发展趋势。

资产配置并不关乎市场择时。有句投资名言说:“与其择时,不如长期在场。”没有人能永远押对市场方向,尤其是对那些需要面对长期跨度的养老金投资者而言。若投资组合过于集中,你可能将面临巨大风险。因此,构建多元化的战略性资产配置是关键。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在整个投资期间,都必须保持不变的配置。资产配置也需要适应市场的变化以及你自己不断变化的需求。

养老金投资中资产配置框架有三个核心组成部分

我们将养老金投资中的资产配置框架划分为三个核心组成部分——战略资产配置(SAA)、动态资产配置(DAA)以及战术资产配置(TAA)。

战略资产配置,即SAA,是最可能实现养老投资者投资目标的长期配置,它应当成为整个投资组合的锚点。DAA关注的是风险管理,旨在在不降低投资回报的前提下,显著减少投资组合的回撤。战术资产配置(TAA)则关注上行机会:TAA根据我们对各类资产的主动观点进行战术性调整,从而捕捉超额收益,它关注的是短期机会。在过去二十年中,我们已成功地在养老金投资组合管理和咨询中应用了这一资产配置方法。

当我们在中国开展业务时,我们的目标一直是将我们的专业知识带给中国投资者。但我们也意识到,必须根据中国投资者的需求将我们的能力进行本土化,这正是过去几年我们中国团队所做的工作。如今我们拥有了一套与众不同的资产配置流程,可以为中国投资者提供服务。

提供定制化的养老服务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围绕着帮助投资者实现其投资目标,但这些目标因人而异。由于不同的退休收入预期、不同的投资期限、不同的风险承受能力等等,因此需要提供定制化的服务。

作为资产管理人,我们如何为零售养老金投资者提供定制化的投资组合建议呢?我和我的团队花了很多时间与中国合作伙伴交流,其中包括财富管理者和养老金顾问。他们常问我一个问题:“德国是一个发达市场,人口众多,养老金体系也比较完善。德国人是如何构建他们的养老金组合的呢?”这里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人们可能说着不同的语言,但在投资行为上非常相似。例如,零售投资者通常非常关注短期市场动态,对市场波动非常敏感;他们在选择基金产品时,往往过度依赖历史业绩,而且他们经常基于情绪做出投资决策。遗憾的是,投资者容易情绪用事,往往会在错误的时间做出错误的决定。这一现象在全球其他市场的投资者中同样存在。

另一方面,在像德国这样的成熟市场中,我们也观察到零售投资者行为的变化。由于经历了许多市场波动,他们意识到,如果既没有一个战略性的计划,也没有一个可以依靠的合作伙伴,那么想要实现个人养老金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而我们金融行业就可以成为这个合作伙伴。

我们注意到,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这是一个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我们在risklab将机构投资的专业能力打包,形成了一个数字化财富管理解决方案团队。这个团队的目标是,根据个人投资的目标和偏好,为投资者提供定制化的资产配置和投资组合建议,帮助他们实现投资目标。如今,我们与财富管理和养老金顾问合作伙伴密切合作,提供全方位的财富管理或养老金解决方案。那些已在投资组合管理中被证明有效的资产配置模型和能力,我们将其应用于财富管理解决方案,在这方面也进行了许多创新。

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达复杂的投资组合建议

同样重要的是,要以通俗易懂,或者说以“适合零售客户”的方式传达复杂的投资组合建议。

我与养老金计划的首席投资官坐下来,分析他们的资产配置是相对容易的。而一位理财顾问在一个偏远小镇的办公室里,向一位老太太解释她应该如何投资以体面地度过退休生活,这其实更具挑战性。虽然我们可以开发出最出色的工具和产品,但如果零售投资者不知道如何使用,那它们就是无用的。在risklab,我们开发的所有量化模型都基于科学原理,但将它们设计得易于使用、通俗易懂,是一门艺术。

关键是帮助客户做出正确的决策。目前,中国的投资顾问业务已正式建立起来。我坚信,它将成为个人养老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引出了我今天要讲的最后一点:平衡与多元化。我有一个朴素的建议:实现稳健的、经风险调整的投资回报,是构建健康可持续养老金体系的关键因素。养老金投资的本质是在工作年限内牺牲一部分购买力和流动性,以换取退休后的充足和稳定的现金流。

资产配置、定制化和多元化

可成为养老金投资中强有力的工具

对回报的预期必须适当。如果人们永远无法实现自己的投资目标,那么他们参与养老金计划的积极性将显著下降。与此同时,如果养老金投资面临剧烈的市场波动,人们也会因无法承受波动而失去信心。我认为,将全球资产类别纳入养老金的投资范围,是一个积极的发展方向。多元化是关键,这会使投资者受益于中国资产与全球资产之间较低的相关性,并引入更多元的收益来源。这将提高养老金投资组合的效率,最终带来更好的风险调整后的回报。

总结一下:养老金是我们这一代人所面临的关键议题之一。养老资金的保值增值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我相信,我们有能力完成它。资产配置、定制化和多元化,可以成为养老金投资中强有力的工具。

我从中国同事那里学到一句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彼此借鉴学习。欧洲和德国的养老金发展历程可以为中国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参考。构建多元的养老金融体系并不容易,安联投资充满期待,而且非常荣幸能够参与其中。正如我开头所说的,作为risklab,我们的使命就是帮助投资者实现他们的目标。我期待与中国合作伙伴密切合作,帮助中国养老金投资者实现他们的退休目标。

编辑:杜妍

校对:王玥 制作:鹿米

审核:许闻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中国基金报

2025-05-22

中国基金报

2025-05-22

中国基金报

2025-05-22

中国基金报

2025-05-2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1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