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2025-05-21 15:00:24
(原标题:2025年中国纺织行业经营效益分析:行业盈利能力减弱,毛利率周期性波动显著)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新澳股份(603889)、恒力石化(600346)、东方盛虹(000301)、浙文影业(601599)、恒逸石化(000703)、百隆东方(601339)、华孚时尚(002042)、凤竹纺织(600493)、金鹰股份(600232)、华升股份(600156)、嘉欣丝绸(002404)、彩蝶实业(603073)、华纺股份(600448)等
本文核心数据:纺织业价值链分布;纺织业生产成本;纺织业企业经营效益;纺织业企业盈利能力
1、中国纺织成本结构分析
在纺织行业中,直接材料成本是企业生产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材料成本主要包括纤维原料(如棉花、羊毛、化学纤维等)、染料、助剂及其他辅助材料的采购成本,这些材料在生产过程中直接用于产品制造,因此其成本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价格和利润。根据代表上市企业年报中披露的成本分析,纺织行业原材料占比约为70%-85%。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对纺织企业的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有显著影响,因此,企业通常通过集中采购、套期保值和提前备货等方式来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注:统计时间为2023年。
2、中国纺织价格传导机制分析
纺织产业由供应端、制造端与销售端共同作用而成,并逐级传导。供应端的成本价格包括原材料及机器设备成本、人力价格等,传导至制造端成为生产成本,制造端综合供需溢价、研发成本和企业利润,形成“制造端价格”传导至应用端,再经过服装、家纺等企业销售传导至消费者,而消费市场需求弹性也反作用于供应端、制造端与销售端,形成“价格-需求-价格”的传导路径来影响纺织市场的定价。
3、中国纺织产业价值分布
在纺织业的产业链上,销售是最重要的环节,下游服装、家纺品牌商掌握了绝对的议价能力,因为品牌商是最终的买家,可以指定其上游的供应商制衣厂或者布厂,而上游供应商则没有指定品牌商的权利。产业通路利润分配上,制衣厂和布厂、纱厂的生产商只能获得全部创造价值的一部分,在这些环节很少能够给卖者提供讨价还价的机会。其结果是纺织企业卖者间激烈的价格竞争和由此带来的低盈利性;而作为纺织销售的终端——家纺、服装等下游公司则获得价值链创造的价值中最大的部分。
4、中国纺织行业经营效益
从中国纺织行业利润总额上看,2015-2023年,我国纺织业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整体呈下滑趋势,反映行业盈利能力减弱;国家统计局披露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纺织业规模以上企业(不包括服装业和化纤业)利润总额达868.7亿元,同比增长3.5%,在2022-2023连续两年下滑背景下出现回升。
5、中国纺织企业盈利能力
根据国家统计披露数据,中国纺织行业毛利率有显著的季度周期性。整合来看,纺织行业毛利率在10%至12%之间波动。各年份的2月、5月、8月、11月的毛利率数据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变化。其中,每年的11月毛利率普遍较高,基本在11%以上;而5月和8月的毛利率相对较低,这种周期性与行业生产、销售的季节性因素有关。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纺织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金证研
2025-05-21
金证研
2025-05-21
前瞻产业研究院
2025-05-2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1
前瞻产业研究院
2025-05-21
前瞻产业研究院
2025-05-2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