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正经社
2025-05-21 11:06:04
(原标题:离谱!零跑汽车董事长竟要证明自己还活着)
文丨詹詹 编辑丨杜海
来源丨正经社(ID:zhengjingshe)
(本文约为1200字)
日前,一段关于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朱江明去世的谣言在网络流传。
5月20日,朱江明专门发布视频,说道:“造谣很容易,辟谣却很难。”
他还在视频中宣称:“昨天我们发布的2025年一季度财报,取得了超预期的成绩。我还很意外地收到了很多朋友的问候。说实话,看到这个谣言的时候,我挺无奈。作为创业者,以前要努力证明零跑活着,现在零跑好了,我还要证明自己还活着。”
财报显示,2025年一季度,零跑营收突破百亿大关,达100.2亿元,同比增长187.1%,毛利率创历史新高至14.9%,净亏损收窄至1.3亿元。
增长的主要原因,包括销量同比增长达162.1%,以及产品组合优化,单车收入同比增长4.9%。今年4月,零跑汽车全车系交付超4万辆,成为当月唯一突破4万辆的新势力品牌。
接下来,我们来回顾一下零跑发展的历程,看看它走到哪儿了。
零跑一开始就选择从低价细分市场切入,这个价格区间,是价格竞争最为激烈,消费者最讲究性价比的市场,销量更容易做出来,但毛利率也相对来说更难提升。
2019年,零跑汽车首款车S01上市,定位“10万元级智能纯电动轿跑”。此后5年,零跑汽车又推出T03、C11、C01、C10、C16等车型,价格区间一直在20万以下,等于和燃油车在竞争最激烈的市场“拼刺刀”。
在2023年之前,零跑一直是负毛利卖车,直到2023年才刚刚转正。负毛利卖车,意味着卖得越多,死得越快。很多车企都曾一度热销,最终依旧被淘汰出局。
此前,朱江明在2024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说:“从零跑的角度来说,量比毛利率毛利润更重要;但不能亏着卖,必须有一定的毛利率。零跑的策略就是逐年提升毛利率。”
所以零跑只有降本这一条路可以走。因此,从品牌诞生之日起,零跑就坚持全域自研,在电子电气、电池、电驱、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整车架构六大核心技术上自研并量产。
整车自研的第一大好处就是可以降低成本,并对市场作出迅速反馈,比亚迪就是这样成功的案例。
由于规模的提升,零跑自研、自产零部件,成本优势逐渐凸显,甚至开始了外供。
如今,零跑汽车的毛利率已经向15%冲击,销量也越卖越多,有望做到新能源造车行业前三。
然而,跨界而来的零跑,在做零部件时极致追求降本,导致不少品质没有达到车规级。
2025年3月,零跑汽车就曾被网友集体送上“黑猫投诉”平台,其中投诉的“主角”是零跑C01 2023款 606智享版,投诉的问题不仅有硬件,还有软件和服务。
近5年来,零跑汽车不止一次被集体投诉,此次已经是第5波,一些问题还被多次提及(参见正经社:《零跑汽车屡遭集体投诉,同类问题竟反复出现丨正经315》)。
除了质量问题,零跑还存在降价背刺老车主,OTA升级搞双标等状况。2025年开年来,零跑宣布全系降价1.5万元,刚提车用户直言“被割韭菜”。
与此同时,老车主发现OTA升级严重“缩水”:2024款车型新增28项功能,而2021-2023款仅更新四五项基础设置,此前宣传的模块化升级成为空谈。有车主说:“新车买一年就被停更,直接变‘绝版车’”。
正经社分析师认为,朱江明的自嘲式辟谣,本质上是新势力车企生存状态的缩影——在资本市场的放大镜下,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被放大为信任危机。零跑的破局之道,在于持续将技术普惠的初心转化为可持续的用户价值。【《正经社》出品】
CEO·首席研究员|曹甲清·责编|唐卫平·编辑|杜海·百进·编务|安安·校对|然然
声明:文中观点仅供参考,勿作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喜欢文章的朋友请关注正经社,我们将持续进行价值发现与风险警示
转载正经社任一原创文章,均须获得授权并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权信息,否则视为侵权
$零跑汽车(HK|09863)$
格隆汇
2025-05-21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5-21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5-21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5-21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5-21
格隆汇
2025-05-2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