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中船集团旗下公司开集体业绩会 业内看好中国造船市场前景

来源:证券时报网

媒体

2025-05-21 09:26:18

(原标题:中船集团旗下公司开集体业绩会 业内看好中国造船市场前景)

5月20日,中船集团统一组织控股的“中船系”12家上市公司召开集体业绩说明会,相关公司高层就生产经营、改革成果和发展前景等内容与投资者展开交流。

据工信部今年年初发布的数据,2024年中国造船业三大指标继续稳步增长,连续15年全球第一。其中,造船完工量占世界市场份额55.7%;新接订单量占世界市场份额74.1%;手持订单量占世界市场份额63.1%。并且,在全球18种主要船型中,我国有14种船型新接订单量位居全球首位。

“今年4月,中国船企新船订单再次位居全球榜首,对于中国造船市场前景怎么看?”是投资者们在业绩会上率先发出的提问。

对此,中国船舶董事、总经理施卫东向投资者分析称,当前全球造船市场处于发展新周期,我国船舶工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造船工业三大指标实现全面增长,国际市场份额保持全球领先,展现出充分的市场竞争力与发展韧性。

他指出,从行业发展角度看,多项海洋事业绿色发展规则规范支撑绿色船型订单需求,推动船舶工业加快绿色转型步伐和绿色新船型的研发储备;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不断涌现,推动产品产业发展升级;交船任务显著增加,生产迈入提速发力期,对公司管理运行、生产资源整合统筹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在深海科技政策的推动下,围绕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资源开发等一系列深海技术装备的需求将会被激发,我国造船业有望在传统产品研制能力基础上打造产业发展新动能。

中船防务董事、总经理陈利平认为,从短期来看,美国301条款贸易调查的最终裁决措施虽将对全球船东的订单决策产生阶段性影响,但经综合评估,其实际冲击强度较此前市场预期相对温和。从中长期来看,自2021年启动的全球造船业景气周期仍具有坚实的基本面支撑,其核心驱动因素包括:全球船厂产能持续处于紧平衡状态,存量船队周期性更新需求释放,以及国际海事组织(IMO)框架下全球航运业减碳发展进程的显著提速。在海运贸易不发生颠覆性动荡的情况下,预计本轮造船市场景气周期仍将持续。

5月8日晚间,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双双发布公告,上交所已受理中国船舶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申请。据此前方案,中国船舶为吸收合并方,中国重工为被吸收合并方。交易方案显示,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二者业务领域重合度较高,构成同业竞争。本次交易实施后,中国船舶将承继及承接中国重工的全部资产、负债、业务、人员、合同及其他一切权利与义务。中国船舶作为存续公司,将消除两家上市公司之间的同业竞争,进一步巩固与突出其船海主业。

在本次业绩会上,两家公司在合并后,将如何提升船舶制造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等亦为投资者关注重点。

据中国船舶董事、总经理施卫东介绍,本次合并实施后,公司将定位为中国船舶集团船舶总装上市平台,系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产品结构最全的造船旗舰上市公司。公司将紧紧围绕主责主业,积极应对各种复杂变化和不确定因素,以价值创造为核心,通过核心资产及业务的专业化整合以及技术、人员、生产能力、客户、品牌、供应链等核心资源协调,充分发挥合并双方协同效应、实现优势互补,聚焦价值创造、提高经营效益、提升品牌溢价,有效提升存续公司核心功能、核心竞争力。公司将紧抓船舶制造行业转型升级和景气度提升机遇,打造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船舶制造企业。

中国重工董秘管红在业绩会上表示,中国重工是中船集团旗下舰船总装及配套研制上市公司,目前,公司正在推进实施中国船舶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相关工作,将进一步促进专业化整合,实现优势互补。

“公司订单情况如何?今年盈利有哪些增长点?在提升股东回报方面又有何举措……”这些也是业绩会上颇具共性的话题。

中船防务此前通过对中国船舶集团华南地区优质造船资产的兼并整合,实现境内核心军工资产上市,成为集海洋防务装备、海洋运输装备、海洋开发装备和海洋科技应用装备四大海洋装备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海洋与防务装备企业集团。

谈及订单情况,中船防务董事、总经理陈利平告诉投资者,近年来,公司市场拓展成效显著,手持订单稳步增长,最远交船期已排至2029年。未来,公司将加强生产过程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推动主建船型关键周期持续压降,突破生产建造瓶颈,实现产能提升;持续开展成本工程,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科技赋能挖潜提效,持续提高盈利能力。

中国船舶的订单同样饱满。“公司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船舶及海工建造收入,船舶及海工均为订单建造,公司手持订单已排期至2029年。公司根据手持订单交付计划、生产任务安排等确定收入目标,同时努力提高生产效率,争取早交船、多交船。”施卫东说。

展望今年发展,中国海防董事长陈远锦和投资者交流时表示,2025年一季度,公司紧盯全年生产经营目标,聚焦客户需求,加强沟通,多项产品按计划完成交付,业绩同比大幅增长。2025年,公司一要牢守强军首责,确保防务类产品保质保量按期完成;二要结合自身优势,瞄准“深海作战、智能装备、无人平台”等新域新质作战力量建设,多元化市场开拓,培育增长新动能;三要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激发企业活力;四要深入开展市值管理,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企业整体实力,推动企业价值传递。

“公司坚持聚焦主责主业,立足提升公司质量,依法合规运用各类方式提升公司投资价值。坚持以建设成为世界电子特种气体的主导力量为愿景,团结奋斗,勇挑重担,完成好各项经营目标和任务。”中船特气董事长宫志刚说。

证券时报网

2025-05-21

证券时报网

2025-05-21

证券时报网

2025-05-21

证券时报网

2025-05-2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1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