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时报网
媒体
2025-05-21 06:52:54
(原标题:民营银行下个十年如何续写精彩?)
证券时报记者 黄钰霖
民营银行2024年年报已披露,行业头部银行和尾部银行“成绩单”的对比,引发市场的关注。头部银行净利润突破百亿元,而尾部银行仍在艰难甩“0”,甚至出现亏损。如今看来,民营银行要续写下一个十年的精彩,不仅需要头部银行的冲锋陷阵,更紧迫的是行业的集体蜕变。
民营银行设立的初衷,是要弥补传统金融的服务短板、激发市场竞争活力,引导民间资本规范化运作,以开辟一条差异化的金融创新道路。
十年间,头部民营银行确实交出了亮眼答卷:微众银行“微粒贷”服务超7000万客户,网商银行依托阿里生态为超6800万小微企业提供信贷、理财等综合金融服务。这两家银行“全线上”的尝试,不仅填补了传统银行服务的空白,也开创了集金融专业能力与科技文化为一体的数字普惠新范式。
但拉长时间来看,行业发展不均更引人注目。在2024年年报中,上述两家银行资产规模占据19家民营银行总量的半壁江山,尾部银行的资产却以超两位数的降幅“缩表”。
两极分化的背后,是发展模式的本质差异。头部民营银行凭借科技基因和互联网生态优势持续领跑;腰部银行通过深耕区域经济,也找到了生存空间——以苏商银行为例,该行聚焦长三角供应链金融,推出“采购贷”“供货贷”,2024年净利润实现11.22%的增长。
尾部银行则普遍面临三重困境:一是科技实力的鸿沟,头部银行去年科技投入超30亿元,多数尾部银行则经费吃紧,数字化转型有心无力;二是业务模式单一,过度依赖存贷利差,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偏低,部分银行甚至陷入“规模扩张、风险暴露、利润下滑”的循环;三是资本困境,多数民营银行资本补充渠道受限,资本充足率持续承压。此外,部分机构不良贷款率已达2%警戒线,资产质量值得关注。
民营银行在第一个十年“从无到有”,在下一个十年,该如何实现“从有到优”?
当前,已有许多机构探索“变”与“专”的破局之道。“变”意味着突破传统路径依赖,头部机构已经开始尝试:网商银行推动财富管理转型,去年引入“布谷鸟”智能普惠理财系统,代销第三方银行理财产品规模位居行业第二;微众银行在中国香港地区设立科技子公司,探寻出海的新机遇。
对于腰部和尾部银行而言,“专”可能更为关键:有银行聚焦本地商贸,深耕链式、小微金融产品;有银行发力不同客群的综合金融服务,提升自主获客能力。差异化实践证明:细分市场做深做透,还是能闯出广阔天地。
同时,未来监管如何从民营银行群体的特殊性出发,实施差异化监管、引导行业规范发展同样值得关注。去年,在监管批复下,裕民银行、新安银行引入国资股东,为行业转型发展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
站在新十年的起点,民营银行纷纷刀刃向内、自我革新。每个机构都有亟需解决的命题:头部银行如何巩固科技优势,持续创新“造血”、腰部银行如何找到并明确自身的“生态位”、尾部银行如何重构生存模式,逆势而上。
可以预见的是,民营银行的下一个十年,注定是一场艰辛跋涉。但无论如何,变革的目标并未改变:让金融活水真正滋润每一个需要灌溉的角落。坚守初心,就可以相信:路虽远,行则将至。
证券时报网
2025-05-21
证券时报网
2025-05-21
证券时报网
2025-05-21
证券时报网
2025-05-21
证券时报网
2025-05-21
证券时报网
2025-05-2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