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2025-05-20 13:30:30
(原标题:【行业深度】洞察2025:全球及中国蒸发式冷凝器市场规模及竞争格局(附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
本文核心数据:蒸发式冷凝器市场规模等
蒸发式冷凝器概述
蒸发式冷凝器是一种集冷却塔与冷凝器功能于一体的高效换热设备,主要用于将制冷系统中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蒸汽冷凝为液态。其通过水与空气的联合作用,利用部分水的蒸发吸热效应将制冷剂放出的热量带走,兼具能耗低、换热效率高、结构紧凑等优点。
蒸发式冷凝器工作原理如下:
蒸发式冷凝器广泛应用于需要高效散热和节能的领域,特别是在高温、高负荷的工业和商业制冷系统中。其优越的换热性能使其在制冷、空调以及过程冷却等应用中得以普遍采用,尤其适用于大型中央空调系统、冷链物流、化工、冶金、电力等行业的冷却需求。此外,蒸发式冷凝器在新能源发电(如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及数据中心等高效能要求场景中,也展现出了明显的优势。得益于其高效能、低能耗和环保特性,蒸发式冷凝器逐渐成为了推动工业节能减排、符合“双碳”政策的理想冷却设备。
蒸发式冷凝器产业链结构分析
蒸发式冷凝器产业链覆盖从金属材料、水泵风机等关键原材料供应,到整机制造、控制系统集成等中游环节,再延伸至多元化的终端应用场景。下游市场主要集中在对冷却效率、节能效果及设备稳定性要求较高的领域,尤其适用于需长期连续运行、负荷波动大、能耗敏感的典型场景,如工业制冷、石油化工、冷链物流、新能源系统与建筑暖通等。整体来看,产业链呈现出“高集成、高性能、高适配”的技术演进趋势,未来市场竞争将更多聚焦于系统集成效率与应用端的定制化响应能力。
全球蒸发式冷凝器市场:2024年市场规模突破百亿元
全球蒸发式冷凝器市场正处于由能效优化、产业升级与政策驱动共同推动的结构性增长阶段。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与极端高温事件频发,工业制冷、石油化工、数据中心、冷链物流等关键领域对高效节能冷却设备的需求日益增长,蒸发式冷凝器凭借其出色的能效表现与环保属性,正加速替代传统冷却系统,成为节能降碳的重要技术路径。尽管初始投入与运维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构成市场壁垒,智能控制、物联网集成等技术进步正重塑产品价值结构,推动行业向高度集成化与场景适配化快速演进。在此背景下,Baltimore Aircoil Company(BAC)、Evapco、AAON、Johnson Controls 等龙头企业凭借全球化布局与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持续强化其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与服务响应等方面的综合竞争力,为行业发展注入稳定支撑。
根据Verified Market Reports的数据,2023年、2024年全球蒸发式冷凝器的市场规模分别为14.1亿美元和15.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99.36亿元和106.83亿元)。
注:2023年、2024年人民币对美元年均汇率分别为7.0467人民币元/美元、7.1217人民币元/美元。
中国蒸发式冷凝器市场:市场规模超过15亿元
中国蒸发式冷凝器行业正处于加速成长阶段,市场规模持续扩张,技术进步日益显著。伴随国内工业体系的不断壮大以及节能环保政策的深入推进,蒸发式冷凝器在工业制冷、石油化工、数据中心、冷链物流等关键领域的应用需求迅速增长,成为驱动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因。作为全球主要的蒸发式冷凝器生产国之一,中国企业凭借技术迭代与成本控制优势,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断提升。特别是在高效换热材料、智能化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领域,国内厂商持续突破,显著增强了产品性能与系统可靠性。同时,国家对节能减排的政策扶持、相关行业标准的日趋完善,也为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根据Verified Market Reports的数据,全球蒸发式冷凝器市场仍以北美为主导,亚太地区约占全球份额的30%,受工业化进程加快与制冷需求持续上升的驱动,已成为增长最快的区域市场。就中国市场而言,近年来在制冷设备制造、石油化工、冷链物流及数据中心建设等领域表现出强劲增长态势,同时在节能型换热设备领域实现了多项关键技术突破,包括低能耗水泵、高效填料材料与智能控制系统的广泛应用。基于对中国在工业制冷(如食品加工、化工生产)、冷链运输、建筑暖通、新能源热管理等典型应用场景的市场体量,并结合中国在全球相关设备产能与出口规模的占比,中国在全球蒸发式冷凝器市场中的份额已超过15%。具体来看,2023年中国市场占全球比重约为16.27%,2024年进一步增长至17.14%,呈现出持续扩容的发展态势。
结合上述数据,得到2023年、2024年中国蒸发式冷凝器市场规模分别为16.17亿元、18.31亿元。
注:中国蒸发式冷凝器市场规模=全球蒸发式冷凝器市场规模*中国蒸发式冷凝器在全球市场的占比。
中国蒸发式冷凝器市场竞争格局
中国蒸发式冷凝器市场竞争格局呈现出明显的分层态势,外资企业凭借技术积累和品牌优势主导高端市场,而本土企业则在中低端市场展开激烈竞争。
外资品牌如BAC和EVAPCO凭借核心专利技术、全球服务网络以及长期绑定的国际高端客户,位居市场第一梯队,聚焦石油化工(高端楼宇商场)、数据中心等高附加值领域,形成较高的品牌壁垒。
国内龙头企业如上海宝丰机械、隆华科技等,虽然在技术研发和加工制造上有所突破,但主要集中在中端市场,以性价比和区域化服务为优势,主攻石油化工、工业制冷、冷链等领域,与外资企业在市场定位上形成差异化竞争。
而第三梯队的中小厂商则以仿制为主,缺乏核心技术,产品同质化严重,主要依赖本地化渠道,服务于中小型制造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较低的毛利率。
整体来看,中国蒸发式冷凝器市场尚未形成全国性垄断企业,市场竞争激烈。未来,本土企业需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产品附加值,突破技术瓶颈,逐步向高端市场进军,同时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以提升整体竞争力。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冷凝器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金证研
2025-05-20
前瞻产业研究院
2025-05-2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0
前瞻产业研究院
2025-05-20
前瞻产业研究院
2025-05-20
前瞻产业研究院
2025-05-2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