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PPI连续31个月为负,意味着什么?

来源:和讯财经

2025-05-19 19:24:11

(原标题:PPI连续31个月为负,意味着什么?)

今年4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1%,核心CPI上涨0.5%。

同时PPI持续下降,且在4月同比降幅扩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份PPI同比下降2.7%,降幅比上个月扩大0.2个百分点。

这是PPI连续31个月为负,CPI连续25个月在0%附近波动。

5月19日,启铼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对和讯表示:“核心CPI的上涨更具参考价值,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也需要看到4月份核心CPI的上涨的驱动原因,剔除能源和食品价格的影响,可以看到今年4月主要是服务类价格对核心CPI的提升起到了主要的促进作用,比如五一假期前夕的机票价格等的推动作用。但是结合五月的情况看,目前价格上涨仍然存在动力不足的情况,包括PPI的持续下降,这说明整体的经济状况仍然处于相对低迷的态势。”

在《2025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也明确提出,“提振物价的关键在于扩大有效需求”“价格调控思路上,要从以前的管高价转向管低价”。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物价持续低迷对企业营收和利润、居民收入、政府税收和财力等造成不利冲击,导致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的背离,影响微观主体的预期和信心,拖慢经济恢复步伐,有必要以更大力度的宏观调控促进物价合理回升。”

通过对比过往几轮物价下行,罗志恒梳理出本轮物价低迷的特征:首先是长度创新高,GDP平减指数连续8个季度为负,此前最长为7个季度,出现在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下的1998—1999年;二是PPI下跌覆盖面和跌幅扩大,除传统生产资料下跌外生活资料也出现下跌,建材链、部分新兴产业跌幅加深;三是CPI同比增速中枢从1.5%以上降至0%,食品、房租和耐用品下跌明显;四是本轮猪肉价格上行周期的涨幅偏低,对总体CPI的支撑较前几轮显著减弱。相比之下,2019年非洲猪瘟导致猪肉价格大涨,即使核心CPI同比逐步由1.5%以上下滑至1%以下,整体CPI同比仍处于2%以上。

另外的变量则出现在外部环境,4月以来,有关美所谓“对等关税”引发的冲击对于内部环境的也带有一定的扰动。针对在日内瓦进行的中美经贸高层会谈,目前达成的协议对预期的影响,以及按照当前的关税水平,对出口、就业和国内价格预期。

在5月19日的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从主要指标看,与国内市场联系紧密的市场销售和服务业继续稳中有升。1-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服务业生产指数分别增长4.7%和5.9%,均比1-3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的货物出口和工业生产总体稳定。1-4月份,出口增长7.5%,比1-3月份加快0.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4%,保持总体稳定。

他认为这些数据为下一阶段的回升提供一定的基础,从下阶段情况看,国际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比较多,国内周期性、结构性矛盾交织,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有关外部因素的具体冲击,潘向东认为还需拉长视角去观察。目前中美关系在关税方面的会谈取得阶段性成果,外部冲击目前来看有所减缓,但是并不意味未来这部分会有明显改善。“外部环境压力仍然较大,目前要拉动经济,关键是靠拉内需。”

当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足够积极有为的情况下,潘向东认为下一步政策核心仍然在提高居民收入、增强消费信心这部分,建议相关举措提上议程。

“目前促消费的政策估计也会加力,我认为关键还是要稳住居民的财产性收入,这部分预期如果缩水,势必会影响消费信心的提振。在稳股市和稳房地产方面,预计还会有增量政策有待释放。但也需要看到拉动内需短时间快速显效的难度,需要多管齐下。”

罗志恒则提出,“关税战”冲击出口需求,供需失衡将使出口依赖型行业价格承压,应以更大力度的宏观调控促进物价合理回升。

扩大需求方面,加快推出提振消费的一揽子政策,稳定资产价格,扩大有效投资。在以旧换新扩围、财政支出向医疗教育和养老等公共消费领域倾斜、基础设施适老化安排等进一步加力。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通过完善市场化机制、鼓励并购重组等方式引导落后产能出清,推动价格回归合理水平。“例如,建立完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通过碳排放定价推动水泥、煤炭、钢铁等行业落后产能出清。”

不过也需要看到有关水泥等行业进入纳管范围,现阶段在全国碳市场仍是初步测试阶段,真正深化显效还需更长的时间。

市场秩序方面,遵循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思路,罗志恒建议,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招商行为,引导企业有序竞争,遏制行业“内卷式”竞争氛围。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19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