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

小智一周要闻|曝特斯拉尚未开始Robotaxi“关键测试”;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魔法原子再获数亿融资

来源:盖世汽车

2025-05-18 17:40:27

(原标题:小智一周要闻|曝特斯拉尚未开始Robotaxi“关键测试”;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魔法原子再获数亿融资)

本周具身智能、辅助驾驶领域大事如下:

曝Robotaxi上线时间临近,特斯拉尚未开始“关键测试”

据外媒报道,特斯拉尚未在奥斯汀(Austin)启动不配备安全驾驶员的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测试,而目前距离该公司计划推出Robotaxi服务仅剩数周时间。

最新的报道指出:“马斯克为特斯拉首个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设定的上线期限已进入最后数周倒计时,但据接近测试的工程师及前员工透露,截至上月该公司仍未启动无人类安全驾驶员的Robotaxi路测,而这一测试正是向客户推出试点服务前必须完成的关键步骤。”

作为对比,Waymo在奥斯汀推出付费乘车服务前,曾安排安全驾驶员进行为期6个月的路测,随后又开展为期6个月的无安全驾驶员测试。

图片来源:特斯拉

该报道还提到,特斯拉一直与奥斯汀当地应急部门合作制定干预预案,以防其自动驾驶车辆出现故障时引发事故。

过去几个月中,特斯拉及其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一直在大力宣称特斯拉即将发布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该公司称计划于今年6月在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市首发运营。

持续追踪报道显示,特斯拉计划发布的服务与多年前的承诺相去甚远。该公司曾宣称,2016年后生产的所有民用车型均将具备自动驾驶能力。

而现在,特斯拉转而计划在内部组建一个由10至20辆Model Y组成的车队,在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市划定的电子围栏区域内提供网约车服务,并通过人工远程操控辅助运营。这与Waymo多年来在许多城市(包括奥斯汀)提供的服务模式高度相似。

然而,尽管该项目所承诺的自动驾驶能力已大幅降级,但是外界对特斯拉能否实现这一缩水后的目标依然存有广泛质疑。

究其原因,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将基于其“受监督的全自动驾驶”(Supervised FSD)系统展开。而最新的众包数据显示,目前特斯拉车队平均每500英里(约800公里)仍需人工干预一次,从而完成脱困操作。

但是特斯拉有望通过为奥斯汀电子围栏区域定制优化版本来提升自动驾驶性能,过去几个月中该公司一直在利用当地路测车辆训练专用神经网络。

小智点评:特斯拉Robotaxi计划6月在奥斯汀上线,却尚未启动无安全驾驶员的关键测试,且其服务基于每500英里需人工干预一次的系统,尽管在优化,但能否如期实现缩水后的目标仍存疑。

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魔法原子再获数亿融资

5月15日晚消息,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魔法原子于近日宣布完成数亿元新一轮战略融资。投资方包括战略产业资本禾创致远、芯联资本,财务投资人华映资本、晓池资本、元禾厚望,老股东追创创投和翼朴基金持续追加投资,新资金将用于具身智能核心技术迭代研发,VLA模型搭建,加速推动机器人在工业、商业场景落地。

图片来源:魔法原子

魔法原子成立于2024年1月,专注于通用机器人和具身智能技术研发与落地应用,产品涵盖通用人形机器人与四足机器人,覆盖工业、商业及家庭等多元场景。

去年12月,魔法原子完成1.5亿元天使轮融资。该轮融资由追创创投领投,翼朴基金跟投,融资资金主要用于技术研发、整机量产和商业化落地。

这意味着,短短半年内,魔法原子接连完成了两轮超亿元级融资,这既验证了具身智能机器人赛道的火热,也凸显了资本市场对技术融合与场景落地能力的双重期待。

据魔法原子透露,在此期间,其已逐步完成“全栈自研技术+全链路布局+场景化应用”闭环生态的搭建,为商业化进程提供根本保障。

技术方面,目前,魔法原子硬件自研率高达90%,全面覆盖关节模组、灵巧手、减速器、驱动器等核心零部件。软件层面,其自主研发的通用具身智能系统,支持人形机器人快速部署与高效协同管理。

在制造体系构建上,其通过自有产线,已形成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生产的全链条闭环能力。魔法原子表示,凭借全栈自研技术、制造能力及场景落地经验,其正全面打通人形机器人从“可造”到“可用”再到“可规模部署”的全链条布局。

据悉,早在去年,魔法原子旗下人形机器人“小麦”已进驻工厂产线展开训练作业,在追觅科技工厂实践上下料质检、搬运、装箱等工序,成为国内最早完成人形机器人多机协作技术验证的团队之一。

为加速机器人在真实场景中的规模化部署,今年3月,魔法原子正式发起“千景共创计划”,计划在全球范围内拓展1000家合作伙伴,打造1000个人形机器人落地应用场景。

目前,“千景共创计划”已吸引20余家来自汽车产业链、半导体、3C电子、医疗、核化等领域的头部企业参与,围绕上下料、质检、搬运等典型工序开展人形机器人应用验证。预计今年内,魔法原子将率先在追觅生态内实现产品交付与商业闭环,并推动标准化产品在汽车零部件加工、危化品化验等更多行业场景加速落地,预期订单数量破千台。

今年4月,魔法原子与无锡政府达成全面战略合作,梁溪区、梁溪科技城方面明确首批采购意向,计划购买数十台魔法原子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用于垂直场景闭环测试验证。同时,针对航空航天、低空经济、高端制造、机器人产业链等行业领域加速具体场景、具体工序的产品交付落地。随着合作的深入和量产节奏的加快,双方预计将在未来实现面向无锡地区企业及商业空间的万台级销售目标。

今年,魔法原子全面提升量产进程,基于销售及合作伙伴的市场需求,启动400台人形机器人生产,并于今年陆续部署至真实应用场景中。

小智点评:魔法原子半年内连获两轮超亿元融资,展现出具身智能赛道的热度与资本对技术融合及落地能力的认可。

小马智行回应“无人车撞绿化带起火”:未造成任何人员伤亡

5月15日,盖世汽车注意到,有网友日前发布消息称,小马智行的一辆无人驾驶测试车辆在北京某地发生事故,撞上路边绿化带后起火。

据悉,工作人员在接到指令后2分钟内赶到现场,在处理过程中车辆开始起火,工作人员配合相关部门已妥善处置,具体原因正在调查中。

5月14日,对于小马智行无人驾驶车被曝撞上绿化带一事,小马智行回应称,“5月13日上午9点30分许,一台车辆在运行过程中被检测到状态异常,彼时车内无乘客,车辆触发保护机制紧急停车,未发生碰撞事故,未造成任何人员伤亡。”

图片来源: 小马智行

另外,5月14日,小马智行发布公告称,小马智行董事会主席、联合创始人、CEO彭军,以及联合创始人、CTO楼天城已分别签署自愿延长股份锁定期协议(以下简称“延长锁定期”)。

根据协议,两位创始人持有的全部公司股份及相关证券将自公司首次公开募股锁定期到期日起继续锁定540天,自2025年5月25日(即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锁定期届满之日)起算。此次延长锁定期涉及约11万股A类普通股和约8109万股B类普通股,合计约占公司总已发行普通股的22.9%。

彭军表示:“此次自愿延长锁定期,体现了我们对小马智行长期战略和商业化前景的充分信心。当前,公司正处于Robotaxi规模化量产与部署的关键阶段,公司希望通过这一承诺,进一步强化股东与市场的信任,推动公司实现可持续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有市场消息称,小马智行正计划秘密提交香港上市申请。

小智点评:无人驾驶的安全是规模化商用的前提,企业需在技术迭代中强化风险防控与应急处置能力,切实保障道路安全与公众信任。

越疆科技与腾讯云深化战略合作

5月14日,盖世汽车注意到,近日,越疆科技与腾讯云在深圳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

据悉,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技术生态联合,加速具身智能技术创新,共同拓展工业制造、商业、教育等多场景应用落地。围绕智能算力、技术生态及多场景量产应用,双方将展开全方位深度合作。

具体包括:腾讯云基础设施加速越疆在具身智能远控、语音交互等应用落地;联合打造“云端大模型+边缘设备+机器人终端”一体化解决方案;共创多元场景应用方案,拓展制造、商业、教育等场景智能化创新升级。

图片来源:越疆科技

今年3月,越疆科技正式发布并预售全球首款「灵巧操作+直膝行走」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 Dobot Atom,售价19.9 万元起。

Dobot Atom身高1.53 米,体重62公斤,全身配置高达41个自由度的关节,采用1:1仿人手臂构型设计,搭载重复定位精度±0.05mm的7自由度工业级仿生协作臂、类人联动头颈和五指灵巧手,实现对人体关节运动逻辑的完整复刻,适应常见700-1000mm工作台高度灵巧作业,并具有工业现场稳定通过能力。

该机器人未来将主要面向数以千计用工的车厂组装备料环节、咖啡店制饮多台设备的流程操作、连锁药店夜间取药等场景,即设备位置不固定、产品多规格、操作相似度高,并有短程狭小空间通过、灵活转身操作需求的工业商业连续重复工作场景,目前越疆已开展国内一线车厂、电子制造厂、咖啡奶茶店的场景合作,并将于今年年中实现试产和批量。

公开信息显示,越疆科技成立于2015年,致力于智能机器人研发与应用创新,拥有具身智能率先落地的客户和场景积累优势,协作机器人在汽车、3C电子、锂电、食品和饮料、医疗、教育、新零售和农业等15大行业部署规模化应用。

据了解,目前越疆科技累计全球出货量超八万台协作机器人,全球累计出货量超八万台,服务超80家世界500强企业,业务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及地区。

小智点评:这种“技术合作有深度、产品定位有精度、市场拓展有速度”的策略,或将推动具身智能在垂直领域率先实现规模化应用,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小鹏汽车公布足式机器人步态控制专利,可行走于崎岖地面

5月13日,盖世汽车注意到,天眼查App显示,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的“足式机器人的步态控制方法、装置及足式机器人”专利公布。

根据摘要,该方法包括:通过预设步态序列控制足式机器人的腿,所述步态序列包括摆动相和支撑相;在当前控制周期,在足式机器人的第一腿当前处于摆动相的情况下,若未检测到所述第一腿触地,在所述第一腿对应的步态序列的摆动相的最后一个控制周期后,增加N个延迟触地控制周期,生成第一步态序列;所述延迟触地控制周期处于摆动相,且N≥2;发布所述第一步态序列,以在之后的控制周期按照所述第一步态序列控制所述第一腿本发明延后机械腿的步态序列,使得机械腿在触地之前一直处于摆动相,能够行走于崎岖地面。

图片来源:小鹏汽车

2025上海车展,小鹏机器人IRON亮相。

彼时小鹏汽车方面表示,Iron采用1:1仿生设计,更有高度的人形化特征。拥有178厘米的身高和70公斤的体重,全身配备62个主动自由度,手部则拥有22个可动自由度。智能方面,Iron机器人搭载最新自研3000T算力的图灵AI芯片,以及拥有720°无死角视野的智驾同源鹰眼视觉系统,行走时更加自如。

据悉,小鹏人形机器人已进入工厂实训阶段,目标是在2026年实现规模化工业量产。

何小鹏表示:“十年前,新能源汽车还是车展上的新鲜事物,而现在已经成了绝对主力。下一个十年,我想人形机器人也会越来越多地现身车展。”

此外,小鹏汽车方面称,过去十年,其是智能+电动+汽车的融合式发展;新十年,小鹏汽车将聚焦智能化趋势下的新方向,融合AI、电动、具身,探索更多形态的出行方式。

小智点评:小鹏汽车在足式机器人领域的专利技术(延迟触地控制)直击复杂地形行走痛点,结合人形机器人IRON的工厂实训及2026年量产目标,既体现其技术研发的针对性,也展现出将智能技术从汽车向机器人领域延伸的战略野心,有望为工业场景自动化注入新动能。

fund

询价

询价信息已提交

确定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