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刊财经
2025-05-17 12:33:00
(原标题:易方达基金张坤卸任副总!明星基金经理光环褪色业绩困局何解?)
这一场看似“平稳”的权力交接背后,实则暗藏对易方达基金对过往管理路线的反思。如今张坤被撤回管理职务,更像是对这位明星基金经理业绩深陷泥沼的正式问责。
自公募基金改革5月7日落地后,市场迎来首位百亿基金经理的人事变动。5月16日晚间,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易方达基金”)发布公告,因工作调整,张坤不再担任副总经理高级管理人员,未来将专注于投资管理工作。
数据来源:易方达基金官网
张坤毕业于清华大学,获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其2008年加入易方达基金,历任行业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经理、研究部总经理助理、权益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等职务。作为易方达基金自主培养的投研干将,张坤不仅是公司主动权益投研团队的灵魂人物,更是国内首位管理规模破千亿的权益基金经理。
注:以上人物系易方达基金基金经理张坤
张坤的崛起精准踩中了2020年和2021年主动权益基金规模狂欢的“风口”。巅峰时期管理规模超过1300亿元、“公募一哥”光环加身,使其在2020年6月顺理成章升任易方达基金副总经理。这一“投而优则仕”的行业范本看似励志,实则是基金公司以高管头衔绑定明星基金经理的惯用操作,暴露了行业深处最现实的人才焦虑。
自易方达基金将张坤擢升为副总经理以来,基金行业“副总级”基金经理扎堆亮相,仅易方达基金内部便先后有5位基金经理获任副总经理职务。与此同时,景顺长城基金为留住管理规模超千亿的刘彦春,同样授予其副总经理职位;广发基金则是将旗下明星基金经理刘格菘、傅友兴纳入高管序列。
然而,近年来“副总级”基金经理在管理事务与投研工作之间疲于奔命的状态却愈发显著。包括万家基金的黄海、信达澳亚基金的冯明远等人在内,一众明星基金经理自2024年以来纷纷卸任高管职务,美其名曰“专注投研”的背后,难掩业绩滑铁卢的狼狈。曾经备受瞩目的易方达“三剑客”张坤、萧楠、陈皓也早已褪去光环,遭遇业绩下滑和规模缩水的双重压力。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16日,张坤管理的代表作易方达蓝筹精选近两年、近三年收益率分别为-8.79%和-10.29%,2024年多次面临净值较2020年底“腰斩”的局面。陈皓与萧楠的管理现状同样难言乐观:前者掌舵的8只基金产品里有5只任职回报挂负,后者的管理规模从峰值626亿元缩水至337亿元,降幅近50%。
事实上,早在今年3月21日,易方达基金便开启了管理团队架构调整,宣布陈皓、萧楠不再担任副总经理。同日,原董事长(联席)兼总经理刘晓艳正式出任董事长一职,执行总经理吴欣荣接任总经理。这一场看似“平稳”的权力交接背后,实则暗藏对易方达基金对过往管理路线的反思。如今张坤被撤回管理职务,更像是对这位明星基金经理业绩深陷泥沼的正式问责。
高集中、低换手、满仓躺平下的600亿困局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张坤旗下基金管理规模仍达600亿元。其中,他独自管理超6年的代表作易方达蓝筹精选规模为389.08亿元,占比在六成以上。回溯往昔,在2019年和2020年的结构性牛市中,消费、医药、互联网等核心资产高歌猛进,易方达蓝筹精选也因重仓以白酒为代表的消费赛道净值一路飙升。2019年、2020年该基金分别斩获55.12%、95.09%的年度回报,业绩表现堪称亮眼。
图:易方达蓝筹精选历史业绩表现
数据来源:Wind,数据截止到2025年5月16日
然而,市场风向逆转后,过往的优势迅速转化为拖累。自2021年起,消费板块迎来估值理性化回归与增速换挡期,叠加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来的阶段性压力,易方达蓝筹精选重仓的蓝筹股集体遭遇估值与业绩的“戴维斯双杀”,基金净值随之一路震荡下行。
图:易方达蓝筹精选行业配置状况
此外,张坤管理规模膨胀的副作用在近些年操作中愈发显著。从换手率看,易方达蓝筹精选近三年换手率不足50%,操作保守程度令人咋舌。更值得关注的是,自2019年以来,该基金产品股票仓位长期“锁死”在90%以上,仅预留少部分资金应对基金申赎。与其说淡化择时,不如说是以满仓策略回避仓位管理能力的质疑。而其前十大持仓集中度常年超过70%的操作,更将“押注式投资”的风险暴露无遗。
数据来源:Wind
图:易方达蓝筹精选持股换手率
图:易方达蓝筹精选持股集中度
数据来源:Wind
作者 | 赵红扬
编辑 | 吴雪
眼镜财经
2025-05-17
眼镜财经
2025-05-17
眼镜财经
2025-05-17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5-17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5-17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5-1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1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1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