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阿尔法工场
2025-05-16 07:03:57
(原标题:专家访谈汇总:宠物食品板块利润暴涨77.8%)
产能去化带来供给收缩,成本优化带动头均盈利水平回升,头部企业(如牧原股份)凭借规模优势和效率管控,在新一轮猪周期中具备更强盈利韧性。
白羽鸡全年受到供需疲软压制,但由于饲料价格下行、养殖效率提升,部分企业(如圣农发展)在25Q1实现盈利大幅反转。
核心驱动力在于单位成本的大幅改善。在当前猪价反转带动整体禽类产品估值修复的背景下,具备成本控制力和渠道优势的黄鸡企业更具投资吸引力。
宠物食品板块2024年实现营收与利润双增长(利润+77.8%),主因在于原料价格下行、自有品牌销售快速增长以及海外代工业务稳步增长。
2025Q1继续保持高景气,但企业间分化明显——中宠、乖宝等品牌端和出口端均衡发展的企业实现利润快速增长;而佩蒂股份因关税政策变化及新产能初期投入承压,利润大幅下滑。
受粮食价格持续下行和供需错配影响,2024年种业板块利润同比下滑超50%,25Q1继续承压,利润同比下降82.4%。
2024年动保行业在激烈竞争中承压,但随着生猪、禽类养殖盈利恢复,疫苗等核心产品销量自2025Q1起出现反弹,利润同比增长28%。
投资方向上,可关注产品线完善、客户基础稳定的头部疫苗企业,其有望率先受益于下游恢复并实现盈利修复。
随着2025年水光针等破皮类项目纳入三类管理,未来“拿证”产品将成为下游机构主要采购来源,“有证即高溢价”的格局短期仍可持续。
建议关注已取得“械三证”并拥有产业化能力的头部公司,如昊海生科、华熙生物,具备技术壁垒+渠道协同优势,有望在产品放量初期实现利润快速释放。
在重组胶原蛋白赛道,锦波生物凭借三张“械三证”覆盖三大剂型(冻干纤维、溶液、凝胶),形成垄断格局,其主打产品“薇旖美”年销量达124万支,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超144%。
短期看,锦波生物垄断优势明显,是重组胶原投资首选;中长期应关注具备差异化产品储备、技术平台与品牌能力的后进企业,如巨子、华熙等,抢占第二梯队机会。
在规范监管推进下,行业门槛短期上升,有证企业享受“窗口红利期”;但未来竞争核心将从“抢证”转向产品差异化、技术创新、品牌塑造与渠道控制的综合能力比拼。
3、《江西饮用水龙头润田实业拟“借壳”ST联合》摘要
润田与ST联合同属江西省旅游集团控制,控股权未变,满足“非重组上市”条件,符合监管要求,能有效绕开目前严格的IPO审核环境。
考虑润田实业十余年上市受阻,当前选择ST联合作为资本市场“入口”,可看作“曲线救国”策略,背后是典型的地方国资推动意图。
相比大多数ST壳公司重组时注入的低质或讲故事资产,润田实业是实实在在的盈利型消费资产,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资产质量和可持续性。
ST联合自身连年亏损、现金流恶化严重,2024年净利润亏损6370万元,且2025年面临退市红线压力(如连续亏损+信息披露违规)。
未来若润田实业面对全国扩张瓶颈或品牌竞争(如农夫山泉、怡宝等),成长空间和利润可持续性也需审慎评估。
建议投资者关注交易方案中的具体对价、估值水平、盈利对赌等条款,谨防“高估低投”或“资本运作式注水”。
4、《中国抗体(03681.HK)股权配售引关注》摘要
中国抗体制药此次通过11%折让配售新股,募集资金1.24亿港元,核心用于主打创新药 SM17 的研发与国际合作,显示出公司对该项目临床推进和商业化潜力的高度重视。
SM17 是一款靶向 IL-25 受体的全球“同类首创”(First-in-Class)新药,定位于治疗特应性皮炎(AD)这一增长迅速的蓝海市场,具备“同类最佳”潜力。
当前,SM17处于概念验证和I期临床阶段,已在止痒效果、安全性和皮肤清除等方面展现明显优势,有望成为下一个国际药企并购目标。
SM17通过阻断 IL-25/ILC2/Th2 通路,解决传统AD治疗止痒慢、耐药性强的问题,具备“疗效+速度+安全性”兼优的潜力。
全球AD患者超过2.3亿,中国超7000万,靶点创新产品稀缺,SM17若成功可望在AD治疗药物中排名前三。
近期强生等大型药企频频以8~12亿美元并购早期AD候选药,SM17如在II期展现更强数据,有望触发潜在的跨境授权或并购。
SM17是少见“First-in-Class”兼“Best-in-Class”潜力药物,在当前港股创新药低估值环境下,具备强催化弹性。
抗CD22单抗用于类风湿关节炎,III期临床达主要终点,NDA已于2023年递交,最早或于2025年实现商业化。
每股1.10港元,较市价折让约11%,为典型PIPE型融资,折价适中,说明投资人看好SM17中长期进展。
45%用于SM17临床推进与国际合作,为后续进入II期及license-out埋下伏笔;20%用于扩展产品管线,提升公司可持续创新能力;35%为营运资金,保证运营安全。
5、《 当美国准备大降药价,中国A股72家创新药企会怎样?》摘要
5月1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签署《为美国患者提供最惠国处方药定价》的行政命令,要求美国药品支付价格与其他发达国家中最低药价强制锚定,将在未来30天内通过卫生部长设定执行细则。
该命令意在迫使全球药企“共享”药价红利,间接推动欧美药价下行。具体目标包括糖尿病和减肥药物等核心治疗领域。
对以美国为主要市场的创新药企(如大型跨国药企)长期毛利构成压力,但对拥有性价比优势的中国生物药企构成潜在利好,有利于中企进入国际市场。
美股企业多为原研药龙头,主攻定价端;A股创新药企业多处于研发推进阶段,受美国医保定价政策影响相对间接。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5-16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5-16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5-16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5-16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5-16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5-1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1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1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