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港股研究社
2025-05-14 19:32:44
(原标题:股价涨超6%,京东健康Q1靠辉瑞、银诺新药首发收割25%营收增长)
继年报之后,“医药电商一哥”京东健康再次喜迎高增业绩报。
5月13日,京东健康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未经审计的最新财务数据。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收入166.45亿元,按年增25.5%;经营盈利为10.71亿元,同比增长119.8%。
可观的持续增势下,京东健康(06618.HK)2025年年内总市值已累计涨超42%。此次业绩报披露后,京东健康股价涨幅一度高开近7%,市场反馈积极。
根据公司给出的说明,“AI+医疗”的加速落地在其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医药板块回暖,"香饽饽"京东健康Q1营收大增25.5%
京东健康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5.5%至166.45亿元,增速较2024年全年的8.6%明显加快,同时也扭转了2024Q1的负增长。
这一成绩似乎透露出其经营规模重回中高增长期的可能性。
经营质量层面,自2022年成功进入正盈利期后,其盈利释放能力一直都表现得很亮眼。京东健康2023年年度盈利为21.429亿元,同比增长459.2%;2024年年度盈利继续同比增超94%,达42亿元。
今年一季度,其经营盈利同比暴增119.8%至10.71亿元;剔除股权激励等影响后,在非国际准则下的盈利13.08亿元,显示核心业务盈利能力大幅优化。期间其盈利为9.34亿元,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盈利为17.67亿元。
这些成绩无疑进一步夯实了京东健康“医药电商一哥”的地位,并成功在这一轮医药板块回暖期中得到投资者青睐。
华安证券医药团队统计显示,全公募基金重仓持股自2023年Q4后,对医药生物行业的持仓占比连续多个季度走低,直到2025年一季度,全公募基金的医药仓位迎来回暖,期间全部公募基金重仓持股中,医药股持仓占比为9.05%,环比上升0.47个百分点。
全部公募基金对医药板块的持仓回暖,而京东健康明显承接了不少流动性的青睐,今年至今股价已累计涨超42%,增速跑赢医药行业以及大盘指数。
供应链“尖货”+“AI医疗”双驱动
对于营收、利润双双大增的原因,京东健康在此次业绩披露中似乎给出了两个维度的答案。
其一是从产品端、供应端出发,持续丰富平台的医药生态,并强化平台的差异化竞争力。
产品端,财报显示,报告期内,京东健康进一步夯实“新特药全网首发第一站”的优势能力。期间平台为了丰富患者的用药选择,在线上首发多款创新药品,包括辉瑞旗下泰泽纳(甲苯磺酸他拉唑帕利胶囊)、Esteve旗下的利舒仁(米托坦片)、银诺医药旗下怡诺轻(依苏帕格鲁肽注射液)、健民集团旗下龙牡小儿紫贝宣肺糖浆等。
借此,平台也成功巩固了其新特药首发的供应链优势。
为保障平台的全渠道供应能力,京东健康还与汤臣倍健、燕之屋、乐福思等多家领先的健康产品企业深化合作,在产品创新、数智化供应链、精准营销等方面展开深度协同。
在第五届京东健康合作伙伴大会上,京东健康与全球近50个品牌达成2025年新品合作意向,助力品牌提升新品曝光及转化效率,共同开拓健康消费市场增量空间。
此外,在5月10日刚刚过去的中国品牌日,京东健康进一步宣布启动“双百品牌联盟”,并首次发布健康国货品牌榜单,汇聚云南白药、鱼跃等国内大健康产业的领军品牌,携手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健康品牌标杆,推动国内大健康产业的转型升级。
还宣布面向全国启动招募100个大健康领域的本土商家,通过选品指导、店铺运营培训、流量扶持、爆品营销等全流程帮扶举措,帮助小商家、新商家快速打开销路,真正做到在京东健康做生意“零负担”。
按照规划,2025年,京东健康继续将通过成熟的一站式新品首发解决方案,携手健康国货品牌进一步放大爆款效应;并将持续加码,拿出10亿元资源全面落实“流量倍增”动作,与健康国货品牌共筑全域流量生态,打造可持续的长效增长模式。
其二则是“AI+医疗”的技术投入成效开始崭露头角。京东健康表示,第一季度在医疗AI领域取得多项进展,持续推动AI技术在医疗健康服务、专病诊疗、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应用。
1月,京东健康发布了基于线上全域场景的大模型全系产品“AI京医”以及业内第一个面向医院全场景应用的大模型产品“京东卓医”,实现在线多场景应用,为医生提供智能诊疗辅助和科研支持等,还可以通过AI医生、药师、营养师等专业服务智能体,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专业医疗健康服务。
2月,平台将2023年发布的知识与数据相融合医疗大模型“京医千询”正式开源,成为国内医疗行业首个全面开源的垂类大模型。其互联网医院已有超80%的医生问诊单使用了AI服务;AI营养师的服务满意度达91%。
医疗新质生产力持续抢滩中,未来仍是未知数
接下来,可以预计京东健康将继续在技术投入中,努力从概念验证向规模化应用摸索。
据数据统计,近十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了79.65%,其中医疗保健增幅最大,十年增长118.63%。
但庞大的医疗需求下,优质医疗资源始终有限且分配不均,矛盾的产生呼唤行业引入AI等颠覆性技术,以优化传统的医疗业务运作逻辑。
政策指引成为最直接的驱动力量。早在去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疾控局联合发布《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指出要从医疗服务管理、基层公卫服务、健康产业发展和医学教学科研四大类84种具体场景,全方位发挥AI优势,重塑大健康行业新质生产力。
目前整个医疗、医药产业链都在加码引入AI技术,以实现技术赋能最大化。譬如,恒瑞医药大力推行AI辅助研发,齐鲁制药借助AI优化生产质量管理;复星医药搭建AI驱动的市场分析系统;药明康德运用AI赋能药物研发外包服务;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利用AI技术实现更好的医疗健康服务。
无疑,AI已成为医药玩家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必备利器。
京东健康作为互联网医疗企业,拥有国内线上健康第一入口,其优势在于线上运营积累的丰富用户数据,可以直接用于大模型的训练与场景布局。这种前沿技术与商业模式的融合,或能产生更大的乘数效应,落地成效可能更快体现在业绩层面。
据悉,京东健康将推出“0元开店”试运营支持,以及金融、物流服务、运费险免费试用政策,商家在试运营期间无需缴纳保证金,缓解商家资金压力,创业门槛将大幅降低。
此外,京东健康还为商家提供一站式AI工具,包括智能开店助手、自动化内容生成工具、数字人直播解决方案以及智能客服系统,帮助商家每年节省上万元商品内容制作成本与人力成本。
当然整体,虽然目前医药产业大模型已经百花齐放,但AI医疗仍处于早期。启明创投副总裁孙墨陶认为:“大模型只是一种能力,技术的进展想要真正改变一个行业,还是很漫长的,尤其是医疗。”
证券时报
2025-05-15
证券时报
2025-05-15
国际金融报
2025-05-15
中国基金报
2025-05-15
证券时报网
2025-05-15
格隆汇
2025-05-1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1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1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