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代商学院
媒体
2025-05-13 21:30:01
(原标题:读懂IPO|大行科工冲击港股,自行车均价近2000元,业务增量空间存隐忧)
本文来源:时代商学院 作者:彭元重
图源:图虫创意
来源|时代商业研究院
作者|彭元重
编辑|郑琳
近年来,骑行运动正掀起新一轮消费与资本热潮,也撑起了一个IPO。
2025年1月20日,知名折叠自行车品牌商——大行科工(深圳)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大行科工”)正式向港交所递表,拟冲击主板。
大行科工最早由美籍华人韩德玮于1982年创立,彼时这位物理学博士41岁,一手打造了大行品牌。历经数十年发展,如今韩德玮已84岁高龄,在他的带领下,大行科工也成为国内折叠自行车领域的头部企业。
不过,时代商业研究院注意到,尽管大行科工目前在折叠自行车市场份额处于领先地位,但并未与竞争对手甩开差距,身旁强敌环伺,竞争压力不小。
此外,由于聚焦折叠自行车这一细分赛道,大行科工业务高度依赖单一品类。2023年折叠自行车在全球自行车市场占比还不到5%,国内市场规模仅为14亿元。由此来看,大行科工未来发展或一定程度上受到行业规模的限制。
3月27日、5月13日,就折叠自行车行业规模有限、多元化发展等相关问题,时代商业研究院向大行科工发送邮件并尝试致电询问。但截至发稿,该公司尚未回复相关问题。
物理学博士跨行创业,中高端自行车销量占比跃升至近七成
大行科工自行车的品牌故事,始于20世纪80年代。
大行科工官方公众号“DAHON大行折叠车”发布的文章显示,1960年,出生于广东韶关的韩德玮举家移民美国,彼时的他年仅19岁。历经数年,韩德玮在获得物理学博士后,进入休斯飞机研究所工作。
在韩德玮研究的激光物理学领域,他与同事合著了国际业界通用的《激光手册》,成为美国知名的航天专家和物理学家。
正当事业蒸蒸日上时,韩德玮却主动放弃了高薪工作。在不惑之年,他毅然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辞职创业。
早在大学期间,韩德玮就开始琢磨如何改良自行车,让车体更轻,更方便携带。在校园内,多数地段汽车会禁行禁停,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韩德玮每天开车往返学校,要把自行车拆开放在车尾箱,然后到停车场后组装。当时的自行车比较笨重,每次搬抬十分不便,他便有了将自行车折叠起来的想法。
辞职后的韩德玮全身心投入到折叠自行车研发中,1981年,他组装出了第一辆折叠自行车。随后,韩德玮与弟弟参加展会并拉来投资,且在1982年创立了大行品牌。
1984年,大行科工在中国台湾建立工厂,第一年就售出了6000辆折叠自行车,产品随之风靡市场。2003年,大行科工在深圳设立了中国总部(即今天的大行科工),推出了价格更亲民的产品,并逐渐成为折叠自行车的龙头企业。
作为国内头部折叠自行车品牌,随着近年来骑行热的兴起,大行科工实现了强劲的业务及财务增长。
招股书显示,2022—2024年前三季度(下称“报告期”),大行科工营收分别为2.54亿元、3.00亿元、3.5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143万元、3485万元、4583万元,实现营收与净利润双增。
与之对应的是,大行科工2022年度、2023年度的销量分别为14.90万辆、15.69万辆,其中2023年同比增长5.3%。2024年前三季度,大行科工的销量为17.52万辆,较2023年同期增长了51.5%。
为迎合不同细分市场的需要,大行科工将自行车分为了单价5000元以上的高端价位;2500~5000元区间的中端价位;以及2500元以下的大众价位。
招股书显示,2022年,大行科工中高端价位自行车销量占比还不到五成,但到2024年前三季度已提升至近七成。报告期初至期末,大行科工的产品单价也从1593元涨至1966元。近年来,其业绩增长的动力也主要来自中高端自行车市场。
招股书显示,根据灼识咨询资料,按2023年零售量计,大行科工在中国内地及全球折叠自行车行业均排行第一,市场份额分别为21.1%和5.6%。
细分行业规模有限,超九成收入来自国内
不过,尽管大行科工在折叠自行车领域崭露头角,但其收入规模并不高,报告期内平均每年在3亿元左右。如图表所示,2023年其与第二名的全球市场份额仅相差0.2个百分点。
作为对比,2024年,永久牌自行车母公司中路股份(600818.SH)的营收约为9.76亿元;凤凰牌自行车母公司上海凤凰(600679.SH)的营收约为21.92亿元。
与同行相比,大行科工规模偏小的主要原因,是其聚焦于折叠自行车这一细分赛道。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各期,大行科工来自大行自行车的收入占比分别为93.4%、96.1%、97.8%。其中,招股书所列举的五大系列共计10款车型中,9款均为折叠自行车。时代商业研究院经查询发现,大行天猫旗舰店的主力销售车型,也均为折叠自行车。
而折叠自行车作为一细分赛道,其本身的受众也并不广。
招股书显示,按零售值计,2023年全球自行车行业的市场规模为3740亿元,其中折叠自行车为168亿元,占比仅有4.5%;按零售量计,2023年全球自行车行业市场规模为16610万辆,其中折叠自行车为280万辆,占比更是仅有1.69%。
再看国内市场,按零售值计,2023年中国内地折叠自行车市场规模为14亿元,预计2028年为38亿元;按零售量计,2023年中国内地折叠自行车市场规模为70万辆,预计2028年为140万辆。
而大行科工超九成收入来自国内,这样的国内市场规模,仅等同于A股一个中等规模上市公司的年营收额。
大行科工2023年营收3亿元,在国内乃至全球的折叠自行车市场份额就位列第一,也侧面反映出这一细分赛道市场规模较为有限。
或许大行科工也意识到了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性。招股书显示,大行科工产品组合已从折叠自行车发展到其他自行车类型,包括公路自行车、登山自行车、儿童自行车和电助力自行车。
报告期各期,大行科工的销售及经销成本分别为1598.8万元、2957.6万元、3493.3万元。2024年前三季度销售费用同比增长60.8%,已超2023年全年。
在研发费用方面,报告期各期,大行科工的研发开支分别为901.3万元、1066.7万元、1187.7万元,分别占各期内收入的3.5%、3.6%、3.4%。
不过,要想成功拓展其他品类,大行科工一方面要提升自身不同品类自行车的产品力,另一方面也将面临与中路股份、上海凤凰等诸多规模较大的老牌自行车企同台竞争。
(全文2306字)
免责声明:本报告仅供时代商业研究院客户使用。本公司不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的信息编制,但本公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反映报告发布当日的观点和判断。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本公司力求报告内容客观、公正,但本报告所载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所述证券的买卖出价或征价。该等观点、建议并未考虑到个别投资者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客户私人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特定状况,并完整理解和使用本报告内容,不应视本报告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本公司及作者在自身所知情的范围内,与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不存在法律禁止的利害关系。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之提供或者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者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或再次分发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司版权。如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时代商业研究院”,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本公司保留追究相关责任的权利。所有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均为本公司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
时代财经
2025-05-13
时代周报
2025-05-13
时代周报
2025-05-13
时代商学院
2025-05-13
时代周报
2025-05-13
时代周报
202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