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2200亿雷军,遭遇逆风

来源: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5-12 21:55:12

(原标题:2200亿雷军,遭遇逆风)

雷达财经出品 文|莫恩盟 编|深海

财富飙至2200亿的雷军,卷入多个风波。

“过去一个多月,是我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时间”,5月10日,雷军在微博留下了这样的感慨。

雷军情绪低落的导火索,或是3月末发生在安徽德上高速的一起小米SU7车祸事故。三位年轻女性在这起事故中不幸离世,小米汽车也因此面临成立以来最严重的舆论危机。尽管雷军后续做出公开回应,但质疑的声浪却久久未能平息。

这场悲剧不仅给小米的声誉造成了损伤,更直接影响到了品牌的宣传策略:小米汽车将“智驾”全面更名为“辅助驾驶”。

4月下旬,“小米被曝要求员工日均工时不低于11.5小时”的话题,更是将小米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然而,危机并未就此停歇。前述这些阴霾尚未散去,小米SU7 Ultra又因宣传问题引发消费者强烈不满。不少车主认为,售价高达4.2万元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成了“最贵”装饰品。

与此同时,车辆性能参数的“阉割式”操作也让众多车主,最终小米不得不暂停相关推送。多重争议接踵而至,雷军和小米频频卷入风暴中心。

回顾小米的发展历程,凭借性价比优势崛起的它,在智能手机、智能家居生态链、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商业神话。这辉煌成就的背后,雷军强大的运营能力功不可没。

但如今,曾助力雷军登上神坛的流量却如同一把双刃剑:雷军在享受流量带来的红利时,也要直面随之而来的风险与挑战。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近期遭遇不少风波,但据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透露,备受外界关注的小米YU7“上市发布时间并未改变,依然是之前雷总预告的今年6-7月”。

衣锦还乡后,惨烈车祸引发舆论质疑

5月10日,雷军在微博上罕见吐露心声,坦言近期情绪低落,取消了一些会议安排和出差计划,也暂停了一段在社交媒体上的互动。

在此番心情低落之前,雷军一度春风得意。时间回拨至今年3月25日,雷军在清晨五点多带着自家的小米SU7、小米SU7 Ultra和小米YU7在武大樱花树下现身。

3月26日,雷军回到了家乡湖北仙桃,并出席母校湖北仙桃中学“雷军图书馆”揭牌仪式,这座由雷军捐资4000万元建设的现代化图书馆正式启用。

现场,雷军还发表了演讲,寄语学弟学妹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3月27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5胡润全球富豪榜》,56岁的雷军以2200亿元财富位列中国第八,较去年增长114%,全球排名第50位,上升91位。这是雷军首次进入中国前十。

然而,3月末,安徽德上高速某施工路段的一场惨烈车祸,彻底破坏了雷军的好心情。这场事故不仅夺走三位年轻女性的生命,也让小米汽车与雷军本人遭遇品牌创立以来最严峻的声誉危机。

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4月1日,雷军通过微博进行公开回应,“29日晚上的这起事故,我的心情非常沉重。三位年轻女孩不幸离世,这样的消息,对她们的家人、朋友,乃至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难以承受的悲痛。我代表小米,表示最深切的哀悼,也向她们的家人致以诚挚的慰问。”

雷军还表示,由于事故还在调查,他们一直没有接触到事故车,很多问题此刻还没有办法回答。但等到此时,他觉得自己不应该再等了,必须站出来代表小米承诺:“无论发生什么,小米都不会回避,我们将持续配合警方调查,跟进事情处理的进展,并尽最大努力回应家属和社会关心的问题。”

尽管雷军言辞恳切,但他的这番表态仍未完全平息外界的舆论。在雷军这条微博的评论区和转发区,一些网友对雷军和小米表示理解及信任,但也有部分网友提出质疑。

事实上,在经历了小米SU7的这起车祸事件后,此前在社交平台上异常活跃的雷军变得低调了许多,其不仅一度降低了微博的更新频次,甚至还缺席了今年的上海车展。

不过,在5月10日发布的微博中,雷军表示,“过去这几年一直很忙,这段时间反而可以静下心来,仔细思考,确实有一些收获……最近看了很多朋友的留言,特别感动。大家的关心和支持,给了我莫大的信心,让我也逐渐找回前行的勇气和信心,状态开始逐步恢复。”

值得一提的是,或是受到这起小米SU7车祸事故的影响,小米汽车在后续对外宣传自家的智驾功能时也做出了一些调整,用词变得更加严谨和审慎。

5月5日,“小米汽车智驾更名为辅助驾驶”的话题一度冲上微博热搜。据媒体报道,小米汽车近日调整了SU7车辆详情页面的措辞,将“智驾”更名为“辅助驾驶。”

其中,小米SU7标准版搭载的Xiaomi Pilot Pro由“小米智驾Pro”更名为“小米辅助驾驶Pro”;小米SU7 Pro、小米SU7 Max搭载的Xiaomi HAD由“小米智驾Max”更名为“小米端到端辅助驾驶。”

小米汽车官网介绍称,端到端辅助驾驶可实现从车位到车位的辅助驾驶,上车仅需设置导航,ETC/闸机辅助通行,窄路/环岛通行、停车场寻位泊车等都可以请辅助驾驶来完成。

此外,5月5日,“雷军职务调整”也冲上热搜。天眼查显示,近日,小米之家商业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雷军由执行董事改任董事,同时经营范围新增智能家庭消费设备销售、美发饰品销售。

宣传“翻车”性能“缩水”?小米汽车再惹争议

最近让雷军烦心的事情,其实不止前述一件。3月末的车祸事故余波未平,雷军与小米汽车又卷入了新一轮的舆论风暴。

因高端车型小米SU7 Ultra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的宣传问题,小米汽车引发诸多消费者不满:数百名准车主集体维权,要求无损退订。多名SU7 Ultra准车主认为,其高价选装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存在虚假宣传问题。

据悉,在小米SU7 Ultra此前的官方宣传中,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不仅号称“完全复刻纽北赛道原型车”,还标榜“拥有2个贯穿风道,能实现前部空气高效导流。”

而雷军本人也亲自下场“带货”,在3月2日转发的微博中强调,“碳纤维前舱盖,不仅改了外观件,内部结构也改了,双风道直接导向轮毂,支持轮毂散热。”尽管后续雷军修改了前述文案,但仍保留“内部结构也改了”的关键表述。

据悉,小米SU7 Ultra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的选装价格高达4.2万元。正是前述这些极具吸引力的宣传,成功让众多消费者甘愿支付高额费用,并耐心等待两个月的交付期。

有消费者坦言,自己之所以选装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一是觉得外观帅气,二是认为其应有实际用途,且小米汽车销售人员告知后期无法改装,只能当时选装。

然而,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让满怀期待的车主们大失所望。据第一财经报道,有车主提车后拆解发现,所谓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里面什么东西都没有,仅盖子上挖了两个孔,原先的前备厢框被拿掉,换成了一个盖板,下方有一个塑料支架,这个塑料支架下面的所有结构和普通版几乎一样,实际用途与宣传大相径庭。

一位消费者无奈地表示,“花高价买到的只是一个装饰性的机盖,而非起初宣传的功能,这让我们觉得很不舒服。”还有消费者直言,“我买这个车确实是挖孔的比较帅,但是帅是要有内涵的,没有内涵的帅,我不要。”

面对消费者的强烈质疑,5月7日晚,小米汽车在官方微博发布《关于大家关心问题的回答》回应称,“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在满足复刻外造型的需求之外,还提供了部分气流导出和辅助前舱散热功能。”

同时,小米汽车还对此前信息表达不够清晰深表歉意,并提出补偿措施:未交付订单可限时改配为铝制前舱盖;已提车及限时改配期内的锁单用户,将赠送2万积分(约价值2000元)以表诚意。

不过,该方案未能平息众怒,不少消费者对于小米汽车提出的这一补偿方案并不认可。他们认为,改配后需重新排队提车,交付周期将进一步延长,而2万积分与4.2万元的选装价相比,补偿力度远远不足,因此坚持要求无损退车。据第一财经了解,目前参与维权要求无损退车的准车主已超300人。

除了前述提及的宣传争议,小米SU7 Ultra对车辆性能参数的调整也引发部分车主不满。近日,多名博主爆料称,小米SU7 Ultra汽车更新了1.7.0车机版本。

据悉,此次更新对车辆的动力输出进行了限制,1548匹最大马力被锁定,车主需要达成赛道成绩才能解锁,否则只能使用大约900匹马力。

不少车主表示,当初购买SU7 Ultra就是冲着高马力去的,如今车辆性能被限制,小米既未征询意见,也未开展调研,擅自替车主做决定,这是对车主权利的漠视与侵犯。

关注到车主们的反馈和意见后,小米汽车后续在《关于大家关心问题的回答》中表示,其收到大家反馈后高度重视,已暂停了这次推送。已升级的少量用户,将会在下个版本更新中解决。

同时,小米汽车还解释称,其设计的初衷是为了更好的保障驾驶安全,但没有充分征询大家意见,也没有做好相关功能的沟通说明,“我们的工作确实存在不妥的地方。”

小米多重争议背后,雷军从流量之巅到舆论漩涡

不久前,小米还因加班传闻被推至舆论的漩涡中心。多重危机交织之下,雷军和他带领的小米正经历着一场不小的舆论考验。

4月下旬,有脉脉用户发帖称,小米要求员工日均工时不低于11.5小时,其中低于8小时需要提交说明,工时排名靠后的要被约谈,甚至劝退。

随后,这一消息迅速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小米被曝要求员工日均工时不低于11.5”的话题火速登上微博热搜榜首,斩获近亿阅读量。据九派新闻报道,多位小米员工向其证实了这一情况。

一位手机部门的员工透露,不同小组的工时要求差异显著,最低标准为10.5小时,部分小组甚至高达14至15小时,“但领导都是口头要求,不会留下痕迹。”

有小米员工表示,自己此前平均工时达到了12小时,但因为排名靠后仍被领导约谈。还有员工表示,请假会直接影响工时考核,为达标只能额外加班补足工时。另有员工称,工时表现还可能影响绩效考评,甚至外包员工的去留。

回溯过往,雷军和小米堪称商业世界的流量传奇。作为手机行业的颠覆者与汽车赛道的破局者,小米凭借极具话题性的营销与产品策略一路高歌猛进。

而雷军玩转流量的能力,堪称商业领域的教科书级范本,连京东创始人刘强东也曾盛赞道,“不要跟雷军比营销,这块我们比不过他的,他把小米手机卖成这样,卖几百亿出去,那绝对不是一般的人。”

事实也的确如此,无论是那句火遍全网的“Are you OK”魔性热梗,还是年度演讲时与米粉的激情狂欢,亦或是日常分享中频频爆出的金句,甚至是其个人的穿搭,雷军总能精准拿捏大众情绪脉搏,将个人魅力与品牌热度完美融合。

凭借亲民接地气、幽默会玩梗的企业家形象,雷军在各大社交平台吸粉无数。截至目前,雷军在微博拥有2655.3万粉丝,在抖音拥有4550.2万,在b站拥有546.9万粉丝。仅前述几个平台,雷军的累计粉丝数便超过7700万,展现出强大的个人IP吸引力。

这份流量神话的根基,一定程度源于雷军在商业领域展现出的非凡洞察力与创新精神。智能手机行业尚处混沌之时,雷军便率先捕捉到互联网手机的爆发潜力,以“线上直销+高性价比”的模式打破行业格局。这种颠覆式创新不仅让小米迅速站稳脚跟,更让雷军收获“创业偶像”“性价比之神”的美誉。

此后,他带领小米不断开疆拓土:从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家居生态链,到勇闯竞争激烈的智能电动汽车赛道,小米的每一次跨界都引发市场高度关注,甚至有网友喊话期待小米涉足卫生巾领域,足见其品牌影响力之广。

尤其是小米汽车,尽管入局新能源赛道的时间晚于众多行业“前辈”,但其却凭借亮眼的交付成绩成为新能源赛道的黑马选手。今年4月,小米汽车单月交付新车超28000台,强势闯入造车新势力交付榜单第四名,且连续7个月交付量突破20000辆大关。

然而,当小米携汽车业务驶入竞争激烈的新赛道,曾经助力雷军“封神”的流量却悄然化作一柄双刃剑。在收获海量关注的同时,雷军和小米的一举一动都被置于舆论的放大镜下审视。曾经的荣耀与光环在争议中经受考验,昔日被网友捧上神坛的雷军也不可避免地遭遇流量反噬。

有互联网营销从业者指出,雷军从被捧上神坛到遭遇流量反噬,是商业发展规律、品牌运营策略与舆论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雷军在公众心目中所塑造的完美人设,在拉近小米与用户情感距离的同时,也悄然埋下隐患。公众对“神级企业家”的高期待,意味着更低的容错空间,任何细微的失误都有可能引发巨大的信任危机。

而这也为所有追求流量与话题热度的企业和企业家敲响警钟:在流量时代,若想实现长远发展,必须坚守产品质量与用户体验的底线,在营销热度与产品实力之间找到平衡。否则,流量这把双刃剑终将反噬自身,让企业陷入危机之中。

在经历了诸多风波后,即将与公众见面的小米YU7又将迎来怎样的市场表现?雷达财经将持续关注。#社区牛人计划# $小米集团-W(HK|01810)$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5-1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12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