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松延动力“小孩哥”订单破1000台,创始人:今年一个大计划就是“插旗”

来源:红星资本局

媒体

2025-05-12 19:57:58

(原标题:松延动力“小孩哥”订单破1000台,创始人:今年一个大计划就是“插旗”)

还记得人形机器人半马比赛上,那个被网友称为“小孩哥”的小顽童机器人(N2)吗?现在它的销量已经突破1000台,这也是继宇树科技之后,又一家宣布销量破千的人形机器人企业。

比赛结束近一个月,松延动力创始人姜哲源总结这段时间团队“信心大增”。他笑称自己的变化是“面对媒体采访已经不会紧张哆嗦了。”在这场比赛亮相前,他们还面临着“朱啸虎撤资”的舆论困扰。

5月11日,姜哲源在松延动力生态战略启动大会上宣布N2大定突破1000台。一家刚成立1年8个月的企业,从一开始的不被看好,到人形机器人销量破千台,松延动力算是完成了一次艰难转身。

已在北京、常州、东莞布局了生产基地

 今年难点在交付

5月11日,在北京昌平未来科学城的万怡酒店内,松延动力举办了生态战略启动大会。现场二百多把椅子几乎坐满,在N2机器人登场的那一刻,超过半场的人站起来举起手机拍摄。

一个月前的半马比赛,松延动力小顽童N2完成21公里半程马拉松获得亚军,引发广泛关注。松延动力也是从那一刻“破圈”走进大众视野。

“我现在每天从早上10点到晚上12点基本都排满了行程。”姜哲源告诉红星资本局,大会现场来的大部分都是渠道商、代理商、集成商,以及很多想联系他们的投资机构,只能选择来会场堵他。

这是公司成立以来从没出现过的情况,在半马成绩出来后不到半个月,到公司参观的访客登记就写满了3页纸。“人形机器人赛道热度在升高。”无论是宇树科技登上春晚后,还是4月马拉松比赛后,姜哲源认为,资本和订单的反馈是最直观显著的。

销量破千之后,姜哲源认为,短期最重要的就是要解决量产交付问题。目前松延动力在北京、常州、东莞布局了生产基地,为交付做准备。“我们也不会搞大发布会,毕竟还不完全是to c的企业,发布会对我们来说没什么意义。”

姜哲源告诉红星资本局,今年松延动力的一个大计划就是“插旗”。在大会现场,几乎各省都有渠道商代理商找过来,而松延动力的“野心”不止于此。

“现在已经有不少海外代理商联系过来了,我们今年还会开全球渠道商大会,到时松延动力的旗帜将会布满整个‘蓝星’。”姜哲源很兴奋的讲着。

已做出全尺寸人形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距离真正大规模应用还有距离

松延动力的主要产品不光是双足人形机器人,还有仿生人形机器人。在大会现场,姜哲源带着最新研发的仿生机器人“小诺”亮相。据介绍,小诺不仅在外观上具备高度的仿真性,还拥有多模态交互能力、32个自由度以及极其逼真的面部表情。用户还可以根据需求进行人设定制和底层接口开放,甚至可以为小诺定制个性化的妆容,使其更加贴合用户的期望。

目前公司主要客户来自两大行业:教育科研和展览展示。姜哲源透露,他们其实已经做出全尺寸人形机器人,但尚未发布,后面也考虑出消费级产品。对于全尺寸机器人落地何种场景,姜哲源对红星资本局说“暂时保密”。

但他也明确,不会纯为研发投入而长期烧钱,会优先选择一些有明确的落地场景,能够创造自动化信息流的产品来进行落地。

“今年我们会再对其进行打磨,但这个产品定义是跟其他的企业非常不一样,也会是一个非常不一样的形态,我相信应该能惊艳到整个行业。”

姜哲源表示,松延动力有两个技术突破,一个是躺倒起身,通过算法训练,可以让机器人摆脱轮椅和挂车,实现开箱即用;另一个技术突破则是室外复杂地形多场景连续前空翻。不同于人形机器人在实验室中完成空翻的demo,此举是首次把人形机器人空翻技术带出实验室,并在复杂地面上完成了演示。

但这还远远不够。他透露在移动方面,松延动力正在攻克下肢行走的问题,希望能做到跑步、空翻等一些更高动态性能的动作,最终做到人能走的地方机器人都能走,而且不摔。

姜哲源也指出,人形机器人距离真正大规模应用还是有距离的。主要问题在于“全球具身智能泛化性还不够”,这依赖于海量多样性数据,所以数据采集对于人形机器人企业应该是很重要的布局。

年内实现真正规模化的商业收入

是行业最大的挑战

这家成立不到2年的企业,除了高关注度,也有争议存在。甚至连创始人姜哲源本人,都不算是“常规路径”下的创业者。

出生1998年的姜哲源,曾以北京市第28名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又在博士第三年选择辍学创业。

这也是打动SEE Fund管理合伙人马麟要去投钱给他的原因之一。“这一代年轻人生活条件好,从小到大可能没有受过什么挫折,很容易按照家长的规划按部就班走下去。但姜哲源完全是打破了自己成长的既定路线去干一件事。当时我就认为他也一定有勇气去解决未来遇到的问题。”

在硬科技创业多为“豪华团队+天量融资”的模式下,松延动力也像一个“三无”(无顶尖学历、无明星履历、无行业资源)的存在。

姜哲源自己也评价,团队并不算是一个“明星团队”,没有很华丽的背景,但算是“实战型”,从创业至今都是一场场仗打出来的。

今年3月底时,金沙江创投管理合伙人朱啸虎谈到对人形机器人公司“批量退出”,引来行业不小争议。批量退出的项目中就包括松延动力。

当时,松延动力进行了隐晦的回应:公司视频号发布人形机器人产品跑步的视频,配文“无惧杂音,继续前进”。并且公司宣布已经完成两轮过亿元的新融资。

姜哲源告诉红星资本局,当时确实有些舆论风波,他也并不否认人形机器人可能正在经历泡沫累积的过程。

“很多行业都会经历从‘泡沫累积到破裂下行’的过程。但是正确的行业会在泡沫累积破裂之后,面临第三条增长曲线,那会是一个更大的上扬曲线,我相信机器人就是这种难而正确且长期正确的行业。”

他对红星资本局表示,在经过大浪淘沙之后,会留下一些真正具有长期生命力的优秀公司。这些公司的特质一定是具有商业化能力的。“对于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企业的最大挑战,应该是从今年开始谁能够真正实现规模化的商业收入,谁就是具有长期竞争力的、能够穿越周期活下来的。”

 

红星新闻记者 王田 北京摄影报道

编辑 肖世清

fund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12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