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三尺法科技
2025-05-09 23:26:53
(原标题:中国基金报:监管政策与市场需求双向推动 MOM备案数量迎来井喷)
2024年,私募投顾类MOM(管理人中管理人)产品迎来备案小高潮。
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4月26日,MOM产品备案数量达到27只,超过了2024年全年备案数量的总和,并且创下2017年以来新高。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自2023年《私募投资基金备案指引》明确MOM分仓账户豁免嵌套限制后,MOM迅速成为机构资金的“合规出口”。与此同时,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压力加剧,险资在“资产荒”中亟须突围,MOM凭借多策略、低波动的特性,成为破解收益难题的利器。
未来,在资管新规深化、低利率环境倒逼以及量化策略崛起的多重合力下,MOM产品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MOM产品备案数量迎来井喷
在市场震荡与制度红利的交织作用下,MOM产品正从边缘走向主流。
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4月26日,MOM产品备案数量达到27只,创下2017年以来年度备案数量新高,相比之下,2024年全年备案数量仅有23只。
“自2023年下半年起,单一投顾的私募产品备案门槛变得特别高,导致备案难度加大。在当时的契机之下,私募投顾类MOM产品的市场需求开始快速增长。但在这一过程中,监管对私募投顾类MOM产品合同备案条款以及具体的执行要求一直在做优化调整,中间陆续暂停过几次,整个流程直到去年年末才完全理顺,到了今年,备案的产品数量迎来了井喷。”一位期货资管相关负责人也坦言。
“MOM备案数量井喷是多方合力的结果。”国金资管资配团队指出了几点原因:首先,近几年投资者经过市场洗礼与发展沉淀,已经开始认可FOF的投资模式和风险分散优势,MOM的投资逻辑与FOF相似,降低了认知成本;其次,许多量化类私募在A股近一年的结构性行情中表现较好,带动了资金增配权益类资产的信心和情绪;最后,当前经济环境正在向低利率切换,债券收益率走低,机构投资者需要寻找新收益来源满足稳健回报的需求,MOM模式受到欢迎。
由量化私募充当投顾产品增多
保险、银行或是“金主”
目前备案的MOM产品中,量化私募充当投资顾问角色较多,而险资、银行理财资金或是“金主”。
对此,一家期货资管负责人介绍,私募投顾类MOM的委外资金基本来自银行或保险等金融机构。从竞标层面上看,首先,相对于主观多头策略,量化策略比较系统化、体系化,易于评估;其次,在目前强监管的环境下,私募量化基金的运作也非常规范;第三,量化策略的可复制性及业绩稳定性也相对于主观多头策略更为稳定。
“事实上,早些年,银行理财资金刚刚开始涉足私募委外的时候,会同时选择量化策略的私募和主观多头策略的私募担任投资顾问,但从四五年前开始,就已经开始逐渐倾向于配置私募量化基金了。”上述负责人表示。
融智投资FOF基金经理李春瑜也介绍,备案的MOM产品中量化私募充当投顾增多的原因:一是策略收益优势:量化私募的策略收益表现较好,其收益在过往表现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一定程度上吸引了资金涌入。二是风险分散效果:量化私募投资策略多样化,可有效分散风险,满足机构对风险控制的要求。三是适应市场能力:量化投资能够快速适应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投资组合,为MOM产品提供更灵活的管理方式。
引发市场关注的是,这类MOM产品对银行或保险等金融机构吸引力较大,或成为长期趋势。
对此,李春瑜也表示,随着理财公司、保险等配置型资金逐渐壮大,对投资的透明度、交易的可控度、风控合规的嵌入程度要求较高,而MOM的禀赋高度契合,因此来自险资、银行理财的资金形成长期趋势的可能性较大。
“随着长期利率的下行和金融监管的日趋严格,保险和理财等金融机构面临两大重要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在利率下行环境下,绝对收益目标的实现;二是随着金融监管日趋严格,金融机构对资产和策略的透明度、可控度和流动性有较高要求。”思睿集团创始合伙人、首席投资官李富军也表示,在此背景下,具有底层资产高度透明且可控、策略可预测性强,且满足绝对收益特征的MOM产品,便成了保险和理财等机构追捧的热点。
不过,一家期货资管负责人也表示,目前私募投顾类MOM产品市场的格局基本已经稳定,市场份额也集中在少数几家头部管理人身上,新管理人希望再介入比较困难。因为仅仅是银行、保险等委外机构准入的竞调工作就需要花费好几年的时间,MOM的系统投入也比较高,从成本及时效性角度来评估,短期再去介入这一业务不一定很划算。
MOM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不少人士预测,私募投顾类MOM产品备案的回暖势头仍会继续延续一段时间,未来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海外MOM从零开始发展,到数万亿美金的规模,大概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国内的发展趋势跟海外有些相同。”思睿集团创始合伙人、首席投资官李富军表示,第一,海外从高利率环境走向低利率环境,债券类产品收益逐渐下行,市场寻找绝对收益类的替代品;第二,金融市场逐渐成熟,股、债、商、汇等市场丰富,也有不同策略以及相应的市场容量;第三,基于合规和风险的政策体系也在逐渐地完善,中国整个资本市场发展其实是一个“加速器”,参照海外,未来MOM将是非常大的市场。
国金资管资配团队也认为,MOM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首先,随着MOM产品指引、资管新规、交易所对高频交易的明确界定等指引规范越来越完善,MOM的发展环境越来越健康;其次,当前市场上的配置型资金越来越多,私募投顾也越来越多,他们之间的契合度较高,或也能助推MOM的发展。
不过,上述团队也提出,MOM模式也有一些挑战不能被忽视。比方说,MOM形式对母管理人的投顾筛选能力和宏观投资能力要求较高。母管理人需要评估不同宏观条件下各种策略的表现能力,从而组合出合适的组合。其次在产品设计层面,也需要母管理人不断创新,根据子管理人策略和表现设计不同组合,匹配投资人的诉求。
融智投资FOF基金经理李春瑜表示,私募投顾类MOM模式交易透明、风控直达、精准评估子管理人,有望实现低波动、稳收益,适合高净值和机构投资者,随着机构投资者需求增加和投资者教育推进,MOM有望在更多的资产类别和投资策略中得到应用,MOM未来的发展空间将更为广阔。
此外,上海鑫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陈莉也表示。今年以来私募投顾类MOM产品备案数量显著增长,这背后折市场环境与制度变革的双重驱动。展望未来,私募投顾类MOM将呈现专业化、精细化的演进趋势。随着机构资金持续涌入,产品形态将向定制化方向升级,策略组合的动态调整机制将更趋智能化。在监管框架逐步完善的背景下,具备投研实力和风控体系的私募机构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但需要关注的是,投顾能力的持续输出和组合管理的协同效率,将成为决定MOM产品长期竞争力的关键要素。预计未来五年该领域将保持20%以上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成为私募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赛道。
文 | 中国基金报 方丽 陆慧婧
来源 | 中国基金报
编辑 | 麻艺璇
#三尺法科技#
大众证券报
2025-05-09
证券之星网站
2025-05-09
三尺法科技
2025-05-08
电鳗快报
2025-05-08
证券之星网站
2025-05-08
三尺法科技
2025-05-0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1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0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