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2850万年薪CEO砍74%研发费控成本!基石药业公布CS2009产品新成果亟待破局

来源:新刊财经

2025-05-07 13:28:59

(原标题:2850万年薪CEO砍74%研发费控成本!基石药业公布CS2009产品新成果亟待破局)

公司对于成本的控制,也体现在高管团队的报酬方面,多数高管薪酬变化不大,变化降低的只有CEO兼研发总裁的杨建新,虽然其报酬比2023年下降超过50%,仍有逾2850万元,可谓“一枝独秀”,而其他高管成员无人达到百万级别。

5月6日,基石药业(苏州)有限公司(2616.HK,以下简称“基石药业”)通过官网披露,公司在2025年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上公布了产品CS2009的临床研究成果。

内容显示,这款整合PD-1、VEGFA、CTLA-4三大靶点的全球首创药物,在对靶点的亲和力、检查点活性、非毒性、耐受性等方面均有不错表现。目前该产品的全球多中心I期临床研究正在澳大利亚进行,已于今年3月完成首例患者给药,预计后续将扩展至中国和美国。



图片来源: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官网

然而在这项进展背后,公司的2024年年报却透露出一系列值得玩味的财务信号:营业收入4.07亿元,连续两年下滑;归母净利润-0.91亿元,上市以来6年全负;资产负债率升至新高73.89%,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3.43亿元,CEO杨建新报酬减半仍有2850.10万元(港币金额3021.39万)。在研发突破与财务压力的双重夹击下,这家创新药企急需在资本困境中找到适合自身的生存智慧。



研发投入剧烈波动

从技术参数来看,CS2009展现的“三重协同效应”具有颠覆性意义。临床前数据显示,在VEGFA富集的肿瘤微环境中,其PD-1/CTLA-4双报告基因活性提升150倍。这种环境响应型激活机制,理论上可将治疗窗口扩大3-5倍。相较于目前PD-1/VEGF双抗平均5-8%的3级以上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率,CS2009在GLP试验中达到100mg/kg的NOAEL,意味着临床剂量选择空间拓宽至传统疗法的10倍以上。

基石药业通过与多家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推动产品的全球化开发和商业化,如与Ewopharma、Pharmalink、SteinCares等分别就舒格利单抗,在瑞士、中东欧、中东、非洲以及拉美等地区,和多国达成商业化战略合作,这种“全球资源整合”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整合全球资源的能力,或将重构中国药企的研发成本结构。

但财务视角下的创新成本更值得关注,基石药业2024年研发开支为1.35亿元,较2023年的5.28亿元减少了3.93亿元,同比下降74.49%。这一削减主要归因于里程碑费用及临床试验不同阶段的第三方合约成本的显著降低。尽管公司也在如CS2009等创新产品的研发管线中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研发投入的大幅下降也引发了市场对其长期创新能力的担忧。新药研发是生物医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过低的研发投入可能导致企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失去优势。

公司对于成本的控制,也体现在高管团队的报酬方面,多数高管薪酬变化不大,变化降低的只有CEO兼研发总裁的杨建新,虽然其报酬比2023年下降超过50%,仍有逾2850万元,可谓“一枝独秀”,而其他高管成员无人达到百万级别。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资料显示,杨建新现年61岁,拥有美国德州西南医学中心博士、哈佛大学博士后、湖北医学院医学博士等头衔,曾任百济神州临床开发部负责人及高级副总裁、美国科文斯肿瘤医学总监、辉瑞肿瘤生物标记物资深首席科学家、Tularik/Amgen公司研究科学家。



注:以上人物系杨建新



流动性紧张何解

对于公司整体而言,2024年的业绩延续了疲软之势。营业收入4.07亿元,继2023年同比下降3.64%之后,再度下降12.21%;归母净利润-0.91亿元,虽比2023年的亏损3.67亿元有所收窄,但是公司自2019年上市以来仍未能实现年度盈利为正的突破。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而细究管理层讨论内容可发现,0.91亿元的亏损还并非全部,如再加上“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开支”281.1万元,年内经调整亏损将达到0.94亿元。相反的,研发开支受“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开支”的影响,实际投入还应再减少近1000万元,即年内经调整研发开始为1.25亿元,其缩减幅度相应扩大至76.69%。



图片来源:基石药业2024年年报

更加值得警惕的是现金流状况,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3.43亿元,净利润现金流比率仅0.27,远小于1,说明-0.94亿元的调整后净利润仍可能存在失真。另外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2.48亿元,融资活动现金净流出0.13亿元,导致年末现金储备从9.97亿元骤降至3.88亿元。若按当前消耗速度,公司现金仅能再维持1年左右的运营,但管理层在讨论却未明确披露进一步融资计划。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基石药业的资本结构和偿债能力也暗藏危机,公司资产负债率连年攀升,已至73.89%,真实杠杆(带息负债/净资产)更是达到了87.44%,均为公司的历史最高值。再看流动比率为1.60倍,扣除2.86亿元存货后,速动比率降至1.18倍,而现金比率仅为0.57倍,这三项指标都呈现出逐年递减的趋势,虽然暂时还处在相对安全区间,但应警惕在融资环境恶化或现金流进一步吃紧时可能引发的流动性危机。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授权费收入增长亮眼

2024年基石药业的整体营收虽然下滑,但授权费收入达到人民币2.04亿元,同比大增113.14%,其结构化占比从20.63%跃升至50.09%,成为公司收入新支柱,也是增长的主要希望。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与多家制药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建立的商业化合作,通过对外授权产品的开发和商业化权利,获得了丰厚的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等收入。

然而授权费收入往往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一旦公司无法持续获得新的授权合作项目或现有授权合作项目进度不及预期,授权费收入可能会大幅下降,从而对公司的整体营收增长产生较大影响。

相比之下,公司要想实现营收的稳定增长,更应仰仗的是药品销售收入,但2024年该板块收入仅1.75亿元,同比下降48.00%,其不升反降是造成公司营收缩减的最大因素。为了实现扭亏以及持续稳定的盈利,药品销售的内生增长值得进一步挖掘和培育。

公司的人员情况也值得关注,最近几年员工数量连续大幅下降,从2021年末巅峰的611人,到2024年末仅剩135人,员工流失超过四分之三,虽然人均创收因此显著提升,人均创利也有所好转,但仍低至-67.56万元,人均薪酬则首次降至100万元以内。创收与薪酬的一增一减之间,虽然差距仍然明显,好在还是在往平衡点方向移动。但若存在核心研发团队成员的流失,对公司未来竞争力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当科学理想遭遇经济现实,或许正如CS2009的三重协同机制——唯有精准控制风险敞口,才能在肿瘤免疫治疗的红海中找到生机,照亮这家创新药企的前路。

作者 | 魏思

编辑 | 吴雪

fund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5-0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0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07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