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全球鞋业最大并购案!斯凯奇被汉堡王母公司94亿美元收购,或为美关税重压下被动防御

来源:蓝鲸

媒体

2025-05-07 13:17:15

(原标题:全球鞋业最大并购案!斯凯奇被汉堡王母公司94亿美元收购,或为美关税重压下被动防御)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5月6日讯(记者 王涵艺)日前,鞋业史上最大私有化案落地。

据路透社5月5日报道,全球第三大运动鞋品牌斯凯奇(Skechers)宣布与巴西私募巨头3G资本达成收购协议,交易总额达94.2亿美元。

根据协议,3G资本将以每股63美元的全现金收购斯凯奇流通股,据华尔街见闻统计,该价格较其15天成交量加权平均股价溢价30%,较5月2日收盘价溢价28%。

消息公布后,斯凯奇股价当日飙升24.35%,创下2017年以来最大单日涨幅。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交易不仅是全球鞋类行业金额最高的并购案,也是3G资本继汉堡王、卡夫亨氏后,在消费品领域的又一重磅投资。

据公司公告,交易完成后,斯凯奇将退市成为私人控股公司,但其现任管理层——包括创始人罗伯特·格林伯格(CEO)及总裁迈克尔·格林伯格——将留任并继续执行现有战略。

关税压力与增长瓶颈的双重驱动

据斯凯奇2024年财报披露,其约90%的产能位于亚洲(越南为主),美国市场贡献其38%的全球销售额。

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及亚洲商品加征的关税,直接导致其生产成本攀升。

财报显示,斯凯奇2024年净利润率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至7.1%,且2025年一季度营业利润同比下滑11.3%。公司警告称,若关税政策持续,鞋类产品价格可能上涨15%-20%。

而通过私有化,可以规避短期市场波动。

据彭博社报道,斯凯奇在2025年一季度财报中撤回全年业绩指引,称“全球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使可靠预测无法实现”。分析指出,私有化后公司将摆脱华尔街的季度业绩压力,更灵活地调整供应链,如转移部分产能至东南亚,并加大研发投入。

3G资本以“控股+成本管控”策略闻名,曾通过整合卡夫亨氏、汉堡王等品牌实现规模效应。

尽管其激进成本削减曾引发争议,但斯凯奇管理层强调,此次合作将聚焦“内部扩张”而非行业整合,目标是提升供应链效率及国际市场份额。

对于这笔收购,斯凯奇中国团队回复媒体称,中国区的经营不受影响,架构也没有变化。

中国市场本土化不足,但运动鞋市场潜力仍在

据斯凯奇2025年一季度财报,其中国市场销售额同比骤降16%,连续三个季度下滑。其中,2024年四季度下降11.5%。

导致此业绩的背后原因,少不了斯凯奇供应链本土化与品牌定位的割裂。据虎嗅网报道,中国区产品90%为“中国制造”,但设计仍以欧美市场为主导,未能充分契合Z世代对国潮与时尚运动的需求。

另Euromonitor数据,斯凯奇中国直营店占比仅34%,约1800家,远低于安踏60%以上直营店水平,导致对终端价格和库存控制力不足。

同时,贸易战也对其造成了间接冲击。据新华社报道,美国关税政策推高全球供应链成本,斯凯奇为分摊压力上调产品售价,进一步削弱其在中国市场的性价比优势。

那么,3G资本为何会对斯凯奇青睐有加呢?

根据Global Growth Insights的数据显示,全球运动鞋类市场规模在2024年达到了922亿美元,2025年预计增长至970.33亿美元,并将在2033年攀升至1447.84亿美元,其复合增长率超过5%,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这无疑是一片极具潜力的市场。

斯凯奇作为全球领先的运动品牌,若以单一品牌销售额来衡量,其去年接近90亿美元的销售额已足以跻身全球前五。尽管其当前市盈率尚不及耐克等竞争对手,但斯凯奇的现金流表现相对稳健。

这些因素或许是3G资本愿意在现有股价基础上溢价30%收购的重要依据。

然而,尽管斯凯奇拥有成熟的供应链体系,但其仍高度依赖亚洲市场。这种依赖既是斯凯奇在亚洲市场持续壮大的动力源泉,也是当前许多运动品牌亟待解决的两难困境。

斯凯奇的私有化既是关税压力下的被动防御,也是主动寻求增长转型的关键一步。

业内专家对蓝鲸新闻记者指出,其未来成败将取决于三点:能否在3G资本主导下实现供应链多元化以抵御贸易风险;能否通过本土化创新重振中国市场;以及能否在成本控制与品牌活力间找到平衡点。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0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07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