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2025-05-02 09:00:15
(原标题:预见2025:《2025年中国水泥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海螺水泥(600585.SH);华新水泥(600801.SH);金隅集团(601992.SH);冀东水泥(000401.SZ);塔牌集团(002233.SZ)等
本文核心数据:水泥行业规模;中国水泥产量;水泥表观消费量;下游应用结构
行业概况
1、 定义
水泥是粉状水硬性无机胶凝材料。加水搅拌后成浆体,能在空气中硬化或者在水中硬化,并能把砂、石等材料牢固地胶结在一起。
2、 产业链剖析:中游是水泥行业的核心制备环节,但很大程度依赖下游领域需求
水泥产业链涵盖上游原材料供应、中游水泥生产制造、下游水泥制品应用三个阶段,这也是水泥产业的上、中、下游三个环节。上游主要是石灰石、粘土等原材料的开采与供应;中游是水泥的生产制造过程,包括熟料生产和水泥粉磨;下游则是水泥制品在建筑、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其中,产业中游是水泥制造的核心环节,主要通过原材料加工为生料到熟料再到水泥的过程。
我国水泥制造业中参与企业十分广泛。上游主要是水泥原材料供应商,其中石灰石上市的企业包括四川金顶、三友化工和祁连山等,黏土质上市的企业包括漳州发展、君正集团和淮北矿业等;中游主要是水泥生产商,上市的企业包括中国建材、海螺水泥、华新水泥等;下游主要是水泥在房地产与基建领域的应用。
3、 行业发展历程:发展阶段与国家经济发展、政策调整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紧密相关
从我国水泥制造行业的发展历程来看,水泥行业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每个阶段都与国家经济发展、政策调整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紧密相关。以下是对我国水泥制造行业的六个主要发展阶段的详细分析,反映了行业如何逐步从起步阶段迈向现代化、从低端产能向绿色发展转型:
4、 行业政策背景:不断完善产品质量标准
在我国水泥产能过剩、战略减排的背景下,近年来,我国水泥制造行业政策频出,通过严禁新增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推行错峰生产、推进联合重组和严肃减量置换,压减了一部分过剩产能,促进了行业的有序发展。
行业发展现状
1、水泥行业规模波动下滑
数据显示,2015-2021年,我国水泥行业的营收规模总体增长。2019年,全国水泥行业首次突破万亿营收,实现营业收入1.01万亿元,同比增长12.5%;2020年受疫情因素的影响全国规模以上水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960亿元,同比下降2.2%;2021年水泥行业营业收入10754亿元,同比增长7.3%,为近年来峰值;2022年,因疫情反复,水泥行业营业收入大幅下滑17.4%至8885.1亿元。
通过同花顺查询申万三级行业-水泥制造板块的14家上市龙头企业,2015年营收增速为负,2016-2021年营收始终保持正向增长,增势与全国规模以上水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增速高度趋同。该14家水泥制造上市企业2023年营收同比下降3.5%,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16.6%。据此增速估算,2024年中国水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规模为7151.2亿元。
注:1)2015-2022年统计口径不一,往年数据不可比,营收增速以当年公布为准;2)截至2025年2月14日,2023-2024年数据未披露,*为前瞻初步核算结果,届时以官方发布为准。
2、近年来水泥产量波动下滑
2012-2021年,中国水泥产量随下游房地产和基建行业周期反复波动,。2022年起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产量下滑至21.18亿吨,同比增速-10.8%;2023年进一步跌至20.23亿吨。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水泥产量延续收缩态势,水泥产量跌破20亿吨至18.25亿吨,产量出现连续四年下滑,行业仍处于深度调整阶段。
注:由于历年统计口径不一,往年数据不可比,产量增速以当年公布为准。
3、国内水泥表观销量连续三年下降
在水泥需求方面,国家统计局结合进出口数据显示,2015-2021年,全国水泥表观需求量总体呈波动趋势。2022年,受疫情反复冲击影响,全国水泥表观需求量21.27亿吨,同比下跌11.1%。2023-2024年,下游房地产市场依旧疲软,同时基建投资增速出现放缓,水泥需求进一步滑落,2024年表观消费量为18.2亿吨,同比下降9.9%,为近十年最低点。
注:水泥表观需求量=水泥产量+水泥进口-水泥出口
4、下游应用结构为基础设施建设为主
据百年建筑网的统计调研数据,我国水泥制造业下游主要为房地产、基建和市政领域。其中地产包括商品房、保障房和厂房等,由于近年来房地产市场萎缩,占水泥需求比重为22%;基建包括铁路、公路、机场和水利,以及管道、设备安装工程,该领域的水泥下游需求占比最高,达63%;民用包括自建住房、装修等,占水泥需求比重达15%。
注:此处为2023年百年建筑网全国250家水泥出库量数据中的水泥流向占比数据。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中部河北、河南、湖北省区域水泥企业集聚明显
通过企查猫,检索水泥行业(行业名称:水泥制造;国标代码:C3011)、登记状态为“存续/在业”的企业,截至2025年3月15日,中国相关企业有12534家,从我国水泥产业链企业区域省份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河北、河南、湖北等中部省份,其水泥制造相关企业数量分别为1101、1076和786家,其次是在山东、广东和等沿海地区,都有700家规模及以上的水泥相关企业。
2、企业竞争:水泥细分行业较多,整体集中度较低
在水泥总产能竞争方面,根据2024年12月中国水泥网水泥大数据研究院基于全球视角发布全球水泥产能TOP100排行榜名单(2024),排名显示,中国建材(CNBM)位居我国水泥制造企业产能排名的首位,也是全球水泥制造企业产能排名首位,年产能达5.18亿吨;其次是海螺水泥(Anhui Conch),年产能达3.95亿吨。
注:本次榜单根据水泥企业2023年底的水泥产能规模进行排序。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发展前景:下游需求减弱致使行业规模萎缩
由于水泥制造行业与国内房地产市场和固定资产投资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而当前国内房地产市场萎靡,基础设施建设类投资增速近年来也有所放缓,因此未来国内水泥市场规模面临着缩小的境况。前瞻对水泥制造行业增速预测分为乐观(增速2%)、中观(增速-0.5%)和悲观(增速-1.5%)三种情形,分别对应下游房地产及基建回暖、水泥消费需求维持疲软现状、下游需求市场再度下行三种情形。根据预测,在中观情形下,2030年中国水泥制造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收将降至6939亿元。
2、发展趋势:产能置换和智能化建设是行业未来发展的显著特征
中国水泥制造行业在产能置换、智能化及绿色矿山建设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特征。在产能置换方面,现行政策营造了公平竞争环境,遏制了违规新增,引导资源合理流动,促进技术进步与布局优化,后续政策还将不断完善;智能化建设成为行业热点,随着相关规划的推进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智能化将助力水泥行业补齐多方面短板,推动高质量发展;绿色矿山建设不断推进,从国家级标准发布到各地加大建设力度,已取得显著成果,未来有望实现新突破。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全球及中国水泥行业市场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金证研
2025-05-02
前瞻产业研究院
2025-05-02
前瞻产业研究院
2025-05-02
前瞻产业研究院
2025-05-02
前瞻产业研究院
2025-05-02
前瞻产业研究院
2025-05-0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0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3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