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理财周刊
媒体
2025-04-29 19:08:25
(原标题:溜溜果园转战港股IPO,资金压力下的“背水一战”)
“没事就吃溜溜梅”。这家果类零食企业再次冲击上市。
2025年4月16日,溜溜果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溜溜果园”)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拟在主板挂牌上市,联席保荐人为中信证券和国元国际。作为中国果类零食行业的领军企业,其主打产品“溜溜梅”近年来在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其上市之路充满挑战与机遇。
回顾来看,溜溜果园此前的上市之路,并不顺利。溜溜果园曾于2019年6月尝试在A股创业板上市,但仅披露一次IPO辅导工作总结报告后,于同年12月撤回申请,理由是应对当时的市场环境。
如今,溜溜果园转战港交所IPO,但是其毛利率下滑,产品质量问题频发,资金压力之下,公司发展的突围之路又将走向何方?
IPO从A股转战港股,梅干零食占六成营收
溜溜果园成立于1999年,2001年推出溜溜梅产品,总部位于安徽芜湖,是一家专注于特色果类休闲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公司以梅干零食为核心产品,同时拓展至梅冻、西梅产品等多元化品类。
2013年,知名艺人杨幂一句“你没事吧”的魔性广告语,让溜溜梅正式走入公众视野。广告效应下,溜溜果园的营收在2016年达到8.04亿元,净利润0.81亿元。
然而随后在2017年、2018年,溜溜果园的净利润连续两年下降,分别是0.6亿元、0.56亿元,分别同比下降26.28%、6.69%。
在2019年该公司递交A股上市申请,当时的招股书显示,溜溜果园有着产品结构单一、净利润持续下滑等挑战。时隔仅6个月,公司便撤回A股上市申请。而在2019年,同属于休闲食品赛道的甘源食品、劲仔食品等企业递交A股上市招股书之后成功上市。
如今,溜溜果园转战港股IPO。根据招股书,业绩方面,2022-2024年,溜溜果园的总收入分别为11.74亿元、13.22亿元及16.16亿元,毛利分别为4.53亿元、5.3亿元及5.8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6840万元、9920万元及1.48亿元。
目前溜溜果园的产品包括四类,分别是梅干零食(包含青梅、李梅、杨梅)、西梅产品、梅冻、其他梅产品(如梅精软糖、梅茶茶汤等)。其中,青梅类产品是公司业绩支柱,梅干零食在近三年贡献了超6成营收,其第二增长曲线梅冻目前在总营收的占比仅为25%左右。
具体来看,2022年至2024年,梅干零食的营收分别为8.08亿元、8.38亿元、9.73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68.9%、63.4%、60.3%。
梅冻产品则是溜溜果园2019年推出的新品,欲打造第二增长曲线。2022年至2024年,梅冻分别贡献了19.6%、23.5%、25.4%的收入,梅冻的每千克平均售价则从2022年的27.2元降至18.6元,这使得梅冻的销量从2022年的8.5千吨提升至2024年的22千吨。
招股书披露,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零售额计算,溜溜果园2024年在中国果类零食行业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4.9%;同样在2024年,溜溜果园在中国梅产品行业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7%;按零售额计算,2021年至2024年,溜溜果园在青梅果类零食行业及西梅果类零食行业连续四年排名第一。
毛利率下降,产品质量问题频出
2022年至2024年,溜溜果园的毛利率分别为38.6%、40.1%、36%,2024年毛利率出现下降。从细分产品来看,营收占比超六成的梅干零食,2022年毛利率为39.6%,2024年降低为32.1%。2022年西梅产品毛利率为36.7%,至2024年降为32.4%。不难看出,这两块业务毛利率均下降。
不过,其梅冻产品的毛利率在上升,2022年至2024年,梅冻产品的毛利率分别为36.2%、49.2%、47.8%。
在费用方面,溜溜果园近年来的销售费用逐年增长,2022年至2024年的销售及经销开支分别为2.83亿元、3.09亿元和3.10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4.1%、23.4%和19.2%,三年累计超过9亿元。
溜溜果园舍得重金投入营销推广,通过签约明星(如肖战、时代少年团)和赞助综艺节目(如《乘风破浪的姐姐》)来吸引消费者。此外,公司还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线上精准营销和电商平台直播推广。2024年,溜溜果园的广告开支达到7900万元,占销售费用的25.5%。
相较于同行业公司,溜溜果园的销售费用率较高。例如,三只松鼠的销售费用率为17.6%,劲仔食品为12%,而溜溜果园在2024年的销售费用率为19.2%。这反映了溜溜果园在市场竞争中或许更依赖于高额的营销投入来维持市场份额。
从渠道来看,溜溜果园的营收分别直销和经销,直营渠道的营收比重迅速上升,而经销商渠道的营收比重和数量均大幅下降。2022年至2024年,直销的收入分别为3亿元、4.4亿元、9.6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25.5%、33.3%、59.2%。其中,直销又分为自营网店和零售商,近三年零售商分别给溜溜果园贡献了12.9%、23.0%、50.6%的收入。
经销商渠道的营收占比则从2023年的66.7%锐减至40.8%,但经销商总数仅减少了两家,从1398家降至1396家,这也就意味着,单个经销商的创收是大幅下降的。同时,溜溜果园在2024年对经销商进行了大规模淘汰,终止了586家经销商的合作。
来源:溜溜果园招股书
值得注意的是,溜溜果园有依赖头部客户的风险。2022年至2024年,溜溜果园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占总营收的12.7%、14.2%、33.1%,来自最大客户的收入分别占总营收的4.6%、3.4%、14.1%。
值得注意的是,溜溜果园还面临众多投诉。截至4月29日,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共有423条投诉关于“溜溜梅”。投诉内容主要包括食品变质、包装袋内有食品异物等食品安全问题。
来源:黑猫投诉
基石投资者退股,公司资金压力不小
溜溜果园近年来经历了多轮融资,2015年红杉中国以1.35亿元投资其A轮,获得15%股份。2017年,溜溜果园完成B轮融资。一位名为李青的投资者以1.02亿元认购其5%股权,估值抬升至20.52亿元。此后,溜溜果园又完成了C轮融资,估值不断攀升,此时溜溜果园估值约24.43亿元。
在C轮融资时,李青将5%股权于2019年转让给深圳君荣,转让价格1.18亿元,浮盈超过1500万元。
然而,2021年1月,公司与A轮、B轮、C轮投资者签订了赎回协议,若未能在规定时间内上市,投资者有权要求赎回股份。2024年6月,红杉行使赎回权,以“本金+10%单利”退出,要求溜溜果园支付2.6亿元(包括1.35亿元的投资本金与近1.26亿元的利息)。溜溜果园分两批支付:第一笔1.35亿元在2024年12月底付清,第二笔于2025年1月结清。
这也导致公司现金流紧张,为应对短期支付压力,溜溜果园在2024年末紧急引入D1轮和D2轮融资,共筹得7500万元,主要来自于华安基金(4000万元)和兴农基金(3500万元),公司估值相对C轮还进行了9%-10%的打折。溜溜果园还获得银行授信额度1.1亿元。但这些措施仍未能缓解资金压力,截至2025年2月底,流动负债高达9.58亿元,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均处于危险水平。截至2024年末,溜溜果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有7804.7万元。
来源:溜溜果园招股书
值得一提的是,溜溜果园早在2022年便出现了资不抵债的情况,2022年的资产负债率高达134.9%。而至2024年末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为52%。
目前,溜溜果园D轮融资仍设有赎回条款,若未能在2025年底前完成IPO,将触发赎回机制。公司已转战港股寻求上市,计划通过此次IPO募集资金用于扩大产能、提升品牌知名度、拓展国际市场以及研发新产品。
作为中国果类零食行业的领军企业,溜溜果园凭借其核心产品“溜溜梅”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然而,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的行业环境下,公司能否顺利上市募资,确保公司资金能够维持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理财周刊-财事汇》出品)
观点
2025-04-29
格隆汇
2025-04-29
乐居财经
2025-04-29
格隆汇
2025-04-29
乐居财经
2025-04-29
格隆汇
2025-04-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