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永辉超市豪赌改革:一份不及格的成绩单

来源:文轩新闻

2025-04-29 12:54:50

(原标题:永辉超市豪赌改革:一份不及格的成绩单)

学习胖东来一年后,永辉超市交出了一份不及格的成绩单。

4月25日晚,永辉超市披露2024年财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676亿元,同比下降约14%;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4.65亿元,同比扩大逾10%。

这是自2024年永辉超市全国范围内启动“学习胖东来”模式门店调改之后交出的成绩单。

彼时,永辉超市正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业绩下滑压力。2021年至2024年,永辉超市连续四年亏损,合计亏损约95亿元。

每日亏掉几百万,永辉超市流血狂飙。截至2024年9月,公司账上只剩38亿现金,按每年亏14亿的速度,永辉超市最多还能能撑3年。

生死改革迫在眉睫。

经过一番思考,永辉超市创始人张轩松决定学习网红超市胖东来。

张轩松认为,胖东来的理念能够引领中国商业走向正确的道路,尤其是在员工福利、供应商关系和商品品质方面,胖东来模式具有显著优势。他明确表示,永辉放下身段学习胖东来,是因为这种模式能够帮助永辉实现更好的发展。

随即,永辉超市开始对全国124家门店进行调改,除员工福利提升外,重点推进供应链优化和商品结构调整,在新的场景下60%~80%的商品被更新。

与此同时,在过去一年里,永辉超市为缓解债务压力,出售了包括万达商管、红旗连锁在内的多项资产,涉及金额超过61亿元。关闭尾部门店232家,以优化门店网络,提升运营效率。

在改革如火如荼之时,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通过骏才国际闯入永辉超市,成为其第一大股东。与张轩松一样,叶国富对胖东来模式也极为推崇,他认为这是中国超市唯一的出路。

2025年3月,叶国富成为永辉超市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代行CEO职务,全面加速门店调改。

叶国富提出“三大聚焦”策略,即聚焦核心供应商、核心大单品和长期主义。砍掉现有70%至80%的供应商,首批锁定200家头部企业,由叶国富亲自筛选并建立年度对话机制。

取消传统KA模式的进场费、条码费等后台费用,采用“裸价直采”模式,降低中间环节成本。

未来三年与供应商共同开发100个年销售额过亿的单品,涵盖食品、日用品等品类。

门店SKU从3万+缩减至8000至10000个,自有品牌占比目标从5%至15%提升至40%,强化商品竞争力。2025年上架60支新品,孵化出至少10支超过1亿元的超级战略大单品。

2025年,叶国富计划再关闭250至350家尾部门店,同时调改200家中部门店,预计到2026年底完成所有存量门店调整。

叶国富表示,2025年永辉超市的关键词是“减亏”,主要通过“三提两降”策略实现,即提高人效、业绩、毛利,降低成本和费用。

不过,按照叶国富的设想,要完成改革计划,永辉超市预计将付出50亿至60亿元的资金代价,这包括200家门店的调改成本预计在2亿至10亿元之间; 250至350家尾门店关闭减值损失10亿至14亿元;以及供应商、员工福利及后期的营销宣传成本。

而外部因素也尤为关键。零售行业竞争愈发激烈,线上电商冲击以及同行之间的竞争,使得传统商超面临巨大挑战。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改革中的永辉超市市场份额被进一步挤压。

2025年第一季度,永辉超市交出了一份不尽如人意的成绩单:期内,永辉超市实现营业总收入174.79亿元,同比下降19.32%。归母净利润为1.48亿元,同比下降79.96%。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5.72亿元,同比下降71.15%。

截至2025年4月25日收盘,永辉超市报收5.44元/股,下跌3.20%,总市值493.7亿元。

显然,永辉超市依然面临营收和净利润下滑的双重压力。在此之下,留给永辉超市的改革空间和时间似乎并宽裕。

有机构称,2025年毛利率修复至22%以上,且负债率下降5个百分点是永辉超市改革成本的关键数据。未来12至18个月将是改革成果集中释放的关键窗口期,永辉超市需在资本和债务、品质与成本之间找到平衡点,以实现业绩拐点。

叶国富曾说:“永辉不学胖东来必死无疑!”,但在如今这个特定时间点上,激进的爆改永辉也许并不一定适合于它。

叶国富不会明白,永辉过往成败皆因激进。

永辉超市成立于1998年,由张轩宁、张轩松兄弟联合其他股东创立。永辉的发展根植于规模效应,为谋求尽快上市,永辉疯狂开店,在2010年上市之后一年,永辉超市门店数量达1057家,这些门店中部分门店营收并不理想,甚至持续下滑,成为拖累营收的“黑洞”。

当新零售与社交网络生态大肆兴起,永辉超市很快被冲击得体无完肤,它老旧的选品和场景加上刻板服务,有意无意的一步步将消费者驱离。

所以,永辉超市的改革本质上是消费重塑,它必须在商品和服务上下足功夫,物美价廉,至上服务永远是零售的王道,伊藤洋华堂如此,胖东来也如此。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9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