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基金报
媒体
2025-04-28 19:14:53
(原标题:施罗德资本彭煜宇:看好中国新能源市场投资机会!)
【导读】施罗德资本彭煜宇:深耕中国新能源基建,计划推出可产生稳定现金流的长持基金
中国基金报记者 吴君
近期,施罗德资本中国新能源基础设施业务总经理彭煜宇在接受中国基金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新能源基础设施,比如风光发电项目,能够产生稳定的现金流,是一类优质资产。他们计划在中国推出适合的长持基金。
施罗德资本中国新能源基础设施业务总经理 彭煜宇
施罗德资本看好中国新能源市场高速增长带来的投资机会,希望以专业团队链接全球经验与本土资源,以创新产品打通资金与资产端,在能源转型浪潮中捕获长期价值。
助力企业做供应链减碳 计划推出具有韧性现金流的长持基金
资料显示,英国资管巨头施罗德投资集团旗下施罗德资本,提供一系列多元化的投资策略,包括新能源基建、私募股权、房地产以及私募债和信贷替代方案业务;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其资产管理总值为975亿美元。2024年8月,施罗德资本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部门,隶属于其全球可再生能源旗舰品牌“施罗德绿衣”。
彭煜宇表示,亚洲基础设施部门虽新,却非“从零开始”,其团队深耕中国的新能源市场多年,同时继承了施罗德绿衣在英国市场的长期基因,拥有成熟的新能源投资经验。目前,该部门已投资1.2吉瓦(GW)的可再生能源基建资产,包括47个风能和太阳能项目的多样化投资组合。
据彭煜宇介绍,他们目前在中国市场重点发展两块业务。一是帮助企业做供应链减碳,实现净零排放。比如今年4月,继苹果公司承诺1亿美元的锚定投资后,施罗德资本第二期中国可再生能源策略正式启动,并对中国风能和太阳能资产的后期开发和建设进行可再生基础设施投资。
彭煜宇称,公开承诺净零时间表的跨国公司需实现供应链碳中和,但其供应商在新能源投资能力方面面临一定挑战。施罗德资本通过集中分散的供应链资金,专业化投资风光发电项目,产生的“绿证”可抵消供应链碳排放。“目前我们的合作方,不仅是跨国企业,还有很多是中国各行业龙头,他们希望做供应链减排,实现‘碳中和’以及ESG目标。”
二是为国内机构投资者提供长持基金。彭煜宇表示,他们的产品主要投资的是新能源产业的下游发电资产,追求有相对稳定的现金流。“近年来在低利率的环境下,保险等机构资金对于能稳定产生当期收益的收入型产品有较大的配置需求,新能源基础设施运营资产,比如风光发电资产,其风险收益特点正好符合他们长期稳定现金流的要求。”
“我们在英国管理过风电信托,经验比较足。”他说。
从投资策略上看,彭煜宇称,一是要选择好的开发商,二是选择有实力的合作方,三是对项目本身区域的选择。“我们会优中选优,跟大的、有经验的合作方来合作,保证交付的质量。同时,对于项目的地方的选择,由于每个省、每个地区,用电负荷、供需的结构完全不同,所以我们会下沉到节点,做比较细致的筛选,做估值、边界条件的把控。”
在风险控制方面,他也说,这种资产类别固有的风险,包括电价风险、限电风险、管理的技术风险,“我们做了很多年,在风控流程上有成型的一系列做法,会通过充分的尽调和研讨来做出投资决策。”
看好中国新能源市场高速增长 电力市场化改革带来投资机遇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转型基础设施市场,彭煜宇表示,2024年全球能源转型投资规模达2万亿美元,其中,中国投资额超过8000亿美元,贡献了全球一半的增量投资。在风光发电市场,上游设备方面,风机产量占了全球三分之二,光伏占全球的70%~80%,下游新增的装机容量也占了全球一半以上。
同时,从政策层面来看,彭煜宇称,国家政策对能源转型、低碳转型的方向是非常明确的,坚定不移地支持新能源、智能电网、储能等的发展,“双碳”目标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构成长期的政策红利。
“施罗德资本非常看好中国新能源基础设施市场的投资机会。”彭煜宇说。
他举例说明道,在新能源基建细分领域,储能可能是下一个爆发点。2023年中国运营电力储能装机容量超86GW,占全球市场的30%。中国新增新型储能项目21.5 GW/46.6 GWh,同比增长超过150%。
“储能是配合新型电力系统的,现在是电力市场化,能否拿到电价更高的时间段,将发电量转移到最佳时间,就需要储能。”彭煜宇分析,工商业用户为优化电价自主安装储能的商业模式已跑通,而电网侧灵活性改造也带来投资机会。
在彭煜宇看来,中国电力需求持续增长,叠加AI数据中心等新增负荷,长期来看电价具备底部支撑。“在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大背景下,风光电价从原来的固定价格保证收购的模式,逐渐变得更加市场化,现在电源点都要入市交易,变成浮动价格,根据市场供需情况来变动,短期会有一定的冲击。但现在新的市场,对我们这样的长期投资机构来说比较有利。”
他也表示,当前中国的一手资源开发商变得更加理性,目前估值水平也变得更加合理。“今年2月出台的‘136号文’引入机制电价,也会对市场做一定的支撑。虽短期承压,但中长期将回归供需基本面。”
针对当前市场的“洗牌期”,彭煜宇认为这正是专业机构的入场机遇。他表示,现在新能源产业上游设备竞争压力大,其产生的市场波动通过供应链传导机制对投资下游的机构形成实质性影响。“对于我们做下游投资来说,在选择项目的时候要更加谨慎。但是,在经历了过去几年设备价格快速下行后,目前设备成本已经企稳了。我们要判断整体收益情况、经济性是否算得过来,再做投资决定。”
他表示,现在团队选择项目时重点评估区域供需、电价波动及非技术成本等。
编辑:格林 校对:乔伊 制作:鹿米 审核:木鱼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中国基金报
2025-04-28
中国基金报
2025-04-28
中国基金报
2025-04-28
中国基金报
2025-04-28
中国基金报
2025-04-28
中国基金报
2025-04-2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