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理人杂志
媒体
2025-04-28 15:42:51
(原标题:党委书记上任,渤海人寿加速“去海航化”)
来源:燕梳师院
渤海人寿的发展历程,用“高开低走”恰如其分。成立第二年便实现盈利,第三年突破百亿大关。辉煌总是转瞬即逝,因深陷大股东“海航系”危机,导致68.14%的股权被质押或冻结,偿付能力长期逼近监管红线。如今,渤海人寿正穿越“至暗时刻”,迎来了新任党委书记。
党委书记上任
据“观潮财经”独家获悉,渤海人寿新任党委书记寇江华上任。按照惯例,待履行完相关流程后将成为公司新任董事长。
这是公司整体风险化解及股权结构优化工作后的一次战略动作。进一步了解,寇江华自2023年9月起担任天津市滨海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滨海产业基金”)法人、董事长、总经理。此前,他长期深耕于监管系统,自2000年8月进入中国保监会工作,历任办公厅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副处长、中国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副处长、处长等职务;2020年1月,加入滨海产业发展基金筹备组,同年8月,出任天津滨海产业基金法定代表人、董事长;2023年9月起,任天津滨海产业基金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总经理。
3月15日,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发布的干部任免公告显示,寇江华不再担任天津滨海产业基金董事长职务。
当前,渤海人寿董事长由吕英博担任。虽尚未披露其正式卸任的消息,但鉴于其出生于1961年,已达退休年龄,处于“超龄服役”状态。因此,“交棒”只是时间问题。
“去海航化”
实际上,吕英博的任命也释放了天津国资入主的重要信号。一方面,吕英博曾任天津港保税区财政局局长、管委会副主任,且长期在天津天保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保控股”)担任副总经理。而天保控股作为天津国资委下属企业,也是渤海人寿的第六大股东,持股8.46%。
另一方面,公司原第一大股东为海航集团旗下的渤海租赁,持股比例达20%。自2019年起,由于海航陷入流动性危机,公司不得不出售金融资产,其中就涉及渤海人寿的股权。次年,渤海人寿提交了股权变更申请,渤海租赁拟将全部股权转让给天保控股。但截至目前,该转让计划尚未获批。因此,市场有声音认为,吕英博的任职或是股权转让获批前的关键信号。
与此同时,寇江华到任,意味着公司即将脱离“海航系”标签。成立之初,渤海人寿由六家股东共同筹建,包括国瑞兴业(北京)、锦宸集团、硅谷天堂资产管理集团、北京中佰龙置业、北京中化兴源投资、上海元序石化电力燃料。
与“海航系”的联系始于一次增资。2015年10月,渤海人寿进行了第一轮增资。当年,渤海租赁出资11.6亿元拿下渤海人寿20%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随后,2016年11月,渤海人寿完成第二轮增资,注册资本上升至130亿元,渤海租赁也在增资之列,并守住了第一大股东之位,持股比例仍为20%。此外,海航资本通过渤海租赁间接持有渤海人寿6.04%的股权。因此,渤海人寿与“海航系”的关系不言而喻。
彼时,渤海人寿便频繁向“海航系”输血。2015年,向渤海信托所持有的海航系项目投资数亿元。随后几年,渤海人寿持续通过信托计划向海航“输血”,且投资额度连年上升,不知不觉,渤海人寿似乎沦为了海航的“提款机”。
随着海航集团走向破产重整,作为关联企业的渤海人寿也未能幸免。先是股权问题接踵而至,2023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有13家股东所持的部分或全部股权处于被质押或冻结状态,合计高达88.58亿股,占渤海人寿全部股权的68.14%。同时,持股在5%以上的股东中,仅有两家股权处于正常状态,分别是宁波君安物产有限公司与天津天保控股。
图源:2023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
面对眼下局面,天津国资试图“救火”,通过股权重组和治理改革,将切断与海航系的关联交易,逐步清理存量债券。因此,寇江华出任公司党委书记被视作股权转让完成的“前奏”,这不仅是天津国资通过人事布局巩固控制权的标志,更是公司摆脱历史包袱、实现战略转型的关键转折。
业绩“开倒车”
成立初期,渤海人寿一路高歌猛进。历年数据显示,2015年—2017年,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4.12亿元、67.42亿元、89.57亿元;同期,净利润为0.81亿元、0.68亿元、2.21亿元。可见,成立第二年便实现盈利,在寿险行业里,极为罕见。
自2018年,公司进入“寒冬期”。2018年—2023年,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80.47亿元、78.53亿元、89.95亿元、88.78亿元、100.21亿元、95.65亿元;同期,净利润为-7.68亿元、-13.95亿元、-27.44亿元、-0.5亿元、-12.02亿元、-31.01亿元。近六年,累计亏损逾92亿元。
除此之外,偿付能力持续“亮红灯”。自2021年一季度起,渤海人寿风险综合评级长期为C类,偿付能力充足率也在不断下滑。截至2023年第四季度末,其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55.48%,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02.35%。
截至目前,渤海人寿已连续四个季度未披露偿付能力报告。对此,公司解释,在政府和监管机构的指导和支持下,由天津国资主导的股权优化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为了确保外部环境和内部运营的稳定,并为股权优化提供有利条件,经慎重评估并获得监管部门批准后,渤海人寿决定暂时推迟各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的信息披露。
此外,渤海人寿还透露,2024年公司资产保持稳步增长,业务持续向好,形成了良性循环的经营模式。截至2024年11月底,渤海人寿的总资产达到了544.57亿元,连续四年维持在约500亿元的水平。
目前,渤海人寿处于转型关键期,股权优化和国资介入为其带来新生希望,但财务亏损、偿付能力不足仍是重大挑战。至于公司能否穿越“至暗时刻”?我们将持续关注。
乐居财经
2025-04-28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4-28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4-28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4-28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4-28
观点
2025-04-2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