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格隆汇
2025-04-27 18:46:01
(原标题:美股连续上涨:市场为何对陆金所控股(LU.US/06623.HK)投下信任票?)
4月24日,陆金所控股(LU.US;6623.HK)一则公告进行了三项重要披露——独立调查结果、高管履新、业务数据,直接回应了资本市场对于其更换审计师等问题引起的关注,刺激美股股价连续上涨。
这份公告,不仅展现出陆金所控股作为头部金融科技上市公司对于投资者负责的管理理念,更为投资者提供了重新评估公司价值的清晰坐标。
一、"关联交易"猜测休矣,历史财务影响有限
今年初,陆金所控股解聘普华永道引发市场关注。期间,陆金所控股港股停牌(根据交易规则,港股需要财务报表重述后复牌),美股正常交易。考虑到今年前2个月港股成交量在陆金所控股整体交易规模中的占比仅为0.9%(作为港美两地双重上市公司,陆金所控股两地交易所的交易标的本质上一致),因此美股的表现更能反映市场对其价值的判断——经历1月底的短期调整,2月以来陆金所控股美股股价累计上涨逾27%。
公告显示,1月27日公告之后,公司立即委托国际律师事务所及法证会计专家组成独立调查团队,对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期间的相关交易展开全面审查。
独立调查揭示,陆金所控股往期财报的会计处理问题,不是市场早期猜测的利益输送,核心出发点是为了保护零售投资者,履行企业对客户的承诺。且经过调查团队证实,上述相关操作未发现管理层恶意违规行为,但存在会计处理方式问题。
对此公司进行了一系列改进举措,如重新聘任高管、优化公司治理架构——改组公司董事会,任命新的独立非执董兼董事长和CFO,以增强公司董事会的独立性;成立独立董事主导的特别委员会,管理层设执行委员会,推动内控体系升级。
从股价积极表现来看,这一系列改进举措被市场正面解读,投资者可能期待新管理层带来新的增长动力或更好的管理效率。
聚焦到财务层面,董事会预估公司2022年资产端调整幅度不超0.5%,合并净利润预计不会发生实质性变化;2023年资产端调整幅度不超2%,净利润预估下修8-15%(0.83-1.55亿元)。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已启动向关联方追偿程序,预计可收回约70%的处置成本,实际财务影响有限。
根据公告披露的细节,笔者预计此次关联交易对2024年财报无实质影响。其背后的逻辑在于,核心关联交易集中在2023年5月至2024年1月期间完成,而2024年9月前已通过高收益资产置换完成风险对冲。由于交易在2024年1月已结束,相关交易的财务影响已在2023年当期损益中体现。
此外,公告中未明示的关键点在于,陆金所控股目前专注于普惠金融的融资服务业务,在2023年底已经完成100%担保业务模式的业务模式转型。而关联交易主要涉及历史遗留的业务条线,与当前核心增长引擎存在业务实质区隔,且该业务早已停止并进行了剥离。这种业务结构转型客观上构筑了防火墙,使得2024年主营财务数据保持独立性和纯净度,为财报真实性提供了底层业务逻辑支撑。
这意味着即将披露的年度业绩将真实反映公司业务转型成效,为投资者提供评估当前价值的准确基准。
二、经营基本面筑底回升,今年财务指标值得期待
与此同时,公告中还披露了2024年Q4及2025年Q1的经营数据。从中也可以看到,公司的核心业务已步入良性增长轨道。
数据显示,2024年Q4,公司所赋能新增贷款总额达到了694亿元,同比增长47.6%;2025年Q1,这一数字为573亿元,同比增加19.1%。与此同时,25年Q1的消费金融新增贷款贡献占比从24年Q4的38%进一步提升至53%。这种结构性转变印证了公司聚焦持牌业务、发力场景金融的战略成效。
在风险管控维度,核心指标也呈现持续优化趋势。其中,公司已赋能贷款总额(不包括消费金融子公司)30天以上逾期率从2024年Q3的5.2%降至2024年Q4的4.8%,并于2025年Q1进一步降至4.5%,消费金融贷款的不良率(NPL)稳定在1.2%的历史低位。特别是在公司主动提升风险承担比例至79.9%的背景下,资产质量仍保持稳定,显示出陆金所控股精细化风控能力的实质性提升。
更值得关注的是商业模式升级带来的盈利弹性。参考2024年Q3财报,公司的收入率(take rate)达到9.7%,环比提升了0.4%。而随着公司全面转型至100%担保业务模式,公司当前风险承担比例进一步提升,可合理推断公司的take rate已经进入加速上行周期。
如果一季度发展趋势能保持,那么公司全年新增贷款规模将有望突破2300亿元,若资产质量保持向好趋势,在收入率持续提升的乘数效应下,公司2025年财务指标表现值得期待。
三、结语
此次事件的处理过程,恰好成为检验公司文化底蕴、治理成色的试金石。
面对年报会计师的不同意见,陆金所控股第一时间启动独立调查、完整公开独立调查报告、多举并进加以改善,同时公布最新的经营数据以消除投资者疑虑,尽显上市公司对于投资者负责的管理理念。
公司果断调整董事会架构,引入具有汇丰、交行履历的叶迪奇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兼董事长,实现治理层与经营层的有效制衡,同时还新设由四名独董组成的特别委员会,构建起常态化监督机制。这些举措不仅满足复牌要求,更建立起超越行业平均水平的治理框架。
在业务策略层面,公司也展现出难能可贵的战略定力。在处置历史包袱的同时,公司核心业务仍然维持健康增长,证明其底层运营体系未受影响。这种在逆境中坚持战略转型的定力,正是行业龙头区别于跟风者的核心特质。
资本市场也对此次事件给予了正向的市场反馈,公告发出当晚,陆金所控股美股收涨12.6%,较1月27日前次公告累计涨幅27%,这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市场的理性判断。随着财务数据修正靴子落地,经营数据的持续向好,陆金所控股的估值体系有望迎来双重修复:一方面历史PE压制因素消除,另一方面业务结构优化带来的估值溢价开始显现。
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这或许提供了一个难得的价值发现窗口。当行业整体处于转型阵痛期时,能够快速化解危机、保持战略定力的平台,更可能在新周期中占据先机。陆金所控股此次展现的公司治理能力和业务复苏弹性,正为其下一阶段的价值重估埋下伏笔。
乐居财经
2025-04-27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4-27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4-27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4-27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4-27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4-2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