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巨潮WAVE
2025-04-26 20:14:18
(原标题:韩国修订法律,每天可工作12.8小时)
韩国版的“996”来了。
近日,韩国已修订《劳动基准法》。根据新规,被政府认证为“半导体研发企业”的高科技公司可申请延长加班时限。
这一为半导体企业量身定做的劳动法规,立刻得到了企业的回应。很快三星提交了政府认证的“半导体研发企业”证明等材料,获批流程迅速完成。
根据三星的申请,韩国劳动部允许其研发人员在接下来三个月内实行每周最长64小时工作制(即每周工作五天,每天工作12.8小时),随后三个月调整为每周最长60小时。
按照2018年法律,韩国每周最长工时不得超过52小时,每周五天,每天10.4个小时。这就意味着,如今三星研发人员的周工作时长可以延长15%~23%之间。
值得关注的是,新政策还将半导体企业的加班审批有效期延长至一年。业界消息称,SK海力士等芯片制造商也正在准备类似申请。
这一事件不仅是韩国劳动政策的重大调整,也是韩国应对全球半导体产业竞争加剧背景下的重要举措。韩国政府表示,此举是为了提升本土半导体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近年来,全球半导体市场格局加速重构,美国、日本、中国台湾地区等经济体通过巨额投资和政策扶持强化本土产业链。例如,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为台积电等企业提供高达660亿美元的补贴,推动其亚利桑那州工厂加速建设;日本则通过1.5万亿日元专项预算支持AI和半导体产业,并吸引台积电在熊本建厂。
韩国作为半导体出口占GDP近8%的经济体,面临市场份额下滑的危机。三星在AI芯片、DRAM和晶圆代工领域接连被英伟达、SK海力士和台积电超越,其全球半导体销售额排名从首位跌至第二,代工份额更是一年内下滑2个百分点。
这种技术领先地位的动摇,迫使韩国通过政策松绑帮助提升企业研发效率,试图在“速度竞争”中扳回一局。
实际上,在半导体行业,无论是研发还是生产,无论是韩国还是其他地方,加班加点都已经非常常见。
在中国大陆,加班文化盛行自不必细说。在中国台湾地区的台积电,员工经常采用轮班制,以确保晶圆厂24小时不间断运作。
2023年,有媒体报道,台积电正考虑在日本设置第二座晶圆厂,其中可能包括生产更先进制程的芯片。而之所以要增加在日本的投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日本工人更愿加班”。
从产业竞争角度看,灵活的人力调配或许能提升研发和生产效率,降低企业成本。但另一方面,社会代价同样沉重。比如三星研发人员日均工作12.8小时,远超国际劳工组织建议的健康阈值(每周不超过48小时)。这种做法已引发劳工团体对过劳问题的担忧。
在台积电,也有“十万青年,十万肝”的俚语,意思是指台积电的加班工作模式能保证不间断生产,但也对员工的健康尤其是肝功能造成影响。
今年2月份《韩民族日报》的报道中,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的研发人员已经明确表示反对延长工作时间,认为这并不是应对危机的解决办法。
韩国很多员工认为,韩国半导体企业应该学习ASML的做法,通过充足的人力资源提升运营效率,才有助于提升竞争力。比如,ASML通过极紫外光(EUV)工艺进行技术创新时,提前增加了人员,从本公司1万人增加到3万人。
但人力资源对于韩国来说,不同样也是一种稀缺资源吗?
观点
2025-04-26
互联网江湖
2025-04-26
财经九号
2025-04-26
财经九号
2025-04-26
紫金财经
2025-04-26
观点
2025-04-2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