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盖世汽车
2025-04-24 12:09:14
(原标题:从上海车展,观智能化发展几大趋势)
上海车展前夕,工信部对智驾市场乱象出手了。
工信部日前明确表示,严禁使用“自动驾驶”“自主驾驶”“智驾”以及“脱手”“脱眼”等误导性表述,建议所有市场推广资料须统一采用“(组合)辅助驾驶”标准术语,并严格遵循国际自动化驾驶等级(SAE J3016)分类标准。
针对行业普遍存在的“软件先行”现象,特别警示企业必须预留充足验证周期,“明确充分验证,不能拿用户去做测试!”
有观点认为,受此影响,上海车展期间,汽车企业对“智驾”的宣传可能会有所收敛。但是,不谈智驾势必不可行。毕竟,智能化已成为新能源下半场竞争的核心。
尤其是2025年,组合辅助驾驶逐步下探,“科技平权”时代到来。这意味着,关于智能化技术领域的创新尤为重要。谁能在智能化技术领域有所突破,谁就能提前占领高地。
基于此,智能化尤其是组合辅助驾驶前瞻技术,依旧将是各汽车企业宣传和比拼的重点所在。
车企间的智能化之战驶向深水区
多家车企在上海车展公布了其前瞻性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路径,将智能化的竞争推向深水区。结合公开资料,盖世汽车对部分车企的智能化技术亮点进行了盘点和整理。
一汽大众:本土化智能战略进入落地期
一汽大众在上海车展上带来两大亮点产品。首先是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大众品牌全球首款CMP平台纯电概念车ID. AURA,这款概念车搭载了全新的CEA电子电气架构,将带来更流畅的数字化体验,以满足中国年轻消费者对智能化产品的期待。
其次是一汽大众全自研智慧座舱。据一汽-大众(商务)副总经理,一汽大众销售公司总经理吴迎凯透露,“这款智慧座舱由一汽大众团队主导,基于中国用户需求进行定义与研发,相关全新功能将陆续应用于未来车型。”这体现了其在本土化智能技术路线上的深耕。
图片来源:一汽大众
在“油电混全智”策略指引下,一汽大众还制定了行业首个“燃油车三步走”组合辅助驾驶路线图。
其中,刚上市不久的全新探岳L作为“智能油车扛把子”,搭载了组合辅助驾驶系统IQ.Pilot,通过与卓驭科技(原大疆车载)、高通、科大讯飞、华为(Hi Car系统)等在智能化方面的强强联手,实现了“硬件+软件”的全域进化。
宝马:“驾控超级大脑”重新定义驾驶乐趣
宝马集团在上海车展首次向公众展示其最新研发的“驾控超级大脑(Heart of Joy)”。这项技术是宝马全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中四大高性能中央控制单元之一,把加速与制动控制、车辆稳定性管理、动态转向功能以及充电管理等核心子功能融合在一起。
图片来源:宝马集团
“驾控超级大脑”实现了动力及底盘控制二域合一,能对车辆整体动态变化进行全盘思考,可精准调控高达18000牛米的动力输出,响应速度突破毫秒级,实现车身动态的最优平衡。
据宝马介绍,从2025年起,该系统将成为每一款纯电动“新世代”车型的标配,将宝马品牌的纯粹驾驶乐趣推向智能时代的全新高度。
与“驾控超级大脑”配套的是全新交互界面设计的全景iDrive系统,它支持多屏联动与自然语音指令。
在电动化领域,宝马展示的第六代动力电池技术搭载大圆柱电芯,能量密度提升至300Wh/kg,支持15分钟内完成80%电量快充,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
华为ADS 4.0与鸿蒙座舱5.0到来
在车展前夕,华为于4月22日发布了乾崑智驾HUAWEI ADS 4.0系统,带来架构、安全、体验及产业领域的全面升级。
ADS 4.0系统采用全新WEWA架构,端到端时延可降低50%,通行效率可提升20%,重刹率可降低30%。通过与数字底盘引擎XMC深度协同,该系统实现了车身、电机等部件的中央集中控制。由于使用高精度固态激光雷达、舱内激光视觉Limera等硬件,该系统提升了识别能力和驾驶安全性。
图片来源: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在场景应用方面,ADS 4.0系统将提供跨城车位到车位P2P 2.0功能和从单层升级到跨层的泊车代驾VPD 2.0功能。此外,该系统还推出高速L3商用解决方案,支持驾驶员在保持警觉的情况下将视线转移至非驾驶活动。
发布会上,华为还同步发布了HarmonySpace 5鸿蒙座舱系统。该系统采用MoLA智能化架构,深度融合通用大模型与垂域Agent,打通了鸿蒙生态丰富的应用接口与车辆控制接口,构建端到端智能化架构。同时在语音导航交互、语音车控方面实现升级,提升了车内音响和观影体验。
其中,全新岚图FREE将是首搭华为ADS4.0和HarmonySpace 5鸿蒙座舱系统的车型,并在上海车展首次亮相。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表示,截至目前,华为乾崑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合作上市车型已经超过22款。
广汽构建“天、人、家、车”智能出行场景
广汽集团发布“广汽星灵AI全景图”,将构建涵盖“天、人、家、车”四大场景的智能出行体系。
继推出智能科技品牌“星灵智行”与基于生成式AI端到端架构的GSD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后,广汽集团本次发布了“星灵安全守护体系”,涵盖全链路研发流程、全域技术部署及全时运行保障。其强调,在智能化推进过程中要坚持以安全为基础,提出“所有技术升级绝不妥协安全底线”的原则。
图片来源:广汽集团
在智能辅助驾驶领域,广汽集团计划于年内实现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产品上市,并推动L4级高度自动驾驶车型量产。此外,其还与滴滴合作,发布具备全球化适应能力的L4级自动驾驶车,搭载高性能传感器与算力平台,推进量产化进程。
广汽集团执委会委员、品牌营销本部负责人黄永强承诺,广汽将为未来L4车型自动驾驶的安全担责兜底。
此外,广汽还拓展了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边界,涉及人形机器人和飞行汽车等新兴领域,通过自研核心硬件和构建产业生态推动多场景融合发展。
长安汽车强调域控制集成
本届车展上,长安汽车展示了其智能化技术最新量产成果,比如启源Q07基于新一代全电SDA平台打造,并搭载天枢智能化架构(已接入DeepSeek大模型),实现更加智能化的人机交互体验。
图片来源:长安汽车
长安汽车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通过传感器融合(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与算法优化,降低了系统复杂度,提高了响应速度和可靠性,同时也为未来功能迭代升级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通过自主研发的“天衡底盘”技术(智能悬架系统)与分布式电驱架构,长安汽车实现动力、制动、转向等动态控制功能集成,减少线束长度与控制器数量,降低能耗与故障率。
长安汽车强调智驾域与电驱域的集成效率,正在加速整车智能理念和多域融合技术的量产落地节奏。这种架构设计不仅可优化硬件资源配置,也将为软件定义汽车时代的功能拓展和性能提升奠定基础。
上汽智己:走向整车辅助驾驶融合
上汽推出的智己L6(5月中旬上市)不仅搭载国内首款固态电池,还计划首次集成“灵蜥数字底盘+智慧四轮转向+Orin X平台”整车融合辅助能力。这彰显了上汽集团在整合智能辅助驾驶底层结构方面的探索深度。
在本次车展上,智己重点展示了其线控数字底盘技术,通过数字底盘与组合辅助驾驶系统的深度融合,实现了更精准的车身控制和更流畅的驾驶体验。四轮转向系统的加入,不仅提升了车辆低速行驶的灵活性,也增强了高速行驶的稳定性。
图片来源:智己
据悉,2025年第四季度,搭载前后纯线控转向的第三代技术将在智己全新旗舰车型上首发。
2026年,智己通过搭载干式线控制动系统,将有望实现第四代灵蜥数字底盘全栈线控化,并结合AI大模型,做到预判式运动控制。
蔚来:自研芯片与天行智能底盘系统亮相
蔚来旗舰车型ET9在上海车展迎来首秀,同步亮相的还有自研的智能辅助驾驶芯片NX9031、激光雷达融合系统、天行智能底盘系统(天行全主动悬架和天行线控转向技术)等。其中,自研的智能辅助驾驶芯片是蔚来迈向芯片自主可控的重要一步,也是其构建完整辅助驾驶生态的关键环节。
图片来源:蔚来汽车
蔚来旗下乐道品牌的新车型L90也正式亮相,定位全新六座纯电SUV,基于蔚来NT3.0平台打造,支持换电技术,提供单电机后驱和双电机四驱版本。
L90搭载ONVO Smart Driving视觉智驾系统,结合Orin X芯片实现高速NOA和自动泊车等功能。值得注意的是,有消息称,该车选择了纯视觉技术路线,未配备激光雷达。
极氪:9X展示L3级智驾技术
极氪9X在车展上发布L3级组合辅助驾驶功能演示,结合双Thor芯片(1400 TOPS算力)与5颗激光雷达,可实现全域感知冗余,支持城区左转、夜间过人行横道、盲区避让等能力,依托G-AES算法甚至可实现130km/h时速下连续避障。
图片来源:极氪
这些场景通常被认为是组合辅助驾驶技术中的难点,极氪通过强大的硬件配置和先进的算法,力求提供更可靠的驾驶辅助体验。
极氪9X的L3级组合辅助驾驶技术采用了“高冗余硬件+全场景算法”组合方案,
确保在关键系统出现异常时仍能维持基本功能不断优化算法,提高系统在复杂环境下的表现,提升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小鹏:AI全面融入全产品生产周期
在车展上,小鹏汽车集中展示了多项智能化核心技术,凸显其“AI汽车公司”定位。
重头戏是小鹏P7+超长续航Max旗舰版的发布,这款车是全球首款搭载5C超充AI电池的量产轿跑,使用小鹏自建的S4超快充电桩,仅需10分钟即可补充420公里续航,解决用户对纯电续航和补能焦虑的问题。
新车还配备了小鹏自研的AI智能底盘,具备“预判路况”的能力,可实时扫描前方30米路面坑洼,并自动调节减震系统,提升驾乘舒适性与操控性。
图片来源:小鹏汽车
智能驾驶方面,小鹏宣布正研发一款参数高达720亿的自动驾驶大模型“世界基座模型”,相当于主流模型的35倍,具备类人推理能力,目标是让AI驾驶从“模仿人类”迈向“超越人类”。
为保障智能驾驶的使用安全,小鹏还将在行业内首推“AI智能辅助驾驶安全训练营”,普及辅助驾驶功能边界和操作知识。
此外,小鹏自研的图灵AI芯片也首次亮相,配有40个核心处理器和2块NPU,专为AI大模型设计,预计将在今年二季度量产上车,进一步完善从芯片到算法的全栈自研能力。
比亚迪:普惠型城市NOA引领行业趋势
比亚迪展示了其从普惠型到高端MPV的多条产品线与组合辅助驾驶能力。其中亮相的海鸥智能驾驶辅助版本作为普及型城市NOA的代表,起售价约7万元,是A0级车型中少有配备城市导航辅助系统的产品,进一步将“天神之眼”系统能力向下沉市场拓展。
图片来源:比亚迪
以比亚迪为代表的车企,使得智能驾驶辅助技术不再是高端车型的专属,而是能够惠及更广泛的消费群体。其中,比亚迪通过规模化生产和技术创新,大幅降低了组合辅助驾驶系统的成本,推动了整个行业“科技平权”的进程。
结合各汽车企业在上海车展的智能化战略,以及对未来汽车时代的智能化发展思考,盖世汽车认为汽车智能化正从“宣传预期”向“实际落地”转变,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汽车智能化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大特征:
一、整车智能化趋势越发明显。整车智能化的核心趋势之一是从分散的子系统开发转向高度集成的技术架构,这一趋势在车展上各车企的展示中尤为明显。
以宝马的“驾控超级大脑”为例,其将动力传动、制动、充电、能量回收和转向等功能整合到一个高性能中央控制单元中,实现了动力与底盘控制的“二域合一”。一汽-大众CMP平台摒弃传统三域控制器分布式系统,转向区域控制与中央集成结合的新型架构,大幅缩短了软件验证和前装部署周期。
图片来源:宝马集团
值得注意的是,传统车企和新势力在整车智能化战略上展现出明显差异。传统车企更注重“补齐拼图”,围绕平台级架构、数据能力与智能驾驶主控权进行体系化建设。例如智己L6计划集成“灵蜥数字底盘+智慧四轮转向+Orin X平台”,通过底层结构融合实现整车智能化能力的协同优化。
相比之下,新势力车企更聚焦于“功能差异化”与“数据闭环效率”的场景拓展。理想计划覆盖全国重点城市NOA与端到端泊车;小鹏推出全新XNGP版本,强调在“无图”区域的算法鲁棒性。
二是供应链协同与本土化研发并重。整车智能化的实现离不开产业链的协同合作,在今年这种协同关系极为明显。
比如,地平线与大众合资的CARIZON项目已进入量产推进阶段,首批搭载系统的车型预计年内交付;麦格纳的整车级别感知融合平台和Mobileye针对中国复杂车位的泊车系统,也为更多车企提供了组合辅助驾驶预装方案……
本土化研发是车企应对中国市场需求的重要策略,这点在合资品牌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比如,一汽大众的智慧座舱和CEA架构均由本地团队主导开发;宝马的全景iDrive系统深度整合了微信、支付宝等高频应用,适配中国用户的数字化生活习惯。
有分析人士认为,本土化研发的背后是数据闭环能力的竞争。这种数据主权意识的增强,不仅可提升车企的技术独立性,也将加速推动产业生态的本地化整合。
三、市场需求的变化:从功能堆叠到体验和安全优先
整车智能化的发展趋势还体现在用户需求的深刻变化上。过去,车企倾向于通过功能堆叠来吸引消费者,例如增加传感器数量或扩展智能辅助驾驶场景。如今,用户更加关注“智能辅助驾驶体验感”与“产品稳定性”。
中泰证券在其行业报告中指出,进入第三消费时代后,车企核心能力的重要性排序为:智能化能力=市场需求把控能力>电动化节奏。上海车展呈现了这一转变,多个品牌设置了城市道路模拟区域,展示其在复杂交通信号、恶劣天气和施工区域等场景中的处理能力。
图片来源:广汽集团
用户智能化体验的提升还体现在舱驾融合上。比如,宝马的全景iDrive系统通过多屏联动和自然语音指令,实现了信息流的无缝切换。鸿蒙智行强调多品牌车型的舱驾系统统一部署,确保AI模型响应速度和调度机制的一致性。这种舱驾一体化的设计理念,正在成为车企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的重要方向。
盖世汽车研究院分析师认为,随着Al在汽车上的应用逐步深入,Al操作系统成为改善用户体验和研发降本增效的重要产品。
整体来看,2025上海车展展示了整车智能化的三大趋势:从分散到集成的技术路径、供应链协同与本土化研发的并重、以及从功能堆叠到体验优先的用户需求转变。这些趋势共同推动了整车智能化从概念到量产的演进,特征则体现在技术闭环的成型、生态体系的完善、以及普及化的加速。
中泰证券认为,长期来看,智能化建设能力将成为差异性的核心影响因素。而随着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高性能芯片、融合感知系统等技术的成熟应用,以及传统车企与新势力车企之间的相互竞争,整车智能化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成为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
盖世汽车
2025-04-24
盖世汽车
2025-04-24
盖世汽车
2025-04-24
时代财经
2025-04-23
盖世汽车
2025-04-23
盖世汽车
2025-04-2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4
询价信息已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