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

刚刚,破200亿!资金涌入这个赛道

来源:格隆汇

2025-04-24 11:55:41

(原标题:刚刚,破200亿!资金涌入这个赛道)

“东稳西荡”格局下,为全球投资者重新审视中国资产创造了窗口期。

近期不少金融市场人士反映,过去数月国际资本或加速流向香港和内地市场。

这一现象折射出两大转势:一方面,国家经济韧性强、创新科技有突破、高水平对外开放政策持续深化,让国际投资者担心错失投资内地良机;另一方面,美国当局单边主义和政策不确定性,促使国际资金加速分散风险,增加在内地和香港市场的配置。东升西降的投资格局变化正逐步凸显。

1

港股通科技指数领跑全球!

2025年以来,中国资产迎来全面重估。

中国AI浪潮、政策红利接连催化,港股科技赛道更是风起云涌。

当美股科技巨头高位震荡之际,港股通科技板块作为“破局者”异军突起,以一场气势如虹的暴涨,向全球投资者展示了中国资产的韧性。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23日,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近一年以来涨幅达74.85%,大幅领先恒生科技(51.35%)、港股互联网(48.36%)、纳斯达克(8.13%)等同类指数。

港股科技指数成为全球投资者眼中“中国资产新叙事”的主要高地。

这场逆袭的背后,不仅是资金流动的短期博弈,更是中国科技产业的一次质变——从“模式创新”向“硬核突破”跃迁的价值重估。

随着国内以DeepSeek、元宝等AI大模型的技术突破、半导体国产替代加速,港股科技的“内生增长极”被彻底激活。

港股通科技30ETF(159636)成为资金抢筹中国科技资产的重要通道之一。

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23日,年内资金净流入达119.73亿元,最新规模突破200亿元大关,达208.13亿元。

以港股通科技30ETF为代表的资产备受资金青睐,其背后暗藏三大逻辑。

2

天时地利人和!港股科技历史性重估

1. 天时:AI平权浪潮下的中国科技资产重估

美国在高利率的压制下,部分经济数据走弱,市场对衰退的担忧升温;叠加美国政府关税扰动和Deepseek冲击,美股科技巨头带头调整。

在此期间中国Deepseek横空出世,科技突围和极致性价比惊艳全球,可能全球一些资金对“美国例外论”的修正,带动中国科技资产重估。

此外,互联网大厂、机器人产业迎来重磅消息。

某互联网大厂宣布启动史上最大就业计划,三年内将新增较多实习岗位并加大转化录用。

中国电商App霸榜美国下载前3。据七麦数据,截至4月20日,美国App Store中免费购物软件下载量榜单前三名已经被中国电商平台“霸榜”。

4月19日,全球首个“人机共跑”半程马拉松在京完赛,标志着人形机器人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展现了国产人形机器人在运动控制、环境适应性和核心零部件可靠性等方面的突破性进展。

今年以来,中美资产交易逻辑逆转,美国股跌债涨美元走弱,中国股涨债跌人民币小升,科技资产迎来全面重估。

外资更是纷纷看多中国资产,德银、贝莱德、高盛、美银、瑞银、汇丰、摩根士丹利等外资陆续喊话看好科技创新对中国资产的重估,建议做多中国股票。

硅谷知名风险投资家马克·安德森将DeepSeek定义为全球AI竞赛的“斯普特尼克时刻”,意在对西方产生的震撼效应。

在相关因素的催化下,全球投资者把目光聚焦在被严重低估的港股科技资产。

2. 地利:漫长调整后出现估值洼地!港股在全球资产中性价比突显

恒生科技指数从2021年初到2024年9月,经历了下跌,在港股上市的科技龙头企业长期估值受到压制。

因此,在年初这轮行情的初始阶段,港股相较于A股具备更大的估值修复空间。

同时,AI技术突破的科技核心资产在港股中权重较高,外资在港股的持仓比例也相对较高,使得港股受益更加明显。

经过漫长下跌后估值修复,外加本轮AI技术突破,进一步推动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资产价值重估。

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20日,港股通科技指数PE(TTM)22.74倍,处于近5年13.37%分位数。从全球范围看,同期纳斯达克100指数为35.65倍,经过一波上涨后的港股通科技指数当下估值仍旧显著低于美国科技股。

3. 人和:南下与外资的“双向奔赴”

众所周知,香港作为离岸金融中心,是全球资本回流及配置中国权益资产更为便利的桥头堡。

在海外主要经济体启动降息周期及国内刺激政策扭转经济增长预期的双轮驱动下,港股市场的交易机制及流动性特征使其成为强势反弹阶段的投资优选之一。

EPFR数据显示,3月(2月27日至3月26日),全球资金加速净流入欧洲和中国市场。中国内地市场录得净流入18.6亿美元,为连续第二个月录得净流入,中国香港市场录得净流入35.3亿美元。

今年以来,南向资金更是持续加大“扫货”港股力度。

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23日,今年以来累计净买入6077.14亿港元。

3

超百亿资金净流入港股通科技30ETF(159636)规模突破200亿元

香港是全球第三的金融中心,近年来港股新经济公司(科技、生物医药、AI等)在逐步取代传统金融地产主导地位,是对内地投资品种的重要补充。

内地投资者可通过QDII、港股通、ETF互联互通、互认基金、跨境理财通等制度安排购买港股或相关金融产品,但更为便捷的方式是购买内地上市的港股相关 ETF。

ETF 最为便捷原因在于:交易账户简单,用 A 股或场内基金账户就能买卖,无需开通港股通等复杂账户;交易操作与 A 股类似,易上手,流程简便,相比 QDII、跨境理财通等更为灵活;成本较低,交易费用透明低廉,较港股通多种税费更划算支持 T+0 交易,投资效率高;以人民币交易,无需外汇兑换,规避汇率风险,资金管理方便 ,综合优势显著。

比如,在这波港股科技领涨全球的行情中,超百亿资金借道港股通科技30ETF(159636)涌入港股。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23日,港股通科技30ETF连续多个交易日获得资金连续净流入,年初至今合计吸金119.73亿元,最新规模突破200亿元,达208.13亿元,创上市新高。

港股通科技30ETF(159636)是目前市场上唯一一只跟踪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的ETF产品,该指数选取30只市值较大、研发投入较高且营收增速较好的科技龙头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港股通科技领域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具体来看,国证港股通科技成分股需要最近一年无重大违规、财务报告无重大问题,最近一年经营无异常、无重大亏损,并且考察期内股价无异常波动情形,同类其他指数无类似要求。成分公司近两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需要大于10%,或近一年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大于5%,对研发投入和成长性的要求更加严格。个股权重上限为15%,成分股个数限制在30只,更加聚焦核心科技龙头。

此前,根据国证指数官网公告显示,为增强指数可投资性,修订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于2025年3月27日实施。相较之前版本的编制方案,在选样空间中剔除了科技属性弱化的新能源设备、加入了更符合人工智能潮流的智能汽车和人工智能。此次修订提升了指数的AI含量和可投资性,使其更好地契合港股科技板块发展的趋势方向。

港股通科技指数聚焦港股通范围内市值大、研发投入高、营收增长快的科技龙头公司。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23日,港股通科技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阿里巴巴、腾讯控股、小米集团、美团、中芯国际、比亚迪股份、快手、理想汽车、小鹏汽车、百济神州,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80.25%。(注:相关个股仅为指数成分股展示,不作为个股推荐。)

(本文内容均为客观数据信息罗列,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从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的成份股可看出,该指数聚焦在互联网、电子、智驾、创新药四个科技引领的板块;从硬件到软件,从互联网到端侧,再到医药等专业领域,港股通科技几乎全面囊括了中国科技产业的关键环节。

此外,港股通科技30ETF(159636)管理费率、托管费率分别为0.45%、0.07%,相较于0.6%的综合费率,交易成本相对较低;没有场内交易账户的投资者可关注场外联接基金(A:019933;C:019934)。

港股通科技30ETF是工银瑞信旗下产品,工银瑞信ETF管理团队历经多年沉淀已形成专业化投资体系,以“管理精、费率低、团队强、产品全”为四大核心优势;其被动投资能力强,注重跟踪误差风险,旗下被动指数型基金跟踪偏离度均值小于同类平均;坚持践行经营承诺,多只ETF产品综合费率为行业最低一档。

4

尾声:物来顺应,未来不迎,

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回到当下的宏观背景,全球资产剧震下,业内人士指出:珍惜每一次激烈博弈和碰撞中,中国核心资产的机会,学会适当回避逻辑的“是非之地”,比如贸易链和出海链,选择受益于全球关税冲突的目标对于Alpha至关重要。

对于近期的港股市场,多家机构看好。

银河证券表示,当前港股估值处于历史中低水平,投资价值仍然较高,中长期仍然看好自主可控程度提升的科技板块。

平安证券指出,港股在国内释放稳经济稳市场信号下企稳,当前港股经历回调后具备较好的配置价值,中期维度,AI产业变革和国产科技自主可控的叙事仍将延续,继续看好国产AI科技创新主线。

兴业证券表示,从中期来说,坚定看多中国资产,中国资产的重估远没有结束,特别是科技和新消费的重估是刚开始,从中期的维度来说,利用二季度的震荡期、黄金坑,逢低战略性布局这种战略资产,核心中的核心,还是科技主线。

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fund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4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