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刊财经
2025-04-23 14:22:51
(原标题:消金市场竞争格局或生变!京东副总张含春任捷信消金总经理、法人)
背靠京东庞大的线上消费平台,捷信消金有望重新崛起,成为消费金融行业中的一匹黑马。届时,京东的消费金融业务将在行业中占据更为重要的位置,并可能引发一场新的行业洗牌,带动消费金融市场的格局发生变化。
“科技的尽头是放贷”,这句网络谚语同样适用于京东。
4月21日,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捷信消金”)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更新了负责人及高级管理人员备案,原法定代表人、总经理兼副董事长Ondrej Frydrych仅保留副董事长一职,法定代表人、总经理之职由张含春接任。
图片来源: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公开资料显示,张含春现任京东副总裁,京东科技风险管理相关负责人。此前,他曾担任京东科技客户服务与体验部负责人、京东世纪信息法定代表人、京元众筹董事以及京东旗下网贷平台易贷利董事长。此外,张含春还曾担任京东旗下企业征信牌照恒先君展和京东智能信息的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及总经理。
这一人事变动标志着京东对捷信消金的控制进一步加深。事实上,早在2024年12月20日,京东集团便通过与天津银行、外贸信托、天津经开国投、Home Credit N.V.以及捷信消金达成的重组协议,成功收购捷信消金65%的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紧接着,2025年1月2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了捷信消金的股权结构调整和注册资本变更,这标志着捷信消金正式纳入京东的业务版图。
尽管此次调整中,捷信消金的管理团队依旧由原班人马主导,除了张含春的任命外,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并未发生变化。但随着重组的推进,京东未来可能会派遣更多管理团队成员参与,进一步推动公司内部的业务整合和运营优化。因此,捷信消金的组织架构预计将经历较大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京东的介入为捷信消金注入了新的动力,但能否成功实现“起死回生”仍需时间来验证。新的管理层是否能够带领公司渡过困境、实现转型,将成为未来观察的关键点。
业务停滞、员工人数锐减至318人
捷信消金于2010年获得中国消费金融牌照,成为首家外商独资的消费金融公司,同时也是国内首批四家消费金融试点公司之一。依托其遍布全国的线下网络和强大的消费信贷产品能力,捷信消金迅速崛起,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2018年,捷信消金实现净利润12.73亿元,位列行业第一,2019年总资产达到1045.36亿元,成为消费金融行业首家资产规模突破千亿的公司,一时间风光无限。
然而,随着行业监管趋严以及线上消费金融平台的崛起,捷信消金未能跟随时代的趋势转型成功,经营逐步陷入困境,总资产规模急剧收缩,到2023年总资产规模仅剩652亿元,较2019年峰值缩减近四成。
资产规模收缩的同时,捷信消金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更是出现断崖式下跌。尽管捷信消金营业收入仅披露到2020年,但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捷信消金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85.16亿元、173.22亿元、112.32亿元,同比增速为39.69%,-6.45%和-35.16%,收入增速持续下滑,营收状况不容乐观。
同时,净利润的跌幅更加显著,根据天津银行财报,捷信消金净利润从2018年13.96亿元骤降至2023年-33.99亿元,呈现出严重亏损。
注:2021年净利润数据未披露
数据来源:Wind
资产质量方面,捷信消金的不良贷款率和关注类贷款率虽然只披露到2019年,但这两项指标在当时均维持较高水平。具体来看,2017年至2019年,捷信消金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3.82%、3.98%和3.6%,关注类贷款占比分别为6.02%、4.83%和5.95%。
虽然2020年后捷信消金不再披露这些指标,但从公司大量不良资产处置的情况来看,捷信消金显然面临着较为严峻的资产质量问题。根据银登网的数据,捷信消金自2023年至今转让的不良贷款项目未偿本息总金额已超过240亿元,其中最大一笔交易发生在2023年,金额为169.75亿元。
在员工人数方面,捷信消金曾依赖线下场景分期模式,通过“人海战术”快速扩张,线下合作销售网点一度达到20万个,员工人数超过4万。然而,受2019年不可抗因素影响,线下业务受限,线上转型未能成功,捷信消金开始大规模裁员,并逐步放弃原有的线下模式。到2021年,公司暂停了自营贷款业务,并着手处置不良资产,寻求接盘买家。
数据来源:天眼查
下一个蚂蚁消金?
而京东收购捷信消金控制权的意图十分明显,核心目标在于获得消费金融牌照。在此之前,京东仅持有京东盛际网络小贷牌照。然而,当前全国仅有31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而其中有25家是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公司旗下的消费金融公司仅有3家,包括小米、蚂蚁和唯品会。此外,还有三家产业相关的消费金融公司分别为海尔消金、马上消金和捷信消金。由此可见,消费金融牌照的稀缺性不言而喻。
相较于小额贷款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具有更高的杠杆效应。小贷公司杠杆倍数一般为4倍,而消费金融公司则达到12.5倍,这意味着在相同的资本基础上,消费金融公司能够提供更大的贷款额度,业务规模也因此能够迅速扩展。这也是京东收购捷信消金后,能够快速放大其消费金融业务的关键因素。
其实,京东此次收购捷信消金的战略价值,不难从蚂蚁消金的成功经验中找到借鉴。作为同为互联网电商平台的京东,拥有与淘宝类似的线上消费场景,而蚂蚁消金正是依托类似的场景,通过花呗和借呗等产品成为国内最大的消费金融公司。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蚂蚁消费金融的总资产已达到3137.5亿元,营业收入为152.13亿元,净利润为30.51亿元。
由此可见,背靠京东庞大的线上消费平台,捷信消金有望重新崛起,成为消费金融行业中的一匹黑马。届时,京东的消费金融业务将在行业中占据更为重要的位置,并可能引发一场新的行业洗牌,带动消费金融市场的格局发生变化。
作者 | 姚文溪
编辑 | 吴雪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4-26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4-26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4-26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4-26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4-26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4-2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