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WEMONEY研究室
2025-04-22 18:05:00
(原标题:京东高管张含春接掌捷信消费金融,将挑战跨业态整合能力)
近日,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捷信消金”)完成高层换帅,原捷克籍负责人卸任,京东集团高管正式接管。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捷信消费金融的负责人已经由Ondrej Frydrych(捷克籍)变更为张含春,核准日期为2025年4月21日。
此次人事变动标志着京东对捷信消金的全面整合进入新阶段,作为我国第一家外商独资消费金融公司,捷信消费金融成立于2010年,是首批四家试点的消费金融公司之一,由HomeCreditN.V.(捷信集团)100%持有,注册资本70亿元。
2024年底,京东成为捷信消金实际控股股东(持股65%),首次斩获全国性消费金融牌照,结束了此前依赖网络小贷牌照(如注册资本80亿元的重庆京东盛际小贷)的局限。消费金融牌照的获取,不仅降低了联合贷业务的资本约束(如出资比例限制),还拓宽了融资渠道,助力京东金融业务从助贷向自营资产端延伸。
京东拥有庞大的电商生态和用户基础,其消费金融产品“白条”“金条”已覆盖数亿用户,2024年双十一期间通过分期免息、临时提额等策略显著拉动消费。京东的供应链金融能力(如为苹果、荣耀等品牌提供融资支持)也可与捷信的消费贷业务协同,形成B端到C端的全链条金融服务。
京东金融在自动化审批、大数据征信等领域积累深厚。京东消费金融事业部总经理许凌曾强调“警惕过度授信”“以技术驱动风控”,这与捷信过去依赖高利率覆盖风险的粗放模式形成对比。京东的数字化能力有望优化捷信的不良贷款管理,提升资产质量。
捷信消金曾是行业标杆,2018年营收达185亿元,净利润近14亿元。但2020年后业绩急转直下,2023年亏损达31.99亿元,总资产从2019年的1045亿元缩水至2023年的652亿元。其高风险客户策略(如面向无信用记录人群)导致不良率飙升,2024年累计转让不良资产超45亿元,2025年初又抛售7亿元逾期近7年的不良贷款包。
捷信长期依赖高利率(曾因年费率超50%被央视曝光)和激进催收,用户投诉超8.5万条。此外,外资背景使其在本地化运营、政策响应上滞后。2024年《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等新规落地,进一步压缩了高息贷款的空间,加速了捷信的出清。
京东入主后,捷信通过减资(注册资本从70亿降至50亿)和引入股东优化资本结构。京东计划依托其场景、技术及资金优势,推动捷信从“高风险高收益”向“稳规模控风险”转型,同时借助牌照扩展现金贷、分期等业务,与蚂蚁、平安等头部机构竞争。
目前来看,捷信的历史包袱(如巨额不良资产)和京东的跨业态整合能力仍是挑战。若京东能成功盘活捷信,消费金融市场的“马太效应”或将加剧,头部平台与区域机构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姜林燕/文)
权衡财经
2025-04-25
观点
2025-04-25
市值观察SZGC
2025-04-25
观点
2025-04-25
中国网财经
2025-04-25
派财经
2025-04-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