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博望财经
2025-04-22 17:53:48
(原标题:溜溜梅母公司IPO:细分市场占有率第一,高增长背后暗含隐忧)
文|恒心
来源|博望财经
“青梅第一股”溜溜果园又来冲刺IPO了。
早在2019年6月,溜溜果园就曾向深交所提交A股上市申请,但半年后撤回;2025年4月16日,溜溜果园再次在港交所提交招股书,中信证券和国元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
据官网显示,溜溜果园是中国果类零食的领军企业及梅产品领导者,专注于为注重健康的消费者提供果类零食及其他创新零食选择,迎合注重健康的消费者,目前已形成现涵盖梅干零食、西梅产品和梅冻在内的梅产品矩阵。
但深挖溜溜果园招股书可以发现,其核心逻辑与潜在风险并存。
市场地位方面,溜溜果园以青梅为核心构建产品矩阵,梅干零食贡献60%以上营收,梅冻(天然果冻市占率45.7%)成为新增长点,但行业竞争日益白热化,三只松鼠等头部企业加速布局梅类产品,新锐品牌通过健康概念分流消费者,市场份额争夺加剧,利润空间被压缩。
财务隐忧突出,2024年溜溜果园整体毛利率同比下滑,核心产品成本压力加剧,研发投入骤降逾四成,研发团队仅30人,与行业头部企业差距拉大;现金流承压,短期借款3.12亿元,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翻倍至1.63亿元,盈利质量存疑。
此外,溜溜果园还过度依赖头部客户、食品安全投诉超400条、代工模式品控风险,以及新品创新能力不足。
若无法突破品类天花板、优化渠道结构并重建投资者信任,溜溜果园“青梅第一股”光环或将难以持续。
01
“霸主”地位难以撼动,但还需寻找新增长点
作为中国果类零食行业的头部企业,溜溜果园以青梅为核心品类构建了强大的市场壁垒。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4年溜溜果园在中国梅产品行业(按零售额计)排名第一,市占率达7%,青梅果类零食和西梅果类零食细分市场连续四年排名第一,梅冻产品更以45.7%的份额稳居天然果冻品类榜首。
这种市场地位的确立,源于溜溜果园的三大核心优势:
首先是产品矩阵的精准布局。溜溜果园已形成“梅干零食+梅冻+西梅产品”三大支柱,2024年营收占比分别为60.3%、25.4%和13.8%。其中梅冻作为创新品类,2021年推出后迅速成为第二增长曲线,2024年收入达4.1亿元,客单价达传统果冻的3倍,Z世代用户占比超60%。2025年计划推出的梅精软糖和梅味调味品,试图复制梅冻的成功路径。
其次是轻资产模式的成本控制。通过代工生产(OEM)模式,溜溜果园规避了重资产投入风险,销售毛利率稳定在36%-40%,显著高于三只松鼠(2024年销售毛利率约24%)。在安徽、福建、广西建立的三大生产基地,带动全国100万亩青梅种植。
最后是渠道变革的红利捕捉。溜溜果园直销渠道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25.5%跃升至2024年的59.2%,其中山姆会员店等高端渠道的定制化产品(如皇梅)贡献显著。但硬币的另一面是,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12.7%升至2024年的33.1%,最大客户依赖度达14.1%,渠道集中度风险加剧。
值得一提的是,溜溜果园所处的行业竞争日益白热化。三只松鼠、良品铺子加速布局梅类产品,新锐品牌通过健康概念分流消费者,市场份额争夺加剧。
如何寻找新增长点,成为溜溜果园持续领跑的关键变量。
02
财务与经营风险,高增长表象下的暗流涌动
尽管市场份额持续扩张,但溜溜果园的财务数据却揭示了其高速扩张背后的结构性矛盾。
2024年,溜溜果园整体毛利率同比下滑4.1个百分点至36%,其中核心产品梅干零食毛利率同比暴跌5.6个百分点至32.1%,主要受青梅收购价上涨及促销让利拖累;西梅产品毛利率也同步下滑至32.4%,仅梅冻凭借技术壁垒维持47.8%的高毛利,但同比仍下降1.4个百分点。
研发投入的萎缩进一步削弱了溜溜果园创新动能。
2024年,溜溜果园研发费用骤降至1894.8万元,同比减少43.8%,研发费用率仅1.2%,不足三只松鼠的一半,尽管推出梅精软糖等新品,但其本质是对梅子原料的简单重组,当年新品收入贡献不足0.5%。研发团队规模仅30人,且半数为应届毕业生,与良品铺子等企业200人以上博士领衔的研发体系形成鲜明对比。
现金流压力亦不容忽视。2024年末溜溜果园现金储备仅7805万元,短期借款却高达3.12亿元,流动比率降至0.89,偿债能力承压;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同比翻倍至1.63亿元,周转天数从2022年的22.6天延长至2024年28.9天,部分经销商出现账期延长现象。更严峻的是,溜溜果园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下降4000多万元至8437万元,与净利润增长趋势背离,暴露出盈利质量隐忧。
此外,食品安全与环保问题频发。据黑猫投诉平台显示,截止2025年4月21日,通过检索“溜溜梅”,累计421条投诉指向异物、变质等问题。此前2016-2018年,溜溜果园的子公司因污水排放、标签违规被罚;2023年诏安工厂废气超标,环保罚款累计超百万,更引发公众对供应链管理的质疑。
在Z世代对健康与品质敏感度提升的背景下,此类隐患可能对溜溜果园品牌声誉造成长期损害。
03
家族控股影响治理透明度,需平衡短期偿债与长期投入
溜溜果园的股权结构与资本运作折射出复杂的治理挑战。
IPO前,创始人杨帆及其配偶李慧敏通过多层实体合计持股87.77%,前十大股东中家族成员占比很高,形成典型家族企业架构。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虽保障了决策效率,但也可能影响其治理透明度。值得注意的是,红杉中国在2024年完成清仓退出,其原13.99%的持股比例曾被视为机构投资者对成长性的背书,此次撤资或反映对渠道集中化、创新乏力等风险的重新评估。
溜溜果园选择港股上市而非A股,凸显其资本策略的权衡:一方面,港股主板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规避了A股创业板对净利润的硬性要求;另一方面,港股国际化平台有助于提升品牌全球认知度,为拓展东南亚市场提供跳板。但现实挑战同样显著——港股消费板块估值中枢持续下移,可能压缩融资空间。
另据招股书显示,本次溜溜果园香港IPO募资金额将于未来三年用于扩大梅干零食、梅冻及产品配料的产能;提升品牌知名度、扩大销售网络及开拓国际市场;招聘研发人员及推进研发计划;用作运营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但如何平衡短期偿债与长期投入,考验的是溜溜果园管理层智慧。
若无法破解家族治理僵局、重建资本市场信任,即便成功上市,“青梅第一股”的资本故事也可能面临估值回调压力,博望财经将持续关注。
证券之星APP
2025-04-24
市值观察SZGC
2025-04-24
天眼查
2025-04-24
WEMONEY研究室
2025-04-24
天眼查
2025-04-24
牛刀财经
2025-04-2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