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热点追踪】被动了零售蛋糕的京东,真的能从外卖业务赢回来吗?

来源:金吾财讯

2025-04-22 16:51:42

(原标题:【热点追踪】被动了零售蛋糕的京东,真的能从外卖业务赢回来吗?)

金吾财讯 | 自京东宣布入局外卖以来,已与美团展开了多次交锋,最近火药味更是越来越浓。被动了“零售”这块核心蛋糕的京东,是否能在外卖行业抢回一亩三分地?

首先,先来梳理下京东外卖的布局时间线。去年5月,京东就已上线咖啡、奶茶以及西式快餐外卖,但非常低调;今年2月11日,京东外卖正式上线,以“0佣金”政策吸引商家,承诺全年免抽成。2月19日,宣布将为外卖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等措施;4月11日上线百亿补贴;4月15日,京东宣布外卖日订单突破500万单,并计划新增5万名专职骑手。更有刘强东内部讲话强调“外卖业务净利润率不超过5%”,直指行业抽佣过高问题,引发市场广泛讨论。

这一系列动作标志着京东从试水外卖转向全面发力,试图以差异化策略打破外卖行业现有格局。而京东选择“以攻为守”的反杀,其核心原因可能是由于美团的“即时零售”极有可能重伤了京东引以为傲的“次日达”物流优势。

从业务模式上来说,即时零售就是用外卖的形式送各种商品。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美团依托“闪电仓+品牌直营店”的模式快速拓展闪电仓规模,而4月15日,更是以独立品牌姿态推出“美团闪购”,承载着美团在即时零售领域更大的雄心,直指京东心腹。

京东当然不能坐视核心业务被侵蚀,迅速整合内部即时零售资源,推出升级版“京东秒送”。一方面采用“自营品质+秒送服务”,确保用户体验;一方面加紧推动外卖业务,不断扩充全职骑手队伍,上线外卖的百亿补贴。

京东和美团这一套你扎我肺管子,我戳你心窝子的组合拳下来,能否给外卖和即时零售领域带来不一样的火花?

根据网友动态反馈,近日京东外卖接连出现“网络请求失败”等异常,4月22日京东外卖系统更是出现大范围“崩溃”。京东外卖回应称,因午高峰京东外卖下单量暴增,导致系统出现短暂故障,目前已全面恢复。为表达歉意,所有超时20分钟以上的外卖订单,京东全部免单。同时,对于今日午高峰宕机期间所有下单用户,京东外卖将于今天额外发放一张10元无门槛优惠券到下单账户。

而4月16日的问题,是因“百亿补贴”活动火爆,京东外卖的流量达到了平时的4倍,系统出现了不到20分钟的短暂异常。

这一现象也反映出了京东外卖的火热远超市场预期。

入局外卖,京东适合吗?

其实抖音也曾打上本地生活业务的擂台,但限于到店,外卖业务并不出彩,其核心原因在于没有完善的配送体系,主要依赖第三方配送(如达达),导致履约成本高企,也相对缺乏商家运营经验,未能建立闭环生态等。

虽说京东在外卖配送规模上仍有不足,但其原有物流体系和相关管理经验,无疑带着先天优势,后期无论是团队的搭建和配送,成本和效率方面都会更占优势。但外卖配送体系与物流配送不同,或许京东也会遇到很多意料之外的难点。

同时,京东为其外卖业务打出“合规牌”,以全额承担骑手五险一金成本为切入点,吸引10万全职骑手加盟,试图将行业从“低成本众包”拉向“高保障全职”赛道。这一策略虽然短期内会推高成本,但长期可能重塑行业标准。

京东入局外卖,目前还缺少流量和商家。数据显示,2024年美团年活跃商户数高达1450万,远超京东秒送营业门店数。

虽然通过0佣金策略和百亿补贴引流带来一定效果,但品质化定位,要求严控准入商家,聚焦“堂食餐厅”,虽说差异化明显,但对于用户来说可选商家还是太少。虽抓住了外卖品质焦虑的痛点,但未来商户增量空间有限,对引流及提升用户的活跃度和黏度可能会带来一定短板效应。

背后的核心:即时零售行业

前面也提到,两大平台数次交锋的核心还是在于即时零售,而餐饮外卖只是即时零售行业的一部分。

从市场格局来看,2024年,餐饮外卖市场规模维持稳定格局,美团/饿了么市占比65%/33%;即时零售行业仍以美团闪购、饿了么占领超过65%的市场份额,京东秒送(原京东到家)市占率约9%,其他平台以自营超市和前置仓模式为主,如盒马、美团小象超市、叮咚买菜等。

我国即时零售处于快速发展期,规模持续增长。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的《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24)》显示,我国即时零售仍保持增长态势,2023年我国即时零售规模达到6500亿元,同比增长28.89%,预计2030年将超过2万亿元。从第三方平台来看,订单量也持续增长。如美团闪购2023年订单量同比增长40%。万亿规模的大蛋糕吸引众多入局者,这也意味着即时零售将迎来更为激烈的竞争。

4月15日,美团发布了即时零售品牌“美团闪购”,该品牌定位为“24小时陪伴消费者的新一代购物平台”,服务全国10亿消费者的日常购物需求,为消费者创造“闪购一下,30分钟好货到手”的极致购物体验。其中闪电仓模式是闪购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持续驱动着即时零售供给生态的进化和用户生活方式的养成,根据美团官网数据,当前美团闪电仓数量已超过3万个,到2027年,美团闪电仓将超过10万个,预计GMV将达到2000亿元。

而此前“小象超市”“美团优选”等业务已对京东“次日达”业务模式形成了很大冲击,京东选择切入外卖赛道及积极布局线下京东Mall,应该也是对即时零售板块的升级应对策略。

交银国际发报告指,实时零售成本优化能力及平台运营是维持稳定市占率的关键。在外卖行业中,餐饮外卖在线渗透率达30%,非餐饮仍爲个位数,品类分散仍有提升空间。

报告亦表示,近日美团、京东集团均发布有关即时零售行业战略升级。该行认为,即时零售行业竞争的升级有望带动行业品质提升,短期补贴亦有利于培养客户。但长期市占率的关键仍在于供应链及运营能力的长期建设。

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京东平台单量猛增的背后,是百亿补贴下客单价下降。

不过,经济日报近日发文抨击,一些外卖平台仍试图通过补贴人为制造超低价,以获得市场关注和订单量,消费者短期内虽得到实惠,但从长期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认为市场竞争是必要,但应当具有良性和建设性,而非破坏性“内卷”。

此外,京东与美团的竞争呈现出“隐性博弈”。4月21日,京东发布公开信,指责竞争对手实施“二选一”策略,限制骑手接单,并表示此行为将导致骑手收入下降16%-25%,并宣布“即日起所有超时20分钟以上的外卖订单,京东全部免单。”

对此,美团方面严正否认相关指控,强调指控缺乏事实依据。美团方面提到,全球没有任何平台有动力、有能力去约束外卖骑手的接单选择。美团从未限制骑手在饿了么上接单(单量为某平台数倍),未要求骑手不跑闪送、顺丰等其他即时配送平台,同样更没有任何理由对某平台进行任何限制。

这一矛盾反映出双方对运力资源的争夺已白热化。京东通过为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扩招至10万人,试图构建合规化的运力壁垒;美团则依托目前极高的存量骑手网络和“闪电仓”模式,维持规模优势。

写在最后

行业格局上,京东的入局打破了美团在即时零售领域的相对垄断,推动行业从“一家独大”向“双巨头+多玩家”的格局转变,抖音、饿了么等平台也纷纷加速布局,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当前京东与美团的商战已超越简单的市场份额争夺,演变为供应链效率、用户心智、合规能力的综合较量,而这种竞争将推动整个行业在仓储、配送算法、冷链等领域加大投入,实现整体效率的升级。即时零售的万亿市场空间,也为差异化创新提供了土壤。未来,这场商战或将推动行业从“零和博弈”转向“共生共赢”,最终让用户、商家、骑手共同受益。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