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2900亿巨头连续盈利,AI芯片首富赢麻了

来源:尺度商业

2025-04-22 15:58:04

(原标题:2900亿巨头连续盈利,AI芯片首富赢麻了)

文 | 张佳儒

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不到2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超7亿元,公司市值最高超3400亿元,这听起来不可思议,却真实发生了。

凭借对这家公司的持股,85后老板以870亿元财富,成为国内AI芯片首富,可谓是赢麻了。胡润百富董事长胡润表示,如果这家公司老板能持续抓住算力市场,将是未来中国首富的有力候选人。

这家公司叫寒武纪,老板叫陈天石。

4月18日,寒武纪披露了2024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公司2024年第四季度以来连续两个季度盈利,扭转了过去数年长期亏损的局面。4月22日收盘,寒武纪总市值2901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伴随盈利曲线转正,寒武纪第一大产品再次更迭。市场由此产生新的疑问:这场盈利复苏究竟是战略调整后的持续向好,还是特定时期的短暂回春?

博士创业9年,拿下AI芯片首富

陈天石,出生于1985年,是一个学霸级人物。2001年,年仅16岁的陈天石成功考入中科大的少年班,此后毕业于中科学大计算机学院,获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博士学位。

2016年2月1日,陈天石、中科算源共同签订的《投资协议书》,由陈天石、 中科算源共同出资设立寒武纪有限(寒武纪前身)。

寒武纪招股书显示,中科算源是中科院计算所全资子公司。可见,寒武纪出身名门。不仅如此,寒武纪还有一支明星团队,研发团队中,多人来自中科院,还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的硕士、博士,专业涵盖通信工程、计算机、经济学等。

出身名门,加上明星团队的配置,寒武纪将研究方向设定在科技前沿——人工智能芯片领域,并取名寒武纪,对未来寄予厚望。

寒武纪是地质学名词,5.42亿年前,生命多样性大爆发,这一时代被称为寒武纪。陈天石说,“我们取这个名字是希望在人工智能时代有这样的寓意,可以预示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大爆发。”

2016年创立后,寒武纪确实迎来了爆发。2017年至2019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784.33万元、1.17亿元和4.44亿元。

仅仅4年之后,2020年7月20日,寒武纪成功在科创板上市,成为“科创板AI芯片第一股”。资本市场对寒武纪抱有极高的期待,上市首日收盘,寒武纪收盘价212元,涨幅230%,市值 849.81 亿元,盘中突破1000亿元。

上市后,寒武纪营收持续增长,但增速放缓明显,甚至出现下滑。比如2022年营收增速1.11%,2023年营收7.09亿元,同比小幅下滑2.70%。

寒武纪营收放缓,归母净利润始终亏损,主要原因为高额的研发投入。

2019年至2023年,寒武纪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79亿元、-4.35亿元、-8.25亿元、-12.56亿元、-8.48亿元,5年合计亏损45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寒武纪营收1.85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7.24亿元。

2024年第四季度,“924”新政影响下,二级市场科技股走牛,寒武纪受益于人工智能概念的火热,股价大涨。2024年全年,寒武纪股价累计涨幅387%,是A股涨幅最大股票。

进入2025年后,寒武纪股价继续大涨,2月25日最高818.87元,总市值突破3400亿元。3月份发布的《2025胡润全球富豪榜》上,寒武纪实控人陈天石财富870亿元,拿下中国AI和半导体行业首富。

寒武纪股价大涨,外界对其经营情况也更加关注。

4月18日,寒武纪披露2024年报,全年营收11.74亿元,同比增长65.56%,是2020年以来涨幅最大的一年;归母净利润亏损4.52亿元,但第四季度盈利2.72亿元,是上市后首次单季度盈利。

2025年第一季度,寒武纪营收11.11亿元,同比增长4230.22%,归母净利润3.55亿元,再次实现单季度盈利。

从持续亏损到连续盈利,寒武纪业绩的核心推动力,又发生了变化。

时隔5年,第一大产品又变了

作为一家AI芯片企业,寒武纪创立之初,却被外界误解为IP授权公司。

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18年,寒武纪终端智能处理器IP授权产品收入分别为771.27万元、1.17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8.95%、99.69%。

其中,华为海思是大客户,寒武纪对其终端智能处理器IP授权产品的销售金额为771.27万元、1.14亿元,占到公司终端智能处理器IP授权产品销售收入比例的100.00%、97.94%。

2018年,陈天石曾回应外界对公司的误解,称,“寒武纪虽然提供终端的AI处理器IP,但我们也做云端的AI芯片,是一家综合性的AI芯片设计公司”。

2019年,寒武纪终端智能处理器IP授权产品收入同比下滑超40%,主要系华为海思选择自研终端智能芯片,未与公司继续合作。

这一年,智能计算集群系统成为寒武纪第一大产品,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为66.72%。紧随其后的是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终端智能处理器IP业务网,占比分别为17.77%、15.49%。

直到2023年,智能计算集群系统,都是寒武纪第一大产品。比如2023年,公司的智能计算集群系统贡献6.05亿元的收入,占营收比例为85%。云端产品线为第二大产品,营收占比12.8%。

到了2024年,寒武纪营收结构发生大转变,主营业务分产品情况显示,云端产品线营收11.66亿元,占比99.32%,成为第一大产品。智能计算集群系统营收未披露,华泰证券认为,该业务未有营收贡献。

时隔5年,寒武纪第一大产品再次更迭,且此前第一大业务营收断崖式下跌。未来,寒武纪的盈利复苏态势能否持续向好?

根据2024年报,寒武纪云端产品线目前包括云端智能芯片及板卡、智能整机。其中,云端智能芯片及板卡是云服务器、数据中心等进行人工智能处理的核心器件,智能整机是由公司自研云端智能芯片及板卡提供核心计算能力,且整机亦由公司自研的服务器产品。

券商机构认为,基于营收结构的变化,下游主要客户由政府转变为互联网和运营商。华泰证券分析,寒武纪2024年积极推进互联网客户的导入验证工作,第三季度开始样品测试,第四季度规模出货后营收环比大幅提升。

寒武纪若要盈利复苏态势能否持续向好,那么,云端产品线能否持续贡献收入至关重要。

第一上海证券认为,2025年一季度,寒武纪收入实现环比增长,验证了公司在互联网和其他行业客户端市场拓展取得成效,公司产品的需求和出货有持续性。

2025年一季度,寒武纪在收入增长的同时,存货和预付款环比均大幅增长,比如公司存货27.6亿元,较2024年末的17.7亿元环比大幅提升55.3%。券商认为,存货和预付款大幅增长,进一步展现了客户端需求的旺盛和国产芯片供应链的韧性。

回望寒武纪的发展轨迹,自 2016 年创立之始,便将 AI 芯片研发作为核心战略,布局极具前瞻性。2024年,寒武纪第一大产品的更迭,AI 芯片业务的崛起不仅带来收入的增长,还帮助公司实现了盈利。

不过,寒武纪距离真正 “上岸” 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虽然季度盈利但尚未实现年度盈利,持续稳定盈利的能力有待持续观察。此外,2024年,公司对第一大客户销售占比79.15%,存在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

未来,寒武纪业绩和二级市场如何表现,我们将保持关注。$寒武纪-U(SH688256)$

巨潮WAVE

2025-04-22

牛刀财经

2025-04-2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2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