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数字化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在三亚举办 响应加快推动教育数字化

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04-22 00:06:43

(原标题: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数字化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在三亚举办 响应加快推动教育数字化)

全球化从信息化向数字化深度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正深刻重塑教育生态,既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也为未来教育开辟了广阔空间。在此关键节点,4月18日“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数字化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暨首届高等教育数字化创新发展论坛”正式启幕。

本次会议由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数字化专业委员会主办,吉利人才发展集团、三亚学院承办,海南芯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支持。会议全面落实教育强国建设纲要战略部署,积极响应教育部等9部门发布的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意见,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对民办高等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塑造民办高等教育新动能新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

教育理念创新  重塑教育生态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名誉会长李连宁、中国民协高等教育数字化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陆丹出席论坛并致辞。

李连宁强调,当前民办高校面临双重挑战:技术重塑人才需求,单一技能型人才转向数字复合型人才;学生代际变革,Z世代对互动化、个性化教育的需求强烈,同时存在优质课程资源共享不足、智慧校园标准不统一、区域数字化水平差异大等问题,需要打破“各自为政”困局,构建资源共享的数字共同体,并建立行业协同机制。

李连宁建议,未来要采取五大行动方向来推进民办教育的深度转型,包括理念创新引领、政策落地践行、技术赋能破局、生态协同共建、国际合作拓展。

陆丹以“AI与民办教育的快车道”为主题,系统阐释了人工智能对民办教育的变革性意义及行动方略。

“民办教育因体制改革而生,现迎来AI驱动的历史性机遇。”陆丹表示,相较于公办院校,民办高校在机制灵活性和行动效率上更具优势,能以更高性价比实现办学质量跃升。当前教育领域已涌现200+大模型和智能化工具,但单纯技术堆砌难以突破教育深层问题,需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主导技术应用,推动教育生态系统性重塑。

陆丹提出了人工智能为教育带来三方面的机会:第一,教育平权的实现,AI通过优质资源同步共享与技术能力提升,打破传统教育淘汰机制形成的“鄙视链”。第二,教育效率的提升,AI驱动大学向“智能体”进化,显著提升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与社会服务效能。第三,教育创新的促进,AI要求教育从工具应用转向生态变革。

陆丹进一步解释,从工具应用转向生态变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智能体共建:汇聚优秀教师智慧创建标准化智能教育体,避免低质技术强化既有缺陷;第二,业务逻辑主导:以教育规律驾驭技术;第三,机制突破:民办教育需利用灵活机制,探索“AI+产业”融合路径,培育新质生产力。

陆丹呼吁教育界要形成共识,建立起智能教育共同体,通过专委会平台整合优质资源,打造可复制的智能教育解决方案;同时,聚焦核心场景,优先布局课程体系重构、教师角色转型、数据隐私保护等关键领域;此外,把握投入产出优势,相较于硬件投入,AI在教育质量提升方面具备更高性价比,以此实现“借道超车”。

教育借助AI+ 实现高质量发展

与会者重点分析了AI驱动下的个性化学习场景构建、教师角色转型路径、教育数据隐私保护等关键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原副校长、贵州研究院院长周傲英表示,人工智能的本质是智能的自动化,其发展已突破传统科学引领技术的范式,转向技术倒逼科学突破的新阶段。

民办高校需要从智慧校园基建升级、师生数字素养提升、教学资源创新融合、产教协同生态构建四个方面进行突破。山东协和学院董事长王桂云指出,教育数字化是建设教育强国、应对全球科技竞争的核心战略。

阿里巴巴天猫校园CEO程少雄介绍了阿里巴巴旗下校园服务数字化平台的发展路径与战略布局,聚焦“让校园学习生活更美好”的使命。

如今,生成式AI正深刻重构全球教育生态,民办高校如何把握科技浪潮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行业共同关注的焦点。

三亚学院校长沈建勇表示,一直以来,民办高等教育凭借灵活的体制机制、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中书写了诸多创新篇章;AI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挑战:数字鸿沟如何弥合,数字伦理与学术诚信争议如何解决,学生主体性消解风险怎样防范?这些问题已切实影响到校园教学与人才培养,传统教育模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对此,必须保持清醒,避免将AI简单等同于教育创新,坚守育人初心与价值理性。

论坛当天上午,还宣布通过了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数字化专业委员会理事会组成人员名单,并颁发了“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数字化专业委员会”成员聘书。

打造未来大学智能体

高校数字化产品是推动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引擎,对教育的全要素、全流程、全场景进行系统性重构。更关键的是,数字化产品通过线上教育平台、虚拟教研室等载体打破教育资源壁垒,为偏远地区提供优质教育供给,促进教育公平普惠。当前,全球高等教育竞争已进入数字化赛道,高校数字化产品的研发与应用能力,直接决定其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效能及国际话语权,成为衡量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指标。

在论坛现场,芯位教育发布了芯位蜜线2.0版本、芯位培训、芯位校园智慧平台三款新的教育产品。芯位蜜线2.0版本,聚焦学生学业全生命周期的8个关键节点,涵盖专业调整、职业规划等,甄选优质课程示范,支持个性化学习目标设定,助力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芯位培训基于短距学习模型与智能技术,为技能学习提供精准实用支持,并与人力资源系统龙头企业联合提供认证;芯位校园智慧平台构建管理者、教学者、学习者三个平行可视化视觉主体的运行底座,实现资讯同步、管理平权,提升大学各方面运行效率。

陆丹表示,芯位教育紧跟国家九部委提出的“云端教育”等理念,致力于打造未来大学智能体,未来高等教育将实现生态重塑,大学功能中研究生面对面培养和实验科学研究型不可或缺,大学智能体将与物理校园并行。

陆丹介绍,芯位教育计划在两年内完成12—15个产品“拼图”,今年下半年还将推出2个新产品,这些产品将优化大学资源,提升运行透明度与效率,让大学聚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两大核心功能,未来的大学物理空间或因学习方式变革而转变,社区化学习场景值得期待。

抓住高等教育数字化机遇

在全球教育加速变革的时代浪潮下,还需要让中国以外的更多高校深入了解前沿教育趋势,共同探索教育创新的无限可能。

发布会现场,美国伯克利学院董事长凯文·卢英(Kevin Luing)向陆丹及芯位教育团队致以诚挚祝贺。他指出,当前全球正处于数字教育变革的关键节点,芯位教育平台将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打造出一套覆盖全球的综合性教育系统,可实现个性化学习与职业发展规划,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模式,将有效打破教育资源获取的不平等壁垒。

美国伯克利学院院长黛安·雷西诺斯(Diane Recinos)表示,在数字化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科技正重塑生活、工作与学习模式,芯位学院的创立标志着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开启崭新篇章。

“教育是一项需要具备长远眼光和坚定毅力的事业,数字转型在当下教育领域极具重要性。”马来西亚拉曼大学校长拿督尤芳达教授表示,芯位教育新发布的产品,不仅显著提升了教育教学的效率,更关键的是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

论坛当天,吉利人才发展集团、芯位教育与乌兹别克斯坦纳沃伊国立大学还举行了合作共建“芯位学院”的签约仪式。

下午论坛上,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数字化专业委员会审议了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数字化专业委员会工作规程,以及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数字化专业委员会工作重点,并全票通过。

围绕着如何在民办高等教育切实落地数字化,还进行了一场“民办高等教育数字化创新论坛”的现场讨论。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校长吴敏分享了在智慧教育领域的十年探索。强调民办高校应该抓住教育数字化机遇,在应用型本科课程建设中发挥机制灵活优势。

贵州工贸职业学院理事长黄冠迪围绕职业院校信息化、数字化及AI转型展开分享。沈阳工学院校长李康举则围绕“数智背景下民办工科院校教学改革”,指出第四次工业革命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核心,推动高等教育必须加速变革。

面对教育数字化变革,上海杉达学院副校长蒋凤瑛分享了人工智能背景下教育数字化转型探索。

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副校长马章勤表示,学校搭建200多个可按需定制的流程场景,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同时,打通信息孤岛,资源库收录了47万节信息化课程。三亚学院执行校长王丹以“颠覆式创新风口中的理念与行动”为题,分享三亚学院在AI时代民办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经验。

吉利人才发展集团CEO、总裁,全球芯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海南芯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陆丹博士进行了总结发言。

他指出,面对AI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在数据处理和逻辑推理方面已远超人类,但人类思维的复杂性和潜力仍是未知领域。AI的进步既是压力,也是动力。未来全球将形成几大核心AI模型体系,垂直领域的专业模型将成为关键赛道。

教育大模型及细分领域的应用教育提供新的发展空间。我们要成为未来若干年都不落后、受欢迎的学生,既是讨论的命题也是责任。极把握“AI+教育”的窗口期,通过“渐进重构”路径实现从工具应用到生态变革的跨越。

经济观察报

2025-04-22

经济观察报

2025-04-2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1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