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基金报
媒体
2025-04-20 23:29:08
(原标题:最牛飙涨160%!)
与科创板共成长: 投研体系迭代升级 构建更加多元化投资组合
中国基金报记者 曹雯璟 过去6年,中国科技产业突飞猛进,科创板快速发展,成为资本市场的中坚力量。在此过程中,科创板投资不断涌现新机遇,也遇到新的挑战,公募积极升级迭代投研体系,与科创板共同成长。 业内人士表示,在科技产业升级与资本市场变革的双重驱动下,未来科创板投资要更加注重产业链投资,通过研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效应,构建更加多元化的投资组合。同时,要保持灵活应变,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做好平衡。 最牛涨超160% 首批科创主题基金业绩表现分化 近年来,科创板市场起伏较大,科创主题基金业绩出现分化。首批科创主题基金过去6年业绩首尾相差近150个百分点。其中,嘉实科技创新、易方达科技创新、汇添富科技创新A等3只产品净值翻倍,涨幅分别为160.78%、128.21%、106.78%。 嘉实基金大科技研究总监王贵重表示,首批科创主题基金表现分化,部分基金收益显著,从侧面印证了科创板较高的成长潜力。科创板企业处于成长期,技术迭代快、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企业盈利波动大,增加了投资的不确定性。同时,其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产业特性使市场情绪与政策变化对基金净值的影响较为显著,部分基金在市场调整期回撤较大。 永赢基金认为,市场环境是影响基金业绩的重要因素,投资科技领域需要行业配置与市场周期契合,精准布局相关赛道的基金更能充分受益。此外,基金经理的投研深度与策略灵活性有所不同,细分行业轮动能力突出的基金经理或能够取得明显超额。 “科创主题基金在市场上行期间均有很高的业绩弹性,而其业绩表现分化,主要体现为在市场下行期间的回撤幅度不同。”盈米基金研究院权益研究员王帆表示,2019年至2021年成长风格资产经历了一波极致行情,部分赛道的公司业绩与估值高增长,而后几年由于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增加、高估值、产业自身周期波动等因素,成长股遭遇回调,市场转而关注价值、高股息类资产,主投科技成长类资产的科创主题基金业绩承压。 构建更加多元化投资组合 过去6年,无论是内外部的宏观环境,还是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阶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基金经理的投资工作也在不断迭代进化。汇添富基金经理马翔表示,现在会更加重视主线脉络布局,比如近期科技创新基金就重点布局TMT板块,以把握人工智能创新的投资主线。“市场多变,我们会把握有一定持续性的产业脉络,在重点行业上做一年以上的中长期布局,积极跟踪个股变化做动态调整。” “对于投资范围,我们也在持续拓展,不仅关注已经崭露头角的龙头企业,也会积极挖掘具有潜力的初创企业。同时,我们非常注重产业链投资,通过研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效应,构建更加多元化的投资组合。在策略调整方面,始终坚持灵活应变,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投资组合,综合利用多元投资工具。”王贵重谈道。 据永赢基金介绍,过去6年在科技产业迭代与资本市场变革的双重驱动下,公司的投研体系、投资范围及策略框架已实现系统性升级。例如,通过NLP(即自然语言处理)分析科创板企业招股书技术描述,构建“硬科技纯度”因子。近年还引入了更复杂的机器学习模型,处理高维数据和挖掘数据中的非线性关系,提高对股票收益的预测能力。 银华基金量化投资部副总监、基金经理张凯强调,作为基金经理,需要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格局和视角来审视投资。在投资方向上,坚定不移地看好中国科技创新的大方向。 保持长期视角 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做好平衡 科技创新领域的投资往往伴随着较高的风险,作为基金经理,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时,必须做好风险与收益的平衡。 王贵重认为,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投资中,风险与收益的平衡是核心课题,但风险和收益也是相辅相成的。解决科技投资难题需要盯住产业趋势,在波动向下时坚定信心,在波动向上时稳住阵脚,不被短期情绪干扰。投研方面需要“知来路”“明去处”,加强产业一线学习、访谈和调研,深入产业和基本面研究,细致调研布局,在“投资需研究,研究即投资”的长坡中持续地“滚雪球”;同时要保持长期投资视角,避免短期市场情绪的干扰,专注于企业的长期成长潜力。 “作为指数增强型基金的基金经理,风险控制的核心是在实现超额收益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相对指数的跟踪误差。我们会借助量化风控模型,严格约束投资组合相对于指数基准的个股、行业和其他风险敞口偏离,通常而言力争把跟踪误差控制在更小范围内。”张凯谈道。 马翔认为,控制回撤风险主要依靠绝对收益思维。科技股波动很大,不乏一年数倍的牛股,但也有短期大幅下跌的个股。从组合长期收益率的角度出发,不需要全仓买入牛股,只要力争在每一笔交易中获得足够的收益并且适时兑现,这样累积起来,就可能实现长期回报。科技基金要在把握科技成长脉络和个股估值波动之间做好平衡,既要以未来眼光动态看待股票市盈率,也要注意公司的市值“天花板”。看好科创板长期投资价值 关注AI、半导体、创新药等细分领域机会
中国基金报记者 张玲 作为融合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与资本市场的重要枢纽,科创板市场持续扩容。目前,科创板上市公司已达到586家,总市值超7.6万亿元,占A股总市值的7.8%;与2019年末相比,数量增加737.14%,市值增超7.6倍,占比提高了6.49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科创板“硬科技”底色不断增强,吸引中长期资金持续涌入。截至2024年12月末,公募基金持有科创板市场总市值达8117.9亿元,在科创板总市值占比达12.8%,双双刷新历史新高。 受访基金公司和投研人士认为,科创板市场具有很好的长期投资价值,尤其关注人工智能、半导体、创新药等细分领域的投资机会。 嘉实基金大科技研究总监王贵重表示,在科创行业快速迭代、“硬科技”不断涌现的背景下,科创板投资价值显著。科创板汇聚了众多高成长潜力的“硬科技”企业,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半导体、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前沿领域。这些企业凭借技术优势和创新能力,有望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实现业绩的快速增长。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引擎之一,其战略意义和重要性不言而喻。”王贵重指出,其中,人工智能是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之一。投资AI的逻辑清晰且确定,目前我国AI产业链已进入“从1到N”全面快速发展阶段。对科技领域的投资者来说,最好的时代或许正在到来。 在银华基金量化投资部副总监、基金经理张凯看来,以自主可控和新质生产力为代表的科创板块是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转型的引擎和核心动力。科创板聚集了大批科技企业,集中于电子、医药生物,机械设备、计算机、电力设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硬科技”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强,持续推动前沿技术发展和产业变革。当科技创新出现潜在的技术革新、潜在的需求市场,潜在的产业链升级变革时,都会催生一轮又一轮的投资行情。 “我们认为科创板中值得关注的细分赛道,也是科创板中目前占比较高的两个赛道:半导体和创新药。”张凯进一步表示,半导体产业具有典型的全球化分工特征,但在全球科技摩擦持续升温的背景下亟需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2024年以来我国半导体设备出货额同比大增,高端国产设备需求和国产替代维持高景气,自主化率有望持续提升;创新药板块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去年7月出台的《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为行业构建了全方位的政策保障体系,从价格管理到医保支付,从商业保险激励到投融资环境优化,每一环节均精准施策,为创新药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汇添富基金经理马翔透露,未来将从两个方向把握科技投资机遇:全球科技产业创新和中国核心科技自立自强。新一代人工智能浪潮经过两年多的发展,经历了从模型训练投资到应用落地的发展,国产大模型厚积薄发,引领国内AI算力投资后来居上,智能终端创新井喷;全球范围内的大模型迭代和算力投资方兴未艾,应用落地逐步展开。在新技术发展如火如荼的时代背景下,供应链国产化恰好与科技发展共振,与AI产业相关的材料、芯片、零部件、装备等产业,也是中国科技自主可控的核心环节,值得重点关注。 结合当前科创板定位、产业趋势及市场动态,永赢基金表示,未来科创板投资价值及新兴科技赛道主要关注有长期投资价值支撑的方向:人工智能与算力产业链、半导体与先进制造、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未来产业与新质生产力。同时也要关注科创板企业技术迭代、估值波动的风险,以及国际供应链变化,重点关注研发护城河较深的企业。 盈米基金研究院权益研究员王帆表示,AI产业趋势叠加盈利预期改善,科创板仍有很好的投资价值。目前要关注一季度业绩预增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医药、电子等行业。创新药以及人工智能相关的AI芯片、应用软件等细分领域,都是接下来值得关注的方向。 汇成基金称,在政策持续支撑、技术创新升级、产业周期向上、资金配置需求旺盛等多种因素的共同驱动下,科创板具有较好的投资价值。值得关注的新兴科技细分赛道包括人工智能算力芯片、人工智能模型与应用、芯片半导体制造。 编辑:杜妍 校对:纪元 制作:小茉 审核:木鱼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中国基金报
2025-04-21
中国基金报
2025-04-21
中国基金报
2025-04-21
中国基金报
2025-04-21
中国基金报
2025-04-20
中国基金报
2025-04-2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1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1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