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绩热股冷,宁波银行投资者体感有“温差”!

来源:万点研究

2025-04-18 10:33:16

(原标题:绩热股冷,宁波银行投资者体感有“温差”!)


文/阿甘

编辑/渔夫

来源/万点研究


4月初,万点研究发布了一篇《浙商银行、宁波银行、杭州银行价值“称重”哪家强?》深度文章,主要盘点了浙商地区上市银行2024年业绩情况。其中,作为浙江上市银行一哥,拥有“小招行”之称的宁波银行业绩含金量备受关注。不少网友私信万点君,希望再补充一篇宁波银行2024年业绩深度分析。故万点研究补发一篇宁波银行2024年业绩分析,话不多说直接上干货。

业绩报喜,为何股价“不给力”?

宁波银行公告显示,2024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666.31亿元,同比增长8.19%。实现净利润为271.27亿元,同比增长6.23%。资产规模方面,截至2024年末,宁波银行总资产达到31252.3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25%。

在上市银行营收、净利普遍放缓的情况下,单从营收与净利润角度分析,宁波银行交出了一份业绩优秀的成绩单。然而银行经营从来不是仅看表面数字,所谓“治大国若烹小鲜”,银行管理更是如此。

拉长周期来看,wind数据显示,2021年—2024年,宁波银行营收增速分别为,28.37%、9.67%、6.4%、8.19%。2024年宁波银行营收增速有小幅回升,相比之下,宁波银行同期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9.87%、18.05%、10.66%、6.23%。2024年该行净利润增速降至个位数,也说明宁波银行没能在本轮银行业绩压力周期中独善其身。

换一个角度而言,一家公司基本面表现如何,资本市场最具话语权。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17日,宁波银行股价年内小幅上涨0.61%,排在42家上市银行的23位,该行年内的股价表现中规中矩,相比业绩而言并不出彩。

都说股价是短期是信心的投票权,长期是价值的称重机。从短期股价走势来看,4月7日,A股因关税战影响导致出现较大幅度调整之时。宁波银行股价出现放量下跌,盘中一度被封死跌停板,截至收盘放量下跌8.28%。当日股价表现仅强于张家港银行、郑州银行、西安银行、兰州银行、无锡银行等中小城商行。

宁波银行股价短期“不能打”,长期来看,wind数据显示,该行近一年股价涨幅为17.17%,排在42家上市银行的29位。相比2023年,该行全年涨幅垫底的尴尬成绩,宁波银行的股价表现已有一些起色。

回望2024,A股市场银行板块走出了独立行情。成都银行、江苏银行、上海银行股价相继创出历史新高。银行股走势气势如虹的背景下,4月15日,宁波银行24.09元的收盘价,距离该行40.29元复权价历史高点,仍有近70%的距离要努力。

一家公司基本面持续向好,为何投资者不买账?很可能是主要原因是上市公司给予股东的回报普遍偏低。202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强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

在监管层持续强化分红预期影响下,30%利润分红比例,也被默认为是优秀银行分红及格线。宁波银行2024年分红方案显示,该行2024年现金分红总额占净利润的比例仅为22.77%,对应的2024年股息率为3.85%。据《凤凰周刊》统计,宁波银行的股息率在42家银行中排名第40位。

巴菲特曾说过,“投资的关键在于选择一家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在投资者对于银行股现金投资回报的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上市银行分红率偏低也可能会影响投资者对公司长期投资价值的评估。

2025年,宁波银行继续做大业绩蛋糕的同时,还要拿出更大的魄力去与投资者分享蛋糕。在股东回报方面多做文章,这样才能实现业绩与股价良性协同发展。

深度剖析,稳定性与成长性多维透视

2024年,宁波银行从多个维度展现了银行业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这种双面性也告诉投资者,仅依靠营收与净利等基础指标来评判一家公司的业绩含金量是远远不够的。相比单一指标,从稳定性、成长性、合规性等多维度去判断一家银行的业绩“含金量”更为安全稳妥。

先从稳定性来看,利息净收入是银行业绩的“第一基石”,是观察一家银行业绩稳定性的关键指标。2024年,宁波银行净息差为1.86%。银行业净息差整体承压情况下,该行实现利息净收入为479.93亿元,同比增长17.32%。客观而言,17.32%利息净收入增速是一个不错的成绩,也彰显了宁波银行深耕区域多年的业务优势与根基。

进一步深入贷款结构来看,截至2024年末,宁波银行公司贷款和垫款总额8226.2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4.40%。个人贷款和垫款总额5577.3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96%。公司贷款大幅增长说明,宁波银行改变了过去发力消费金融的战略,转为加码公司金融。宁波银行这一战略转型的背后,是个人金融业务发展持续承压。

2024年报显示,宁波银行个人业务营业收入209.63亿元,同比下降2.22%。个人业务利润总额33.74亿元,同比下降30%。该行个人不良贷款高达93.88亿元,对应的不良贷款率1.68%,面临“不良”双增压力。

个人业务利润总额快速下滑与个人贷款“不良”双增,也让市场担忧其个人金融业务的资产质量。截至2024年末,宁波银行不良贷款率0.76%,截至目前披露的上市银行中最低。宁波银行最低不良贷款率“金身”能否保住,个人金融业务风险是关键。

分析完第一支柱业务的稳定性之后,再来看支撑银行未来业绩增长的“第二基石”非利息收入。宁波银行2024年报显示,该行非利息收入为186.38亿元,在营业收入中占比为27.97%,同比下降9.87%。

宁波银行年报表示,该行非利息收入下滑主要原因是市场波动导致手续费收入和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下降。作为非利息收入之中含金量最高的手续费与佣金收入业务,2024年该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46.55亿元,同比下降19.28%。

拉长周期来看,Wind数据显示,2022年—2023年,该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分别为74.66亿元、57.67亿元同比降幅分别为9.63%、22.76%。加之2024年,宁波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已经连续三年下滑。

作为判断银行未来成长性的关键指标,银行可以通过非利息业务更好地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进而增强银行的市场竞争力。从非利息收入之中,投资者能够看到该行的业务多元化和创新能力。

在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的背景下,净息差持续收窄,导致单一利息收入的模式已难以满足银行持续增长的需求。非利息收入作为银行的“第二增长曲线”,非利息收入能够有效降低银行业对传统利差业务的依赖,为银行开辟了新的盈利渠道,增强了银行抵御市场波动风险的能力。

通过对宁波银行稳定性与成长性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一家上市公司的业绩含金量不仅取决于其营收与净利等基础指标,更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综合考量。在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中,拥有综合竞争的多面手,才是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合规隐患,监管罚单与消费投诉双面夹击

聊完稳定性与成长性,再来看看合规性。

对于银行业而言,合规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企业预警通显示,宁波银行2024年累计罚没金额不足700万,为浙系三家上市银行中最低。罚单相对优异,并不代表内控固若金汤牢不可破。

2024年11月22日,宁波银行因异地非持牌机构整改不到位、信贷业务管理不到位、异地客户识别机制不健全,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宁波监管局罚款120万元。时任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明州支行个人信贷和信用卡部信贷经理胡某、时任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远程银行中心总经理薛某被警告。

2024年6月18日,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绍兴分行因固定资产贷款管理违反审慎经营规则;项目贷款发放管理严重不审慎;不执行受托支付管理要求;贷款资金长期滞留贷款发放账户;贷款“三查”不到位、部分贷款资金未按约定用途使用;贷后管理不到位,部分经营性贷款资金被挪用于股权投资,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绍兴监管分局罚款165万元。时任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绍兴分行公司银行总部总经理杨某被警告。

拉长周期来看,2023年9月,宁波银行因办理经常项目资金收付,未对交易单证的真实性及其与外汇收支的一致性进行合理审查;违反规定办理结汇、售汇业务;违反规定办理资本项目资金收付;违反外汇账户管理规定;违反外汇登记管理规定;未按照规定报送统计报表等资料,被国家外汇管理局宁波市分局罚款670.00万元,没收金额183.02万元,合计罚没金额达853.02万元。

仅仅时隔2个月,2023年11月,宁波银行因监管标准化数据与1104数据交叉核验不一致;监管标准化数据与客户风险数据交叉核验不一致;监管标准化数据漏报;监管标准化数据错报;虚假受托支付,贷款资金长期留存借款人账户;企业划型不准确,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宁波监管局罚款520万元。

回溯近年来宁波银行的监管处罚记录,从2022年至2024年,宁波银行屡次因信贷资金违规挪用、数据报送严重失真、反洗钱机制失效等顽疾被监管部门重罚,累计罚款金额超过4000万元。违规行为不仅涉及基层员工,更有多名高级管理人员被追责,暴露出该行领导层在合规管理与风险防控上的严重失职。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对于银行业而言,如果屡次受到处罚却依然不加以改正,那么罚单不仅会成为阻碍其发展的沉重包袱,更意味着其主动放弃了提升自身合规水平的绝佳机会。提升金融机构的合规性绝不能仅停留在口号上,关键在于如何确保内控和风控制度真正落地生根。

除了监管层罚单,消费者对宁波银行的业务也有说话要说。截至2025年4月16日,在黑猫投诉平台,宁波银行相关投诉累计1406条,内容涵盖虚假宣传、暴力催收、无故开通分期、高利率等多方面投诉。

合规性不仅是稳健经营的基石,更是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秩序稳定的关键防线。对于宁波银行而言,若不能从根源上攻克合规内控的难关,业绩“优等生”也将会渐渐沦为平庸。

站在三万亿新起点,应该有些什么期许?

分析了宁波银行种种问题之后,总结来看作为浙江省内最赚钱的上市银行,上述问题并不能否定宁波银行过去的发展成绩。

客观而言,中国经济转型换挡的压力期。宁波银行在2024年积极践行服务实体经济的使命,推动资源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等重点领域聚集,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自身客户基础与资产规模稳步增长。

深度融入“五篇大文章”的同时,宁波银行也在坚持深耕优质经营区域,以“专业化”经营跑出差异化发展优势。浙江省作为中国外贸大省,宁波银行发挥“平台化”价值,把握市场机遇,聚焦汇率、利率管理等领域,帮助客户规避风险、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加速布局跨境金融,通过推进“数字化”赋能,为外贸企业走出去提供综合化服务,赋能更多浙江企业“走出去”。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进一步拓展国际业务版图。

特别是在全球贸易战阴云笼罩之下,宁波银行如何布局能够助力中国企业更好的走出去?答好这道多选题,服务好国家重大战略的同时,自身也会收获更大的价值。

2024年的宁波银行在发展进程中既取得了显著成绩,站在三万亿新起点,作为国内第四家资产规模突破3万亿的城商行,宁波银行正迎来城商行竞争的新阶段。

展望未来,宁波银行能否在深耕区域经济的同时,如何完成从地方性商业银行向全国性业务布局战略转变,将是决定下一个三万亿何时到来的关键。

保持区域优势的同时,逐步实现全国化布局,以数字化升级应对行业变革,为股东创造更高的回报,这或许才是投资者眼中的价值新标杆。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