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

【汽车行业周报】发改委批评车市无序竞争 “0接管”营销混淆车主

来源:汽车之家

2025-04-06 21:25:51

(原标题:【汽车行业周报】发改委批评车市无序竞争 “0接管”营销混淆车主)

【汽车之家 行业】本周最大热点之一是小米SU7事故,SU7事故雷军称至今未能接触到事故车辆,车企“0接管”营销过度混淆车主,无人驾驶考到99分等于是0分,概率在死亡事故面前太苍白。

另一大热点事件是国资委指出汽车行业无序竞争,行业严重内卷、竞争失序、增收不增利;并强调无效产能的清退,央车企进行战略性重组。恒大汽车上海公司进入破产清算是其中典型例子。

新势力方面,蔚来经营压力大但研发投入依然坚决,乐道总裁艾铁成兑现曾经立下的“军令状”离职。

尽管欧盟发补贴关税实施,中国依然是欧盟汽车最大进口国地位,比亚迪在欧洲推进计划并未受到影响,全球扩张趋势似乎无人能挡。

3月29日晚,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安徽铜陵遭遇严重交通事故。事故造成驾驶人和两名乘客死亡。当事人友人称,三人均为在校大学生,此行是从武汉到安徽参加考试。

4月1日晚,小米汽车和小米创始人雷军陆续发声就事故本身情况回应关切,雷军承诺将回应家属和社会关切。小米SU7安徽铜陵重大交通事故持续引发关注。

4月2日,宁德时代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复问询称,事故车辆使用的不是其公司生产电池。

拓展阅读

1. 监管要求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

国家有关部门对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安全有明确要求。2020年5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发布《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提出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给乘员预留逃离时间。该标准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目前尚不明确本次事故车辆在碰撞后多久发生燃烧。

2. 小米防碰撞辅助功能不包括水马等障碍物

小米SU7标准版有前向防碰撞辅助功能包括碰撞预警 (FCW) 和紧急制动 (AEB) 两个子功能,作用对象是车辆、行人、二轮车三类目标,目前不响应锥桶、水马、石头、动物等障碍物。即事故车辆的辅助驾驶功能无法帮助其在面对水泥护栏时紧急制动。

3. “0接管”成为车企营销重点话术,对消费者有误导

但是诸多新能源车企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声量,大力宣传“0接管” “车位到车位”等概念,这类话术让许多消费者误以为可以完全交由智驾系统开车。

4. 无人驾驶考到99分等于是0分,概率在死亡事故面前苍白无力

一名国内自动驾驶公司人士亦称,人性中的懈怠,是渐进式路线难以逾越的一道坎。技术进步会使接管频次下降、间隔拉长,哪怕是经过严格培训的“安全员”也难免会走神。无人驾驶是一个独特的长赛道商业样本,用考试来比喻,无人驾驶考到99分等于是0分,一场事故就有可能葬送一家公司,而要拿到剩下的那1分,可能需要再付出99%的时间和精力。

短评:

车企在演示宣传上的“0接管”成为驾驶者的思维惰性,将智能驾驶混同于自动驾驶时,是埋下智能驾驶的隐患的重要因素。

全民沉浸于智能驾驶,若干公里0接管的语境下,当前首要任务是尽快解决L2、L3级自动驾驶的相关法律法规问题,这给相关部门提出了紧迫要求。而L4级自动驾驶需要积累经验、稳步推进,现阶段不宜提全民自动驾驶。

近日,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在出席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时指出,国内汽车产业正处于快速转型期,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不合理,闲置产能退出机制还有待完善,行业严重内卷、竞争失序、增收不增利。

当前车市无序竞争问题较为突出,有的企业不惜牺牲利润抢占市场,虚假宣传、恶意抹黑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会在短期内造成行业利润下降,长期来看,还将影响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安全。

崔东树测算,2023年,国内汽车行业销售利润率大幅低于历史正常水平,仅有5%;2024年,行业销售利润率进一步降至4.3%,处于历史低位。

高层首次提到整治“内卷式竞争”,监管开始频繁提及汽车行业

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要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在3月18日倡议,汽车行业停止发布周榜,应规范数据发布。

工信部前部长苗圩近日指出,车企打价格战是短视之举。内卷、价格战最根本的原因是产品同质化。要摆脱价格战,企业一定要增加研发投入,在关键技术上比竞争对手强一点、快一点,形成优势。

短评:

汽车是价值链、产业链最长的单一品类,对各地经济发展、城市就业至关重要。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史也造就了国有企业和跨国集团组建合资企业的固有市场地位。谁从市场出清、以哪种方式、何种速度出清,都牵涉到多方利益。除了明确方向、规制行为、划定边界,主管部门为优胜劣汰创造良好市场环境亦尤其重要。

4月1日,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公开信息,停摆许久的恒大汽车再遭打击。上海市第三中级法院于3月26日为恒大恒驰新能源汽车(上海)有限公司(下称“恒大汽车上海公司”)破产清算程序指定了管理人。

2024年9月,债权人以恒大汽车上海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为由,向上海市三中院申请恒大汽车上海公司破产清算。恒大汽车当时称,考虑对债权人提出的申请进行抗辩。

2025年3月17日,上海市三中院裁定受理债权人对恒大汽车上海公司提出的破产清算申请。4月1日的最新进展意味着,恒大汽车上海公司正式进入破产清算流程。

停摆期越拉越长,恒大汽车处境愈发艰难

恒大汽车天津工厂于2022年9月实现量产。2023年初,其生产因资金短缺而难以为继。此后,天津工厂因恒大汽车得到外部资金而一度恢复生产,但2024年初,天津工厂再次停产。

2025年4月1日早间,恒大汽车进一步公告称,公司无法确保相关团队开展审计工作,2024年业绩公告将延迟刊发,公司股票当日起停牌。恒大汽车本应在3月31日之前刊发2024年业绩公告。

短评:

恒大汽车的处境在现在的环境下越发艰难,特别是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在出席行业论坛时提到,失去竞争力的车企无法退出和出清落后产能。国内汽车企业数量多,结构还不是很合理,骨干企业贡献了超90%的汽车产量,但也有为数不少的企业失去竞争力后未实现退出,占用大量社会资源。

主管部门将抓住汽车产业转型变革的契机,扶优扶强、淘汰落后,全面推进汽车生产企业的资质集团化管理改革,通过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出清落后产能。

3月29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上,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任苟坪提出:当前汽车产业正在加速变化,国务院国资委将坚定不移推动中央企业迎难而上、加力加速、提质升级。

国务院国资委将对整车央企进行战略性重组,目标是提高产业集中度,集中研发、制造和市场等优势资源,加快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引领智能网联变革的世界一流汽车集团。

汽车央企转型进展仍然缓慢,再不进取则会被BYD等头部车企蚕食

2024年,汽车央企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超80%、达到175万辆,央企新能源转型有一定的效果,但相比民企,进展还不够快。

但与比亚迪、吉利汽车等民营车企相比,汽车央企转型仍然缓慢。比亚迪2024年销量超过400万辆,同期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86.6万辆,比亚迪占有的市场份额达到1/3。2025年,比亚迪销量目标超过500万辆。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逐渐放缓,其他市场参与者如果不能积极进取,就将面临被比亚迪等头部企业蚕食市场份额的风险。国务院国资委希望推进汽车央企重组,增强企业竞争力。

短评:

近几年,国内车市迅速向新能源转型,比亚迪夺得2024年国内车企销量冠军,吉利汽车和奇瑞汽车等其他自主品牌车企迅速跟进。

汽车央企转型相对缓慢。不愿具名的行业分析人士称,市场竞争焦点正转向智能化,央企面临的挑战更大。尽管重组难度不小,但东风集团和兵装集团的汽车业务或可借助重组契机,集中资源轻装上阵。

3月29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期间,蔚来汽车董事长、CEO李斌与媒体沟通,表达态度:蔚来汽车当前确实承受较大压力,需要降本增效,但公司对研发和充换电站点的投入仍然坚决。

4月2日,乐道总裁艾铁成在乐道App内发文称,即日起不再担任乐道总裁。蔚来第二品牌乐道未能达成在3月交付2万辆的目标。

2024年全年,蔚来汽车录得净亏损224亿元,连续第二年超过200亿元。但2023年和2024年,蔚来汽车的研发投入均超过130亿元,平均每个季度的研发投入超过30亿元。

短评:

蔚来汽车也在尝试通过各种渠道募资。3月27日,蔚来汽车发布公告称,计划在港股配售最多1.18亿股A类股。3月29日,李斌在媒体沟通中称,这次在香港的闪电配售只用了一天就完成,很多坚持长期路线的投资者通过这次配售成为公司股东。

4月1日,欧盟发布2024年汽车行业贸易数据,中国以127亿欧元进口额成为2024年欧盟最大汽车进口来源国。欧盟称,2019至2024五年间,来自中国的汽车进口额增幅达1591.3%。欧盟汽车进口数量下降,金额上升,反应车价在上涨。

比亚迪在欧洲推进计划并未受到反补贴税的影响

在2024年欧洲28国注册量前50汽车品牌榜单中,比亚迪以50265辆排第31,同比增长216%。在反补贴税的阴霾下,比亚迪在欧洲的销售表现、尤其是在对欧洲计划的推进上并没有受到可见的影响。

比亚迪在全球扩张趋势似乎无人能挡,所向披靡

2024年各项核心经营指标均创历史新高的财报。2024年,比亚迪销量达427万辆,同比增加41%,营业额达7771亿元,同比增加29%,归母净利润为402.5亿元,同比增加34%。在营业额上,比亚迪超越了竞争对手特斯拉。

比亚迪在德国市场的表现不乐观

据德国联邦机动车管理局数据,2024年,比亚迪在德销量为2891辆,同比下降30.2%,当然这也是在德国电动汽车需求低迷的情况之下,竞争对手特斯拉的销量为37574,同比下降41%。

短评:

不管比亚迪会不会选择德国建设其第三家工厂,也不管该汽车制造商会不会接手大众在德工厂,鉴于德国市场是欧洲最重要的汽车市场,中国车企只有在德国汽车制造商的大本营有所推进,才算得上在欧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就在去年比亚迪成为欧洲杯官方合作伙伴亮相时,众媒体把关注点放在比亚迪取代大众成为官方合作伙伴上,假如比亚迪接手大众在德工厂的话,激起的浪花一定会更大。

fund

询价

询价信息已提交

确定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